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它的开拓者是完颜阿骨打。
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祚119年。在金朝鼎盛时期,统治的疆域包括今天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联邦的远东地区,疆域非常辽阔。除此之外,金朝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中华一统”的朝代。
然而,享国119年的金朝,当年,败辽国、克北宋,为何就单单成了蒙古的败将?
同是征服王朝,难道真的是这个王朝的气数到头了吗?而一个王朝的成败,除了拥护者的支持外,还有就是统治者的驭国之术,它直接决定了王朝的走向。
在传统学术界中,有这样一个蛮有意思的认识。不仅分析金朝,还有后来的清朝,都说:它们进入中原之后,就开始堕落了。金熙宗,即:金太祖的孙子完颜亶,自幼受到汉文化的影响,上位后,便推动了汉制改革。原本是部落制度的“二元制”,逐渐演变成了“一元汉制”。
并且,废除勃极烈制度,改行辽、宋的汉官制度,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省(尚书、中书、门下)。正式颁行官制及换官格(即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并确定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同时,任命卢彦伦营建宫室。
但是,像大家所熟知的中原王朝统治的弊端一样,这位皇帝完颜亶后来受到了大臣和皇后的“压制”,自己不再作为了,这也导致了后来完颜亮的称帝之路。而后者更是厉害,对宗室的大清洗,使得金太宗的后人几乎全无。其实,从这一刻开始,金朝内部已经开始分化,注定了金朝国力的消耗。
蒙古崛起之后,其眼中的劲敌就是金朝。当然,金朝也是南宋眼中的克星,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联蒙灭金。1211年,40万金兵不敌4万蒙古兵,这其实就是金朝颓败后的征兆,不能简单用将帅无能来解释。
当然,金朝也并非不堪一击,两者之间的交手,金朝还是取得了一个不俗的成绩。
蒙古的四杰之一,木华黎,就是由于连续在大昌原、倒回谷、卫州及潼关失利,羞愤而亡的。而四獒之一的速不台,也因为大昌原惨败,差点掉了脑袋。同年十二月,蒙古再犯中京,被引诱进城,伤亡无数后撤离了。而自己的营寨又遭到了对方的夜袭,只好于第二年春撤兵。
到了秋天,蒙古军围攻西京,由于,成吉思汗中箭受伤,只好撤回阴山。到了1214年,两国最终达成和议。但是,这时金朝居然决定迁都汴京。仅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上分析,燕京的地理位置要远胜于汴京。而且,迁都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对此,当地的老百姓极为不满。
这似乎也可以看出当年游牧民族迁徙的喜好,大概认为:若打不过的话,直接跑就完事了。但是,在蒙古看来,金的任何一个举动都是“挑衅”,于是,迁都也成了伐金的借口。而此时的金朝,国力早已今非昔比,相当衰弱。1216年,蒙金两国频繁爆发战事,2月,蒙古围攻太原、平阳,被多次击败。
到了8月的时候,蒙古联合西夏,进攻延安,西夏兵败。10月,潼关失守,11月,蒙军进攻汴京,被击溃。到了1217年,战事对金朝更为不利。
此时,金廷所控之地,就剩河南、淮北和关中一带。这期间,由于蒙古的注意力暂时放在了西征上,金朝得以喘口气。但是,连年征战,朝廷不和,又无外援,让国力消耗极大,军事力量进一步衰竭。期间,双方仍有交战,尤其是挫败木华黎军,很大程度上提振了金兵士气。
之后,金朝陆续收复了一些失地。后来,武仙叛蒙归金,形势一度对金朝有利。1228年的大昌原战役,更是让金朝看到了昔日的辉煌。只是西夏的灭亡,让蒙古一门心思开始对付金朝。有人分析,如不是金哀宗执意用最后的15万兵力去抗击蒙军,估计不会这么快就灭亡。
其实,这时的金朝,看似还有15万兵,但是,其防御能力却是岌岌可危的。后期,虽有战役取得大获全胜,但是,却并没有形成有效地全面抗蒙优势。就如后来大家所提的大昌原战事,大家都以为自己还能打过蒙军,其实,这是“誓死一战”的结果。
到了1230年,蒙军全面攻金,金兵大败不说,还折损了几位大将。
以至于后来蒙军围困汴京,金哀宗完颜守绪逃了不说,他还不愿做亡国之君,传位给了统帅完颜承麟。但是,这又能避免什么呢?历史还是会记录这一段。
两国交战,胜败是常事。不过,喜好的偏向,往往会更多的支持“弱者”。可能是蒙古后来灭了南宋,至今让人难以释怀。如果,当时没有蒙古的崛起,南宋应该还会落于金朝之手,这也是为何南宋会联手蒙古,成了千古的唾骂。
金朝的失败,外人看来,就是军事上的失利,而这,其实是国力无以支撑的结果。
国内得不到修生养息,哪来的后援力量,前人开辟疆域,都是经过了很多年力量的积蓄,哪经得起不停折腾?更何况,入主中原后,虽有大量汉民南迁,但是,仍有不少汉人驻留,即使金廷启用汉人,而得到重用的还是完颜部落的后人。金朝国内都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理,何来征服天下?
这就致使其遇到更强者之后,自家自然就成为了弱者。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金史·太祖本纪》、《大金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