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王月
说到“鸟”,谁都不会陌生。顾名思义,是有翅膀、能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的“奇葩”吗?小编特别在百度百科上找到了“鸟人”一词如下。1.玩鸟的人。
清金农《白鹇词》小序:“白鹇,羽族之幽奇也,神貌闲暇,不杂于众,鸟人莫得而驯狎之。”2.詈(lì,“骂”的意思)词,鸟读为“diǎo”,对人的蔑称。《水浒传》:“那汉气将起来,把宋江劈胸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消遣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大夫大吼一声道:‘这是个什么鸟人?躲在这底下。’”3.鸟人。网络用语,说明他非常的抠门,烦人,人品问题的一种称呼。
浏览完现代的“鸟人”词条,其实小编很早就有疑惑了,为何带有如此强烈贬义色彩的网络词汇——“鸟人”——却频频出现在神圣的玉器世界里,比如以下酱婶儿的:
举托着神鸟、戴着羽冠的“鸟人”
玉器在中国的地位相当崇高,人们自石器时代开始使用玉器,作为首饰、礼器等珍贵的材质来源,在上古时期,但凡能雕刻在玉石上的图案纹样,必定是人们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通过劳动生产的检验而被历史筛选出来的、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抽象形象,比如绳纹(如下图)。
(a)碧玉结绳纹烟壶
(b)绳纹玉环
刻有绳纹的绳纹所以会在一定时期成为一种重要的图案形式,应当与绳子在当时生产生活中的“工具价值”相关。
古人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较强的关注生产劳动、关注现实生活的审美意识,古人对绳子存在着某种“实用崇拜”或“实用审美”也由此形成了对绳子和绳纹的喜好。然而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特别是到了商、周时期) ,金属工具的“文化价值”逐步取代简单的绳子。在绳子的重要性逐渐弱化之后,其审美价值也随之下降。
那么小编不禁要问了,古人运用“鸟人”的纹样到底喻指什么呢?“鸟”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什么重要的角色?如果仅仅是因为人类向往如鸟类一般插翅驰骋于天际,那又与小编在前面提到的“古代纹饰一定是抽象自一些足以影响人类进程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物”有什么相关联呢?鸟类除了飞行的功能之外到底还有什么重大作用?这“鸟人”中的“人”又是谁?……那么接下来就请耐心听小编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一、候鸟与鸟纪】
古代和一些近代原始部族以为有些鸟同自然界和社会的变化密切关联,具有超自然的力量,甚至认为有些特殊鸟类的出现能够导致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盛衰。
大家应该很熟悉这样一句话“天生玄鸟,降而生商”,这是《诗经·商颂·玄鸟》里的一句诗,记述了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据说,帝喾(kù)的次妃简狄是有戎氏的女儿,与别人外出洗澡时看到一枚鸟蛋,简狄吞下去后,怀孕生下了契(xiè),契就是商人的始祖。这个传说说明,在商人的始祖出生之前,商人部落还处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所以,契只知道自己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亲。
这个神话大体上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重要事实:一、以契为祖的商族,是一个由母系氏族过渡而来的父系氏族,那个母系氏族的最后一位女首领就是简狄。当然,简狄也可能是这个母系氏族的最后一个历史阶段。二、从契开始,商族进入父系制,契可能是这个父系族的第一位大酋长,也可能是这个氏族社会第一个历史阶段。三、商代的建立,与“玄鸟”才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始作俑者”。
不管是动物界的雄性、雌性,还是人类的男女。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物种,尤其是高等哺乳类动物,都是雄性的身体更强壮,体型更大。而雌性,往往负责轻体力劳动,和照顾幼年的子女。在农业相当原始的时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林,再翻土种植。而这种农业方式同样也会面对几个月的植物生长期。而且不管是有史以来的古代,还是没有史料记载的史前,农业要面对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年景不好就会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而原始的农业在一定时期内,很难超过采集野果的采集业。而因为体力不同,男性往往负责种地,而女性往往负责采集。也就是原始农业方面,男性在一定生产技术落后的时期,生产力是没有女性高的。畜牧业也一样。畜牧业的“畜”其实是圈养,而“牧”才是放牧。而在原始社会,男人往往负责打猎,而女人则负责牧羊。在打猎工具比较原始的时代。男人捕猎所获得的猎物,也往往不如女人放牧所得的肉类要多。
