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冬季轶事3
《清国京城市京风俗图》中写小军套装的女人。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大雪已过,冬至将至。李白的一首《子夜吴歌》,将一女子为征夫赶制冬袍的场景絮絮讲出。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一年中最为寒冷难捱的日子即将开始,在没有羽绒服,没有秋裤,也没有雪地靴的古代,甚至于棉花也是在近一千年才在中原地区大规模使用。
那么古人到底穿什么保暖御寒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著名服饰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志春。据张志春介绍,在古代,不仅有白狐、貂等动物皮毛做成的御寒奢侈品,每一件都堪称限量;还有极具美感的女性饰品“昭君套”、“卧兔儿”,放在当下也一定是淘宝爆款;更有用狐皮制成暖耳、绣有精美花纹的手套……
“我们的先民非常聪明,他们的服饰观念也特别前卫。这从夏商周时期就可以看出来。冬天穿衣既要保暖,抵御严寒,也不能看上去过于臃肿。简言之,既要‘温度’,又要‘风度’”,张志春侃侃而谈。
身穿貂裘在踢踘蹴的古人。
冬天狩猎也不冷。
1无棉时代
富人穿裘衣穷人穿麻衣
在当下,棉花是国人离不开的一位“朋友”。无论是制棉袄,做棉被,缝棉鞋,样样都离不开棉花,堪称过冬的主角。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棉花在中原地区还只是被当成观赏植物,更别说拿来过冬了。试想一下,没有棉花的古代,是不是听起来都冷?
在棉花还没有传入中原地区前,中国本土的纺织材料流行的是中长纤维,比如葛、麻、丝等。冬天御寒这事,就是拿这几样材料做文章。“丝”指的是丝絮,算是上述中御寒效果还比较好的材料,最高档的一级是蚕丝絮。但是,穿丝絮在古代也是个奢侈事,只有富人才能穿上用蚕丝絮填充的“绵袍”、“绵袄”,大多数平民穿的是用麻丝等絮制成的粗衣裳。
“麻”这种材料,透气清爽,在夏天还算得上是古人钟爱的“消暑圣品”,但是在冬天也穿这个,那就真的是“透心凉、心飞扬”了。明朝以前,平头老百姓冬季主要穿的“褐”,就是一种麻制品,再加上当时的工艺水平不高,那是不美观也不保暖。陶渊明就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里,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来形容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
既然丝和麻这两种材料指望不上,所幸古人还可以靠打猎来获取动物皮毛,制成裘衣。《说文解字·衣部》讲到,“裘,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为表。”“原来古汉人冬天的时候主要穿裘,也就是皮外套。但是,他们会把毛向外,有点像现代人穿的皮草。现在看到唱着信天游放羊的陕北老人,穿的羊毛之袄或背心,毛也露在外面,那是古风之孑遗。”张志春介绍说。
但是,在古人看来,“裘”属于内衣,因为兽皮向外,看上去不体面,所以还要在外面穿上别的衣服。“裘之裼也,见美也。”这在《礼记》中可以得到印证。“一般来说,古人在冬天主要穿四层衣服,第一层是内衣,第二层是裘衣,第三层是裼(xi),裼上还可以加上一层外衣,第四层是袭,叫作正服。‘裼’是无袖的衣服,袭则有点像我们现在用的披肩、斗篷一样的。”
有意思的是,“裘”还有等级贵贱之分。鹿裘、羊裘、犬裘虽是粗劣之裘,但是比用葛和麻做成的衣物要暖和许多,在平民中较为普及。而狐裘、貂裘作为最珍贵的奢侈品,只有达官贵人才穿得起。
张志春补充道,“关于狐裘,是有很多说道和记载的,比如,朱熹曾说,‘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诗·秦风·终南》中记载,‘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这些记载都表明,狐裘在当时是有头有脸、社会地位高的人所穿的衣服。”
2名贵狐裘
孟尝君笼络秦王姬脱险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在诗经《有狐》中还描写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首诗并不难理解,意思就是说,一个姑娘在河边看见一只狐狸,一会儿在桥上,一会在河岸,联想到她的爱人没有衣服穿,心感戚戚焉。
这不免让人纳闷,看到狐狸,姑娘为何会想到心爱的人没有衣服穿呢?“这说明,她所爱的人没有社会地位,穿不起狐裘;所以,她看到狐狸马上敏感地联想到他,联想到这一点。从情感上看,姑娘非常爱她的爱人,而在理智上,她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够拥有穿狐裘的地位,至少能当上地部级、省部级的官员。”张志春笑道。
值得一提的是,狐裘作为显贵身份的代表,其实也价值不一,最为名贵的是“狐白裘”,堪称现在的全球限量单品。古人认为,狐腋下之毛最为轻薄缓和,狐腋纯白,所以称为狐白裘。《晏子春秋》中就有记录:“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其资千金。”可见狐白裘之稀有,价值千金。
关于狐白裘,还有一件历史奇事。《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记载:“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当时被秦昭王所囚,就是凭借这一件狐白裘,才笼络到了秦昭王的幸姬,靠着幸姬的“枕边风”,免去了杀身之祸。可见这狐白裘可比现在的羽绒服珍贵多了,甚至远远超出了“御寒”这一用途,关键的时候还可以救命呢。
北方游牧民族的冬装。
