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红尾黑凤头鹦鹉】张海华的博物旅行:宁波野鸟传奇

张海华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对新青蛙、野花等很好奇,但无奈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写“无名的鸟”、“无名的野花”等,好奇了20多年。

大学本科哲学、研究生读了中国古典美学,毕业做了20年记者之后,童年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他决定自己去探索。最近十余年,他痴迷于拍摄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等,成了一名自然摄影师。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场博物之旅,本质上就是一场“回归童年的旅行”。

白胸苦恶鸟 本文除署名外均为 张海华 摄

2017年11月,张海华所著的《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出版,成为宁波第一部介绍本地鸟类的科普著作。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封面鸟类手绘都是由他15岁的女儿张可航完成。因为从小和爸爸一起观察自然、夜探溪流,甚至“逃学”去看日环食,她对于自然的热爱转化为创作热情,从去年开始,开始与父亲一起为杂志创作“自然笔记”专栏,甚至受到TEDxNingbo之邀,和父亲一起发表关于当代儿童“自然缺失症”的演讲。

《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以记录观察、遭遇宁波野鸟的经历为主,地点非常具体细致,内容都是从作者日常生活和野外观察经历提炼而来。张海华理念是:乡土优先。他认为,如果每一个包括观鸟人士在内的博物爱好者,都能首先把本地的原生态物种摸熟摸透,那就非常了不起了。因为,只有当无数个“本地”汇集起来的时候,中国的生态地图才会日益清晰。

东方大苇莺

本书花了不少笔墨写到鸟类与人类有“交集”的故事。比如写到一种名为丘鹬的罕见候鸟,因为撞击酒店玻璃幕墙而受伤,跌落宁波闹市的故事,还有离奇地出现在杭州湾的迷路野生火烈鸟。

在张海华看来,近些年在城市建设、扩张的过程中,我们习惯性地为自己的眼前利益考虑得多了一点,而为鸟类、昆虫、野花等动植物的福祉考虑太少。就鸟类来说,如果我们能与它们保持“合适的距离”,充分尊重它们的生存权,保留、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那么,有那么一天,当鸟儿“赢”了的时候,实际上才真的是我们人类赢了。因为,我们原本就是一个亲密无间的生命共同体。

彩鹬雄鸟,张可航手绘

在全书结尾处,作者提到当地林业局直接吸收鸟友们的观察记录,认为目前宁波有记录的野生鸟类已经突破400种。他以为这种直接吸收有其不妥(合理)之处。

张海华说,原先,政府部门进行本地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主要依靠少数专家的有限的几次调查,包括野外调查与历史资料查询,所得毕竟有限。而鸟友对本地鸟类的记录长达十余年,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因此,只要能合理地采纳有效数据,则对摸清本地生态资源家底极有好处。不过,这种“吸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标准,不是照单全收,而是要采纳可靠数据——如确实有某种鸟类的影像,及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境的等。

如今,国内关于观鸟的出版物非常多,很多城市都出版了本地的相关鸟类图鉴,但质量上乘、堪称经典的不是很多。张海华认为,作为一个观鸟爱好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英]约翰·马敬能John MacKinnon/ 卡伦·菲利普斯Karen Phillipps著)是必备的。当然,为了适合本地及邻近地区的观鸟参考,不同地区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其他图鉴类工具书,如江南、华南一带的爱好者推荐《台湾野鸟手绘图鉴》《中国香港及华南鸟类野外手册》《上海水鸟》等。总之,一定要选最好的,不必贪多。

观鸟出版物越来越多,要选择质量上乘的

本栏目经作者授权,刊登书中“杂色山雀的旅行”和“观鸟拍鸟有秘籍”两章(节选),以飨读者。

杂色山雀的旅行

第一次见到杂色山雀这鸟名,是在日本人铃木守的绘本《山居鸟日记》中。这书是我买给女儿航航看的,那时她还在读小学。铃木守一家居住在山中,随时观察身边的各种鸟儿,然后画出它们的一年四季的故事,这样的生活让我羡慕不已。