所以综合最基础的两个行业,在远古时期,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社会的不同分工,女性的生产力更高。所以必然从原始父系社会走进母系姓族社会。而母系社会之后,其实是父系的阶级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里,男子成为社会和家庭的主宰,财产由确定生父的亲子继承,妇女沦为男子的附庸。
那么说到这里小编为大家总结如下,“玄鸟”是怎样改进的古代社会生产力,然后促使父系阶级社会“商代”的诞生的。
《逸周书·时则训》对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排列规整,其中涉及鸟类的内容,阐述了鸟与这些节气的相互关系:
惊蛰 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春分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谷雨 萍始华 鸣鸠拂其羽 戴胜降于桑
处暑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白露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大雪 鸣鸟不鸣 虎始交 荔挻生
大寒 鸡始乳 鸷鸟历疾 水泽腹坚
真正影响上古社会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的重大事件,应该是能够“明时治历”的“鸟纪”历法。所以“玄鸟生商”的神话故事实际描述的是殷商族的始祖利用飞禽对物候做出总结,提出鸟纪的历史事件。玄鸟即家燕,春来万物始发,可以指导节令并且与人亲近,遂被神化作为崇拜对象。
《管子·四时》云:“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正朔颁行所及,也就是王道风化所致,不奉正朔者亦不奉王道,是落于四荒之外的化外之民蛮夷之地”,所以,这个神话故事最想向后人传达的重大历史史实应当是由圣人“契”根据候鸟总结而发明了“鸟纪”,以候鸟的往来,鸣叫时间的起止变化来确定一年的四时,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大致形成,如玄鸟(燕子),春分来,秋分去;伯赵(伯劳),夏至始鸣,冬至止;丹乌(黄莺),立春始鸣,立夏止;祝鸠(鹁鸠),天将雨,鸣声甚急;鸤鸠(布谷),谷雨始鸣,夏至止;鹘鸠(鶌鸠)。这一创举使得上古耕种的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使得由男性主导的耕种生产的农业生产力大大超过原本由女性主导的采集业和畜牧业,进而使得男性在社会中担当起顶梁柱的重要角色,从此契带领远古的氏族部落,建立商代并进入父系社会,故《诗经》曰:“天生玄鸟,降而生商”。 由此,鸟在上古原始社会时期的神圣性作用可见一斑。
【二、“相风鸟”与“凤凰”】
鸟除了在时间历法中扮演重要角色之外,还有人们最熟悉的展翅翱翔于天际的“飞行员”形象。古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活环境恶劣,再加上由于上古原始时期人们特色的“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他们会把一切崇拜的、而且不能用科学解释的现象都尊奉为神灵。先民们将鸟类动物视为神灵动物,幻想藉鸟的神力来往于天地之间,并与神灵沟通。
而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影响最大两大自然现象——太阳和风——也被尊奉为“太阳神”和“风神”。但是在文字体系尚不发达的上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画画的方式将一些日常事件记录在案。如果说画“圆”或者“重圈”就能表达“太阳”的意思,那么“风”要如何用图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重圆圈与鸟纹的组合:这是河姆渡文化最有象征性的图像母题。上古农耕社会,原始先民将太阳绘制成重圈圆的图形,鸟纹与重圈纹组合在一起更加具有神圣色彩,人们将这一图案绘制在不同的神圣器物上展现了人们的信仰和物品的尊贵。
《山海经》中的金乌负日图
鸟能飞行,是自然界中能与太阳最接近的动物,太阳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与鸟类的飞降规律极为接近,于是古代有以鸟代日的崇日观念。