3宋末元初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关于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从哪条线路传入的,这些问题业界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古时棉花被称为古贝,在元明前,棉花在中原地区还算个稀罕玩意儿,被当做花、草这等景观性植物来看待的。“棉花大概在春秋时代就到了中国,它主要分为两条线进行传播,都是边缘性地绵延,一条从西藏到新疆,一条从云南、贵州到广州、海南。”张志春说。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唐玄奘曾去西域取经,在那里,他见到了棉花和棉布,当时棉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贝叠或白叠布。唐代时,长安城里还有棉布店,在当时是非常时尚的。“到了宋代,棉花开始进入陕北,而真正大举进入内地是在宋末元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之后。”
“在古代,纺织材料流行的是中长纤维,以丝和麻为主。丝的长度大概有一两千米,而麻长度从1米到三四米不等,比较方便纺织。而棉花属于短纤维,只有几厘米到10几厘米的长度。所以,一开始,棉布的生产技术十分困难,有两大待突破的技术关口。”
到底是哪两项技术?“一是脱籽技术;二是蓬松技术。因为棉花本来就是短纤维,还特别蜷曲,所以要进行蓬松。当时,这两项技术内地的人都没有掌握,制作出的棉线、棉布都很粗糙,所以棉花纺织很难与技术相对成熟的丝麻技术相抗衡,致使这一保暖性能强,又低廉多产的材料不能为平民所用。”
众所周知,黄道婆是著名的棉纺织家,幼年为逃婚稀里糊涂地到了海南岛,却在三十年后将黎族先进的棉纺技术和汉民族科技完美结合,带回到了中原地区,还升级了新型棉纺车,这是中国棉花纺织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可以说,黄道婆是棉花纺织技术的传播人和总结者。”
到了宋元明三代,棉花开始逐渐取代丝麻,成为我国人民主要的服饰材料。到了明清时期,棉质冬装才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防寒衣装,从穷人到贵族都喜欢穿棉袄。《红楼梦》第六回中就写道,一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就看见凤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可以看出,当时的棉袄不仅防寒抗冻,更是颜色鲜艳,花纹繁复,款式多变。要温度有温度,要风度有风度。
□链接
御寒配饰知多少?
炫富专用卧兔儿、昭君套
身上暖和了,露在外面的手、耳和头总不能冻着。如果说现代有围巾、手套、毛线帽这些御寒配饰,那古人就有卧兔儿、昭君套、雪帽和暖耳。这些配饰,不仅单单拿来御寒,也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特别是晚明时期流行的“卧兔儿”,简直是炫富神器。
卧兔儿。
在《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中,周汛女士和高春明先生对卧兔儿有着详细的解释:“到了冬天,更有用貂鼠、水獭等珍贵毛皮制成额巾,系裹在额上,既可用作装饰,又可用来御寒,是一种非常时髦的装束,俗称‘貂覆额’,或称‘卧兔儿’。”
貂皮和水獭皮,一听这两种材质就知道卧兔儿价值不菲,非寻常之人所能承受,是当时的奢侈品。卧兔儿的产生,也满足了晚明人们竞奢尚奇、僭名越分的风气。清人褚人获在《坚瓠集》中描写晚明吴中女子妆饰时云:“貂鼠围头镶锦裪,妙常巾带下垂尻,寒回犹着新皮袄,只欠一双野雉毛。”诗中提到的“貂鼠围头”指的就是“貂鼠卧兔儿”。
晚明之后,昭君套成为了清代妇人喜爱的一种头上饰物,相传为昭君出塞时所佩戴,可以说是对卧兔儿的一种改良和继承。
与卧兔儿不同的是,昭君套没有顶,要露出发髻,其原型是北方游牧民族女子冬天常戴的毛皮套子。《红楼梦》中,王熙凤就甚爱佩戴昭君套,“那凤姐儿家常戴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看到这里,脑海中是否已经浮现出了《红楼梦》的场景?只是这“貂鼠昭君套”,除了御寒,恐怕更是用来“炫富”的。
风雅又实用的暖耳
卧兔儿和昭君套可能会被说“华而不实”,但是接下来说到暖耳,绝对货真价实。“暖耳,唐代又称‘耳衣’,是古人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类似于当今的耳套。明代的时候,每到农历十一月,皇帝就会将暖耳赐给文武百官。”张志春说。
清朝时期,由于暖耳在民间的流行,使其出现了两种制式:一是暖耳与帽连为一体;另一种是暖耳单独佩戴,挂于耳上。这种单独的暖耳不仅小巧精致,花样绣纹多,更有文人将诗句绣于其中,所以这类暖耳也更多地被女子偏爱。
清代暖耳。
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中写道:“只见又是一个丫头,打了灯笼,一班四五个少年姊妹,都戴着貂鼠暖耳,穿着银鼠、灰鼠衣服进来。”这样既风雅又实用的御寒配饰,放在当下,恐怕我们所佩戴的耳套都要黯然失色,卖不出去了。
再难见到的“御寒神器”
暴露在空气中头保护好了,手当然也不能冻着,聪明的古人早就发明了手套。“在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露指短手套,看上去古朴而美观。到了北朝和明代,也都有手套出土,且为全部包住的样式,上面还有精致的刺绣花纹,即使放到现在用,也不过时呢。”
以前的御寒配饰现在尚存的还有不少,也有一些很难再见到的“御寒神器”。说起这个话题,张志春兴致勃勃地分享起自己的见闻,“大概在五十年前,我还看见过一个老太太穿套裤。套裤外面是布,里面可以是羊皮等动物毛皮。而臀部是镂空的,类似于开裆裤。虽然看上去怪怪的,但走起路来很方便,保暖效果也不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陈荷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