后来,喜欢画画的航航开始照着《山居鸟日记》画鸟,其中包括衔细丝准备筑巢的杂色山雀。我把航航充满稚气的画发到微博上,没想到还听到了不少赞扬声。那是2012年6月的事。那时,我以为,杂色山雀与我的交情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它们在日本常见,在中国大陆则主要分布在辽宁的局部地方,此外在广东南岭也有零星留鸟记录。因此,有人称它们是我国大陆分布区域最小的鸟。 不过,机会来临之快,真是大大出乎意料。

杂色山雀

“组团旅行”声势不小

仅仅3个月后的9月15日,就有鸟人在舟山嵊泗列岛的小洋山发现了杂色山雀。它成为那年的浙江鸟类新记录之一。鸟人们欣喜地说,今年又出“妖怪”啦,这鸟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有人首先按照惯例猜想:它们原来可能是笼养的宠物,属于逃逸鸟。但接下来的观察记录马上粉碎了这种假设。因为,很快,香港、青岛、南通、无锡、上海市区等地都发现了它们的踪影。显然,不可能在这些相差甚远的地方,杂色山雀们会不约而同地大批“越狱”。

逃逸说排除了,毫无疑问,它们是迁徙来的。2012年的国庆长假,杂色山雀成了鸟人们观察、拍摄、讨论的大明星。10月4日清晨,通过连接上海浦东与小洋山的长达32公里的东海大桥,我来到这个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多的小岛。这个岛以光秃秃的岩石为主,而在其北侧靠海的山坡上有一片树林,还有小水塘,以及两三户人家。这对于刚刚飞过茫茫大海的迁徙的鸟儿来说,无疑是一块令人欣喜的海中绿洲。

银喉长尾山雀

半山坡一小片长着小红果的杂木丛,是杂色山雀经常光顾的地方。上岛的鸟人们就在一旁架好“大炮”守候。杂色山雀三三两两,跳到枝头寻觅果子,有的当场就用爪子按住啄食了,也有的将果实藏到了树洞等隐蔽处,作为将来的食物,这习性跟黄腹山雀一样。

山坡上,一排民房前的水龙头总是在滴水,它们时常跳到那里去喝水。我老婆在房前晒太阳看书,它们依旧大大方方地跳上仅隔三四米远的水龙头。近距离看这鸟儿,蓝灰、栗红、乳黄,黑白……真觉得“杂色”两字名不虚传,非常漂亮。

10月6日,复旦大学的一位喜欢观鸟的老师在校园里发现杂色山雀。当时,他发了条微博:“我不得不震惊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2012‘世界末日’?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种群分布地的变化?希望真实的原因不会令人担忧。”

这话道出了所有鸟人的疑惑。

看到杂色山雀在几乎整个中国的东部沿海突然出现,宁波鸟人黄泥弄想到了镇海的招宝山。10月7日,他在那里如愿拍到了杂色山雀。自然,也为宁波鸟类添了一个新的分布记录。

红头长尾山雀

爆发之谜至今难解

2012年是杂色山雀的大年?它们究竟是如何爆发与扩散的?

国内著名观鸟人士、上海的“观星者”猜测,很可能,它们是搭乘货轮,从日本、朝鲜半岛等地,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东部沿海。

“观星者”说,8月底开始,韩国、日本的观鸟者就发现海岸边有成群的杂色山雀西飞,“相信以杂色山雀的能力,想直接飞越黄海还是很难的,这时候海上唯一能停歇的地方只有货轮,上面可能还会有残留的昆虫和雨水可以提供。几年前在长江口坐船调查的时候,北迁的雀鸟会找船只停歇,而且赶都赶不走。”

进一步的证据是,今年杂色山雀在中国的扩散地点有一个共同点,如青岛,上海,宁波和香港等,都是东亚几个大港口。在上海附近,最早的记录是在小洋山和外高桥一带,就是上海两大集装箱港口所在地。

不过,另一位资深观鸟人士董文晓问道:“为什么非要坐船?没有船的时候难道鸟就不迁徙了?我认为,很可能杂色山雀是从辽东半岛顺海岸南下,这也包括跳岛飞行。很多鸟掌握着循海岸迁徙的能力,哪怕路程更远。”

不管是坐船旅游还是沿海岸线一路观光旅行,今年杂色山雀大举南迁的原因确实让人好奇。这些小鸟为什么不惜离开故园,远渡重洋呢?