在远古先民眼中,太阳的变化、四季的轮换与风的变动紧密相关联,古人认为,风是太阳的使者,可以直接影响庄稼收成和人类生存,人类对于风的力量充满无限的恐惧和崇拜之情,但是在自然界的万物生灵中,唯有鸟类是可以御风而行的,且鸟类的迁徙、显隐都与气候密切相关,人们用鸟的造型制造“相风器”(如下图),用鸟来预示风的流动、方向及态势,而如前文所述,候鸟就是远古先民的“气象预报员”。
东汉时长安灵台上用来测风的相风鸟
我国有不少古建筑上装有相风铜凤凰
国外的风信鸡
世界气象组织百年气象站徽标(徐家汇)
在舜禹时就有“相风鸟”,用木制成鸟形,置于竿上,鸟能自由转动,其头所指即为风向。所以难怪中国百年气象站的徽标上也会有一只形如凤凰的“相风鸟”。
古人在利用春来冬去的鸟侯创造鸟纪时间观而使得在用鸟方面达到顶峰。后世的人们采取这些有关鸟纪的禽鸟类形象,形成了后世百鸟之王的“凤凰”神兽造型。
也就是说,古人在绘画、记录的时候,用“鸟”来表达“风”的含义,而且还在这个基础上,将但凡能够飞行或者拥有羽毛的动物都分别取象,人为地创造了一个“百鸟之王”——凤凰——的形象。古人将 “凤”、“风”与鸟的形象联系的是如此紧密,以至于此二者在造字之初都具有一样的取象自鸟的甲骨文造型(如下图)
(a)甲骨文中“凤”字造型
(b)甲骨文中“风”字造型
(c)金文大篆“凤”字造型
这样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古老的传说曰凤鸟住在“风穴”内。另有神话传说载“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小编不禁感叹道:原来“凤”就是“风”,也难怪乎“凤居风穴”了)。
作为向人们预示预示气象的相风凤鸟可以为人们带来警示与预报,避免自然灾害,使人们顺应天意而从农事,所以人们将世间拥有雀鸟之形的飞禽动物取象,创造出了百鸟之首的瑞鸟“凤凰”的形象。总之,凤鸟作为一种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飞禽,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已成了驱邪禳灾、纳福迎祥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理念的象征和审美形式的体现。其图案已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并逐渐发展为民族纹饰艺术的代表和象征之一。
商后期 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 装饰品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凤形玉器局部示例
上面小编列举了鸟作为“候鸟”、“相风鸟”、“天神的代言人”等具有神圣功能性的重要角色。关于“鸟人”中“鸟”部分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啦~接下来继续分享关于“人”的知识点~
对进入农耕阶段的人类来说,太阳的威力是神秘、令人敬畏的:全世界的明暗阴阳都由太阳掌控。除了“面朝黄土”就是“背朝天”的原始先民们,在天空中所能看到的除了太阳就是鸟了。从现实意义上来说,鸟从高空倏忽而来,或停或走,又疾飞而去,人莫能知其所踪;如是候鸟,则天气转冷鸟群离去,来之时,随之带来了温暖的阳光和万物的复苏。原始先民视鸟为光明的使者、万物复苏的报喜神,对鸟的崇拜当然是发乎本性的虔诚。
人类模仿自然界中可爱、强大、敬畏的物象,本身就含有一种渴望拥有与之相仿的特性。
模仿的器物(鸟形器)可以附着于生活物品,也可以于祭祀中展现,以物化的形式实现对偶像的精神崇拜。
上古时期良渚文化中代表性纹样“神人兽面徽”中的鸟纹
鸟形玉佩,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玉鸟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较为流行并一直延续至清。
良渚扁平状的玉鸟
鸟形玉佩 西周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雕鸟之所以雕刻为扁平状应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它们作为神圣的与天沟通的使者,被缝缀在地位高的墓主人的衣着上,扁平体才可以很好地服帖在衣服外面,展示出其完整的形象。依据萨满教的习俗,在巫祝进行祈祷仪式的时候,身着有灵性动物的服饰,有助于获得这些灵物的帮助而能够上天入地。
【三、上古大巫师与通灵“鸟人”】
周代设置专职官员从民间征收鸟羽。不仅用来制作巫祝的冠冕、装点王室车辇,同时在祭祀的时候人们还要握羽而舞。先民们觉得在人身上满饰鸟羽意味着被赋予了鸟羽能量的巫术。崇尚鸟羽的实质是对鸟的膜拜。
《芈月传》中女主角芈月身着羽衣、佩戴羽(高)冠,与众舞伴们握羽而舞(在祭祀大典领跳少司命祭舞)
用羽饰的舞蹈被郑重地记载在《周礼·春官》上,其中“羽舞”和“皇舞”都属于祭祀舞蹈,后者可祭天求雨。金文的“皇”字实际上就是羽在头上安放的形式(能够代表老百姓像上天祈祷的“神人”当然就是当时的统治者啦~难怪后来人们要称最高当权者为“皇”呢,如下图)。
金文“皇”
