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杰
据说,中国生肖中的12只虚实的动物每12年要轮流表演一次。
转眼之间,又一狗年来到。天人共一,人畜和谐。狗最大的特点是忠诚主人。好狗还护三家呢。
狗是从狼史里驯化而来,进化到现在造成双方势不两立。一个翘尾,一个不翘。
狗驯化后和人相处的历史据说有一万多年。人狗风雨与共,磨合到今天,留下许多故事。古代文人风雅,在表达敬佩之时,非要象征和比喻,去当某一种偶像的“走狗”,譬如郑板桥发誓要当徐渭的走狗,赫胥黎宣称要当达尔文的斗犬。近人齐白石表态要当八大山人的走狗。
中国狗史上,人借狗而名,狗因人而名。许多名人情愿和狗联系在一起,是他们敦厚大雅,从来不会说“猪狗不如”一词。郑板桥所说的只是“青藤门下走狗”一印章,齐白石只是一首诗:“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扬州八怪”里,我认为艺术上造诣最高要数金农。金农也好狗,他好狗不是口头虚指,他好狗务实不张扬。文载:“金农不事生产,好山水游,尝蓄一龟大如钱,甲上绿毛斑斓如古铜。蓄一犬名阿鹊,每食必于银盘中饲以肉胬,阿鹊死,作诗哭之甚哀。其饮食服御亦好与人殊。”胬是猪肉里最好吃的一块,即猪前胛上一圈颈肉,好肉都叫狗吃了,自己不吃,可见其爱狗之意。金农的人和行为让现在乡下人看起来,有病,病得不轻。
今人养宠物,吃穿住行,样样皆全,仅我看到的,有为狗穿衣的,有狗鞋,有狗帽子,下雨还为狗备有专门雨衣。有订制的不同口味的狗粮,狗香肠,狗饼干,出行时狗坐在主人的副驾驶位置,还系着安全带。有一次我挤公交车,看车门下,一牵狗者和驾驶员辩论,要为爱犬争得乘车的权利。我租赁住处旁边有一家狗医院,生意兴隆。今年初冬,我在郑州东区走路取暖,看到前面两个年轻人推一小车,一边说笑一边探首叫“乖乖”,我走过去时,看到车上坐的那个“乖乖”竟是一只穿着花衣的哈巴狗。
城市现代狗相缤纷斑斓,让我这来自乡下的“眼窄人”大开眼界。
我们那年代接触的都是土狗。
我养狗,至今不止养过一条。都是清一色的草狗。过去乡村邻里之间没有买狗一说,狗满月就抱走,叫“寄狗”。我家一条母狗生下五只狗仔,当最后一只狗仔被人“寄”走后,那母狗一段时间里抱着一个绣球玩物发呆,狗脸哀伤。
狗脸有表情。我童年时在野外救过一条狗命,那只狗被人下套吊住,悬挂着,狗看到我,一脸哀求。我放下绳索,让那条狗逃走。它逃走,远远地还回头。
我养的第一只狗是条黄狗,叫虎子。我家在城郊瓦房里住,狗是家乡狗,怀有乡愁。最早见这狗时,它正在一个纸盒子里卧着,狗看见我推车进门马上起来摇尾,一脸亲热,感觉上就知道我是家庭重要一员。到上世纪80年代,我住的小县城开展一场打狗运动。那一段时间全县狗肉价格大跌,满街飘香。邻居的处理方式是卖掉老狗。我不舍得,决定骑自行车走50里乡间土路,把狗从长垣县带到滑县留香寨乡下避难。
我骑车子,狗随车后。交接后我要回去,它竟悄悄地跟我走,我在村口蓦然回首,那狗可怜巴巴地站着。我只好让老舅拴它在树上,狗看不见我,双方才没有依依惜别之情。
是到了狗年,多少狗事情才涌上心头。
本文刊载于2018年2月23日河南日报中原风版“记忆·过年”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