中华攀雀

杭州一位鸟友推测,或许跟台风有关。2012年8月底,两个大台风,布拉万和天枰,相继登陆并严重影响朝鲜半岛。据报道,这是近10年来影响韩国的最强台风。台风过后的9月,韩国的杂色山雀的西迁就持续了近一个月,难道是台风对其栖息地造成影响,然后迫使其向外扩散?

也有人说,可能是因为2012年杂色山雀繁殖特别成功,导致种群爆发,原栖息地提供不了足够的食物,于是有很多鸟只好背井离乡,远走高飞去讨生活;还有人猜,说不定是因为果实欠收,食物匮乏;甚至,有人说,是杂色山雀们在初秋的时候预感到了2012年可能出现超级寒冬,于是趁早溜之大吉……

不管怎么说,这些可爱的小山雀的旅行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

以后几年,我只看到少量的有关杂色山雀在我国东部沿海的记录,而再也没有出现过2012年秋季那样的爆发式亮相。或许,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才会真正对它们的大搬家有所了解,也可能始终无解。

骄傲的大自然,永远都想保留一份神秘。

远东山雀

观鸟拍鸟有秘籍

背景篇:宁波是看鸟的好地方

宁波西靠连绵的四明山,东临大海,刚好处在东亚——澳大利亚的候鸟迁徙路线的中段,因此无论是水鸟还是林鸟,种类都很多。在宁波有记录的400多种鸟类中,三分之二属于候鸟,其中冬候鸟又占了多数。从地理位置来看,宁波是一个观察我国的候鸟比较理想的地方。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地方,每个季节的鸟儿的种类与数量都是不同的。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因此相隔遥远的不同地区所分布的鸟儿往往会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通常将鸟儿分为留鸟与候鸟两大类:留鸟是指某个地方四季常在的“土著居民”;而候鸟自然是指会迁徙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对于某种鸟类来说,在其越冬地则视为冬候鸟,在其繁殖地(或避暑地)则为夏候鸟,在它往返于越冬地和繁殖地途中所经过的区域则为旅鸟。

拿“鸿雁传书”的鸿雁来说,夏天它们在我国东北繁殖,因此是东北的夏候鸟;秋天,它们向南迁徙,途经河北、山东等省,那么对于经过地区而言,它们是旅鸟;它们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越冬,于是就成为那些地方的冬候鸟。次年春天,又北迁至东北,如此周而复始。

早在八月间,鸟儿的南迁之旅就已经开始了。先头部队以小型的水鸟为主,成千上万的鸻鹬类水鸟主要沿着海岸线附近一路南飞。九十月份,大量林鸟也开始集中迁徙了,猛禽们大大咧咧在白天翱翔,可怜小型的雀鸟们为了躲避猛禽的捕食,通常选择赶夜路。而野鸭、大雁、鹳、鹤、鹈鹕等中大型的水鸟,通常要到10月下旬与11月才会到达江南的越冬地。在寒冷的一二月,各种冬候鸟都还留在越冬地,因此也是观鸟的好时节。三月之后,冬候鸟开始逐渐分批北迁。四五月份,大量迁徙的鸟路过宁波,这个时候的鸟儿很多已经披上“婚装”(即繁殖羽),羽色特别鲜艳漂亮。

红尾水鸲,张可航手绘

装备篇:“武装到牙齿”