金文的“皇”字上部形符是三羽至五羽的羽冠,下部形符“土”是冠托。因此,“皇舞”就是头戴有羽饰的冠,身上的衣服特指饰“翡翠之羽”,进行祭祀活动。《周礼·地官》舞师条下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皇舞,蒙羽舞,书或为䍿”。又《周礼·春官》乐师条下郑玄注:“故书皇作䍿,郑司农云,‘䍿舞者,以羽冒复头上,衣饰翡翠之羽,读为皇,书亦或为皇’。”可知“皇舞”就是头上复羽、衣服上饰羽而舞。
然而在上古时期,不是谁都可以佩戴鸟羽饰品、大跳羽舞或皇舞的。拥有这一特权的人,必须得是整个族群乃至原始社会都公认德高望重的、能为整个氏族作出卓越贡献的智者或者圣人,比如说上古大巫师。可能提到“巫师”这个词,大家对其都心存疑问,毕竟在人们印象里巫师总是以装神弄鬼的“作妖”“大忽悠”形象出现,然而在历史的初始阶段,巫师却是咱们华夏民族最早的统治者和教化者,是历史上文人阶级的前身和雏形。
《芈月传》中带有高(羽)冠的巫师高唱“九歌”
汉代许慎对“巫”字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说文·解字》第五篇释“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舞形。与工同意,古者巫成初作巫,凡巫之属皆从巫。”从这段注释来看,可以发现巫的如下特点:巫通过舞蹈的方式来作法;巫沟通的对象是神明。
事实上在人类文明原始时期,巫术活动本身是多位一体,是巫术仪式和文学创作、艺术活动、医学星象等多方面的结合。而巫师就是当时人类知识与经验的传播者。如果用这样的定义来衡量,那巫无疑就是人类当中最早的文化人和原生态的知识分子,也是人类当中最早从事文学和艺术工作的人。(担当过巫师身份的人都有谁呢?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华夏民族的先祖们啦——三皇五帝)
上古大巫师代表人物——伏羲
许多学者所指出的,巫师曾在古代的中国掌握政教大权和祭祀、占卜、医药、诗歌文艺等技艺知识,巫的社会职能在古时是多样化的,他们身负着求雨、祈福以及制定和执行律法的重要职责。他们的日常活动通常有演奏乐器、献祭巫舞、占星卜筮、祭祀祷祝、书写纪事、医病问诊,测定物候、观察天象等。
顾颉刚曾说:“予尝谓科学之发端于迷信,其始巫觋,握知识界之权威,任意放言天地鬼神,以博取蚩蚩者之信仰,其后接触实际日多,遂多据之以为人民服务。故医学者,所以疗疾也,而始作于巫彭。地理学者,所以认识地形与其生产者也,而集合巫者长期之经历,以成《山海经》,凡山川、矿物、禽兽咸有记载,开科学性记载《禹贡》、《水经注》之端。”
上古巫书《山海经》中的“鸟人形象”
至此,大家可以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古代最尊贵的天然材质——玉器——上会出现那么多的“鸟人”形象,原来其记录、描绘的就是远古时代大巫师(往往是统治者)祭祀的神圣场景。
上古时期良渚文化玉器中代表性纹样中“神人兽面徽”中的“鸟纹”与带有羽冠的“鸟人”
带有羽冠的“鸟人”玉器件,即上古跪地祈祷的大巫师
【今日彩蛋:】
如何解读下图两件“高冠”、“鸟人”形玉器呢?
(a)
(b)
(a)商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器两件,形式基本相同,双面雕,纹饰一致。凤站立状,头顶高冠,冠刻勾云纹,边缘出脊齿。凤尾分双叉,粗腿带爪。形式古拙,体型粗壮,尤其是尾羽与粗足的配合,与同墓出土的玉鴞(xiāo)造型十分相近。
(b)商代 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器双面雕刻侧面人像,蹲踞状,昂首,头顶高耸边缘有脊齿的凤形羽冠。臣字大眼,长方形大耳,阔鼻,张口,颌略向前凸。手臂弯曲,握拳于胸前。足下有榫,有圆孔。周身饰勾云纹。
第一件凤首的长羽冠与普通的玉鸟明显不同,显然被赋予了神话色彩。凤为商人崇拜的神鸟,玉凤佩应是商王室贵族(普遍为大巫师)佩带之物,用以祈求神灵的护佑。而根据《诗经•商颂》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载,第二件玉人冠部形式与同墓出土的玉凤的装饰与造型完全相同,说明其已不是一般的玉人形象,应是人鸟合体的崇拜物,也就是佩戴羽冠、跳羽舞祭祀的大巫师形象。
参考文献
1、自中国玉器全集(7)[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6.
2、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3、周京平,陈正洪.中国古代天文气象风向仪器:相风鸟——起源、文化历史及哲学思想探析[J].气象科技进展,2012,(6):55-59.
4、《文学人类视野下的巫文化》吴婷
5、主张巫师在古代中国职掌政教大权的学者如陈梦家,《商代的神话与巫术》,《燕京学报》,第20期,1936年,535页,文云:“由巫而史,而为王者的行政官吏;王者自己虽为政治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李宗侗在《中国古代社会史》118-125 页亦云:“君及官吏皆出自巫。”。张光直先生在《商代的巫与巫术》(42-47页)中指出:“在商代既然巫是智者圣者,巫便应当是有通天地本事的统治者的通称。”主张巫师是知识技艺的创造者与传承者的学者如陈梦家、周策纵、宋兆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