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萌宠星球

【恶霸犬哪种体型最贵】吕克贝松用十年拍的欧洲影史最贵电影《星际特工》疯狂打脸好莱坞

说起来,电影界总是有那么几个“没有话,不可信”的著名导演。例如,曾发誓不再演出《变形金刚》的迈克尔贝;间歇退休,100%回归的宫崎骏;还有最常被取笑的“一辈子只拍10部电影”吕克贝松。

23年前,一部连杀人现场也充满艺术气息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让吕克·贝松一跃成为世界影迷心中的“文艺片之神”。

然后,他的那句“一生只拍十部电影”的公开宣言,却打得影迷措手不及,甚至将其每一部电影都当作最后一部认真对待。

但在他的第十部《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上映之后,仅1年之隔,吕克·贝松的《亚瑟2》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拍。

差不多就是从打破“十部限额”的亚瑟系列开始,吕克·贝松的作品越来越商业化。

例如,7年前的《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充满了暴力、魔幻、怪物等常见的好莱坞元素,使得他的死忠粉纷纷质疑:这货是吕克·贝松?那个在《碧海蓝天》里让大海充满房间的幻想奇才呢?

然而,不管是十部前还是十部后,面对质疑,吕克·贝松依然坚持:“我的电影都是好电影”。商业电影本身就是由艺术电影发展而来,是一种更为成熟的电影创作行为。

更何况,文艺片从来只是他向世界影坛发出的第一张名片,科幻片才是他想印刻在电影史上的不可磨灭的痕迹。

1

放下文艺范,吕克·贝松踏上科幻战场

1969年,只有10岁的吕克·贝松便被连载的漫画《星际特工》吸引,每周三都要买那本刊载了两页漫画的小册子,看完两页接着等下一周的两页。

1983年,电影处女作《最后决战》终于问世,这部多次获奖的黑白、宽银幕的无声科幻片,开启了他的电影征程,让他成为法国最引人注目的导演,并赢得“法国的斯皮尔伯格”称号。

1997年上映的《第五元素》耗资约九千万美元,更是当时法国电影史上耗资最贵的影片。这也使得吕克·贝松在科幻电影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随后的《超体》虽非改编自任何一部漫画,却堪称长久以来最棒的漫画式科幻电影。它结合了吕克·贝松的经典与昆丁·塔伦蒂诺的疯狂,而且带有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和泰伦斯·马利克《生命之树》在视觉上的神秘性。

那一年《超体》已经被评为“最具内涵的科幻片”,但吕克·贝松的科幻之路却始终未停止,对于未来宇宙,他还有很多奇思妙想等着实现。

于是这部蕴量了十年之久,有着浓厚法式底蕴的科幻巨制《星际特工:千星之城》毫不意外地来了。

从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史上第一部科幻片)开始,科幻电影就致力于为观众打造奇观化的视觉体验,和对未来世界的大胆想象。

毫无疑问,《星际特工》在这两点上做到了极致!如梦似幻的未来宇宙奇观令观众惊叹不已,各种对未来世界的奇思妙想脑洞大开。而700年后迷人的宇宙图景和世界架构,更是奇妙瑰丽到让人迷醉。

放下文艺范,踏上科幻战场,只要实力还在,吕克·贝松依然信心满满。

2

执意拍科幻片,是为了跟詹姆斯·卡梅隆厮杀到底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吕克·贝松便有意将《星际特工》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但无奈限于大电影特效比重极大,技术难度过高而作罢。

直到十几年后,吕克·贝松看到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达》里所带来技术革新后,才决定重启这个项目。

影片前后制作耗时四年,投资超过2.1亿美元,同《阿凡达》一样都是超过2亿美金投资的超级大片。

按129分钟的片长计算,约14亿人民币的制作费用均摊到每秒,相当于观众看到每一秒的电影画面都烧掉了18万元。

当年的《第五元素》的特效镜头只有250个,《星际特工》的特效镜头数量则飙升至2700个!

