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养观赏鱼,但缺乏治疗鱼病所需的常识,注定不会养一瓶鱼太久。
应该说鱼儿生病是常态,饲水中一直存在着一些病菌和寄生虫,随时会让鱼儿染病。
鱼生病了那就用药呗,用了,不管用。为什么别人家的鱼能治好,你家的鱼就不行呢?仔细分析后,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你家的鱼有了抗药性,正常用药已经不能起作用了。
为什么你鱼缸里的鱼会产生抗药性呢?今天跟大家就此问题探讨一番,希望能给各位鱼友带来帮助。
1、没有对症下药。
不对症下药不但不能治疗鱼病,还会让鱼只对药物产生抗药性。现在观赏鱼的品种那么多,鱼病更是五花八门,这让我们怎么区分啊。
如果你不能判断何种病症,可以简单区分是病菌感染还是寄生虫侵袭,然后再对症下药,一般错不了。
2、长时间单独使用一种药物。
有时候我们用某种药物治好了鱼儿的疾病,就会对这种药物产生好印象,下次不自觉得还会选择它。
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让病原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渐渐的药物的作用就下降了,鱼病也会出现久治不愈的情况了。
所以不要一种药物长期使用,适当更换药效差不多的其它药物,就可以防止此现象了。
3、未能足量使用。
有鱼友担心鱼药的副作用,在发现鱼儿生病时,喜欢少量多次的用药办法。认为这样既可以治疗鱼病,又可以防止毒副作用,是一个好办法。
这是想当然的做法,不但不能快速有效治疗鱼病,还会培养出鱼儿的抗药性。这就是为什么在药品说明书上有详细使用方法的原因,每种药品在投入使用前会经过无数次的“临床”实验,不是我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
所以治疗时最好按药品说明一次用足药量,杜绝后患。
4、随便合并用药。
有鱼友为了尽快治好鱼病,喜欢把几种药物合在一起使用,认为可以叠加疗效,缩短治疗时间。这种想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有时候确实会增强治疗效果,但多数情况下会适得其反。
有时不但不会出现增加疗效的结果,反而会互相抵消,并诱发鱼只产生耐药性。多种药物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会变成什么物质很难说清楚,但药物的有效成分会损失一部分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不要随便合并用药,除非是有专业人员指导,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以上是常见的用药误区,需要我们尽量避免,你觉得在治疗鱼病方面还有哪些不当用药习惯,分享出来,好让鱼友们借鉴。
文章系意牌旗下YEE水族世界编辑整理,转发引用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