怎么样?是不是恨不得马上想去观鸟、拍鸟了?别急,出门前,有的事情你必须了解,否则恐怕难逃“兴冲冲出去,灰溜溜回来”的结局。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鸟、拍鸟的小攻略,先说说装备。野外观鸟,你最好拥有一本专业的鸟类图鉴,如《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同时网上的观鸟论坛也非常适合大家提高认鸟水平。其次,还需要一架合适的望远镜。初学者不妨使用品牌较好的双筒望远镜,放大倍率7—10倍即可,注意千万不要追求过高倍率,否则你根本没法拿稳望远镜,影像会抖得你头晕;同时,要选择口径较大的望远镜,这样视野会更加明亮清晰——常见的参数是7X35、8X42等,前面的7或8是指放大倍率,而35、42(单位:毫米)是指望远镜的口径。还要建议大家随身带上纸和笔,随时记下观察所得,若你能为鸟儿画几笔简单的速写,则更好。

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还想为鸟儿留下倩影,则需要较好的摄影器材。现在的资深鸟类摄影爱好者都拥有焦距在500毫米以上的定焦镜头(俗称“大炮”)及高端数码单反相机,此外还包括重型三脚架与专业液压云台或悬臂云台等一系列必备的附属器材,总价非常昂贵,足够买一辆不错的家庭轿车。

但对于拍鸟初学者来说,未必需要这样一步到位。大家不妨可以先选择一套轻便的器材,如一台可以快速对焦与连拍的数码单反相机,再加一支焦距400毫米左右的“小炮”即可。如果镜头本身有防抖功能,使用这样的器材在光线不错的情况下连三脚架都省了。当然,这套器材适合拍摄一些林鸟,但到海边拍水鸟,往往就有点鞭长莫及了。

家燕

经验篇:看鸟的四大窍门

窍门一,找对地方。看常见的林鸟,去植被多样性较好(有各种大树、灌木丛、草地)的公园或郊野即可,附近有池塘等水体的尤佳。不要去植被单一、过于人工化的环境,越有野趣的公园绿地,其生物多样性就越好,鸟儿越多。观赏水鸟,则需要寻找湿地环境。河畔的湿地、湖泊以及海边的滩涂、半干水塘、水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上午与近傍晚时分,鸟儿比较活跃,相对易于观察,而中午前后鸟儿相对较少。

窍门二,等在鸟的前面。初学观鸟、拍鸟的人,往往一看到鸟就激动,拼命追着鸟儿跑,结果,运气好的,看到个鸟屁股;运气差的,啥也没看清。其实,凡事都不能慌手慌脚,而先要认真观察,尽量摸清鸟儿活动的规律,猜测它们移动的方向,然后悄悄地绕到前面,等着鸟儿“撞”到眼前来就是了。

窍门三,找到鸟的“食堂”与“澡堂”。冬天食物比较缺乏,因此只要找到一株结满可食用的果子的树,那么就只要在这附近“守株待鸟”即可,肯定会有一批又一批的鸟儿光临。其次,鸟儿也是很爱卫生的,经常要洗澡。有一次,在宁波市中心的月湖公园,我看到一群黄腹山雀挤在假山石上的一个小水洼里欢快地洗澡,忽然,冲过来一只体型大得多的白头鹎,凶巴巴地把小山雀们给吓跑了。只好等白头鹎洗完,山雀们才又陆续回来。

窍门四,到海边看水鸟的话,请掌握好涨潮的时间。因为当潮水逐渐涌上来,淹没滩涂,原先在远处觅食的水鸟们将被迫后撤,离岸越来越近。这时,如果近处的滩涂上有一块高地,那么大量水鸟都可能集中在那里,包你一次看个爽。就算没有高地,鸟儿们也会起飞,不断飞过头顶。

还有一点小提醒:野外观鸟、拍鸟时,要穿轻便合脚的鞋子,穿朴素的衣服或迷彩装,以尽量与环境融为一体,而不要穿太鲜艳的服装,并记得带上水与少量干粮。同时切记,观鸟最重要的是安静,最忌高声喧哗,更不能用扔石头等手段驱赶、惊扰鸟类,而应保持适当观赏距离。