有人会说,这是吕克·贝松憋着一口气要跟詹姆斯·卡梅隆一分高下,其实不然,因为这两位导演在科幻电影领域均为大师。

1983年,24岁的吕克·贝松挣脱一切商业机制下的樊笼,凭借处女作《最后决战》,获得同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成为法国年轻导演的开路先锋。

1984年,30岁的卡梅隆因自编自导科幻电影《终结者》成名。片中的特技镜头反映了影片的未来色彩,预示着此后科幻电影的发展方向。

两人作为同一时期科幻片拍摄的领军人,虽常被外界拿来比较,彼此间更多的却是公开分享,共同进步。正在创作《星际特工》的吕克·贝松看到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之后,看到了《星际特工》超越以往、与众不同的可能。

于是他暂停了拍摄计划,一切重新出发,并且力邀全球三大顶级特效公司维塔技术、工业光魔和Rodeo FX首次联手,为电影保驾护航,较之单独由维塔技术力挺的《阿凡达》续集,视效水准无疑更为强大。

影片中的那些重金打造的绚丽璀璨的科幻场面,气势磅礴的交响音乐,奇思妙想的外星生物更是十足地震撼人心。

3

向好莱坞开炮,科幻片的未来在世界

在世界影坛的百余年灿烂历史上,科幻电影一直作为重要的类型,曾经诞生出无数的经典和大师。

究其原因,是好莱坞电影创作者们利用了他们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将人类曾经对那些神秘浩瀚的未知世界探索的幻想还原在大银幕上。

短短一个世纪,我们见证了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创造的广阔银河,宇宙文明;

克里斯托弗·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呈现的穿越太空虫洞的壮丽奇观;

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达》里展现的潘多拉星球和惊人的视觉效果。

这些经典的科幻电影无一例外都将故事的背景设置在浩淼无垠的太空当中。内容涉及庞大的银河帝国或繁复的异星文化,以奇观性来吸引观众和科幻迷。

但自《阿凡达》以后,电影行业仿佛进入了科幻片的低潮期,漫威、DC出品的影片,打着科幻的幌子卖着超级英雄的故事。另外一类科幻片则总是试图恐吓观众,外星人是需要抵抗的,这时候只有美国人才能拯救世界,比如《末日重启》。

而一向反好莱坞的吕克·贝松不屑这么拍,所以,《星际特工》讨论的是共存,他相信人类可以跟几千种外星生物一起平和的生活。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个人英雄主义,而且反派也不会是某个固定的种族,“恶”向来源于“欲”。

同时,很多所谓的科幻大片实质上是科幻包装的动作片,一味追求特效而失去对作品本身主题的思考和深度,成了近年来科幻片的一个通病。

比如《时间规划局》,用“寿命”来比喻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贫富差距,并以此展开复杂的讨论,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定。可惜在剧情和价值输出方面力度太弱,且阐述的世界观不明确,导演把太多的爱情桥段揉进作品里,硬生生地把科幻巨制拍成了一部爱情片。

而反观《星际特工》,在追查珍珠人阴谋的过程里,男主戴恩一次次直面水底巨兽、太空恶霸、食人怪物,吕克·贝松没有设计激烈的打斗,而是用逆天的想象力构建他对外星世界的构想。在化解危机的同时,他让观众看到,不同星域文明之间,存在沟通和理解的可能,这才是本片的核心。

除了超级英雄类科幻电影之外,美国电影市场对外国电影的宽容度也令吕克·贝松颇有微词。他认为世界电影应该多元发展,而不是一味向好莱坞模式靠拢。

他希望全世界观众都能意识到,科幻片并非只有一种模式,不是只有好莱坞的超级英雄在为美国战斗。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美国队长”,而没有中国队长、法国队长?吕克·贝松投入近10年时间去做一个跟好莱坞不一样的科幻大片,就是希望能给大家呈现科幻片的多样性。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