牛头伯劳,张可航手绘

认鸟篇:野外观察最重要

鸟儿,应该是最容易观察到的野生动物了,公园里、小区内、田野中,溪流边,海涂上,这些飞翔的精灵无处不在。但是,你能叫出多少种鸟儿的名字?是不是把小而灰的都叫麻雀?大而灰的就称老鹰?凡是黑漆漆的就喊乌鸦?羽毛洁白的便呼白鹭?

当然不能这样。很多初学观鸟、拍鸟的人,最头疼的就是鸟类辨识问题,似乎看很多鸟都长得差不多。但其实只要多观察、多记录,慢慢就会掌握一些认鸟的窍门,并学会为相似的鸟儿找不同。且让我们把麻雀作为参照物,试着找出可能与之搞混的其他小鸟的不同。麻雀的外貌实在太平庸,似乎没啥特点——但别急,其实,跟类似的小鸟仔细对比,麻雀的长相可以称得上是“标志性”的,那就是“小白脸上有黑斑”!记住这一点!可以帮助你区分很多鸟呢。

在一类叫做“鹀”(音同“吴”)的鸟,除三道眉草鹀为宁波的留鸟外,其余以冬候鸟为主,也有一些旅鸟。宁波的鹀科鸟类有好多种,具体包括:灰头鹀、苇鹀、白眉鹀、栗耳鹀、小鹀、黄眉鹀、田鹀、黄喉鹀、黄胸鹀、栗鹀、硫黄鹀、三道眉草鹀等。它们通常喜欢在灌木丛附近活动,体型、羽色跟麻雀比较接近,连嘴型也差不多,又短又厚。但是,只要我们一看它们的脸颊,只要不是“小白脸上有黑斑”,那么就首先把麻雀给排除掉。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继续“看脸”就是了:头部几乎都是灰色的就是“灰头鹀”,有明显的几道白色纹路的就是“白眉鹀”,眉毛黄色的就是“黄眉鹀”,喉部黄色的就是“黄喉鹀”,头顶偏灰而眼后栗色的便是“栗耳鹀”,同样是眼后栗色但头顶偏棕色的乃是“小鹀”……怎么样?是不是超简单?这么多鹀中,以黄胸鹀、硫黄鹀为最为罕见。特别让人伤心的是,俗称“禾花雀”的黄胸鹀,本为常见鸟,居然因为被大量捕捉食用,如今活生生被吃成了濒危物种!

棕头鸦雀

以上说的都是林鸟,而在宁波,由于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及大量的海滨湿地,因此越冬的水鸟也非常多。常见的有普通鸬鹚、苍鹭、凤头䴙䴘以及各种野鸭、鹬等。其中,光野鸭就起码有十几种,相对比较常见的有斑嘴鸭、绿头鸭、绿翅鸭、琵嘴鸭、赤颈鸭、赤颈鸭等。是不是光看名字就大致知道它们各自的特征了?是的,至少对雄鸟来说就是这样——多数种类的野鸭的雌鸟的羽色都很暗淡,彼此不易辨别。野鸭喜欢生活在比较宽阔的水域,而很多小型水鸟喜欢栖息在海涂上或半干的水塘里,这就是大量的鸻与鹬,常见的有青脚鹬、泽鹬、黑腹滨鹬、环颈鸻、鹤鹬、白腰杓鹬、中杓鹬等。有些种类的相似度很高,需要丰富的野外观鸟经验才会快速识别。

到海边,运气好的话,还能在湿地中见到大型的水鸟,如大雁、天鹅等。在宁波越冬的大雁有豆雁、鸿雁、白额雁等,均不常见。在宁波每年都有少量小天鹅来越冬。运气特别好的话,甚至还可能见到鹈鹕、鹤、鹳等非常罕见的鸟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