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蛇霸王的灵气在于秒杀体型相当的猎物,猎杀比自己大得多的对手。
那么,王蛇是如何做到的?如果你看到两条蛇在争斗,你很难判断出哪一方会胜出。如果,你看到的蛇中有一条是王蛇,答案就简单多了,你只需要等待片刻,最终胜利的一定是王蛇(kingsnake)。王蛇不是一种蛇,是王蛇属(genus Lampropeltis)的统称,其属下包括著名的牛奶蛇(milk snake)和其他4种蛇,现在已经辨认出45个亚种。Lampropeltis拉丁名的意思为闪亮的盾牌,形容它们背部光滑的鳞片。
有道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然而王蛇,如其名,以捕杀其他蛇类而著称。虽然王蛇的猎物包含啮齿类、蜥蜴以及鸟类,但是其近四分之一的食物来源于其他蛇类。王蛇猎杀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一招“死亡缠绕”屡试不爽,败尽天下“英豪”。每当发现猎物,王蛇就利用身体将猎物一圈圈缠绕,而后收缩、勒紧,产生强大的挤压力迫使猎物心脏猝停。比如,王蛇遇见一条鼠蛇(ratsnake),会立即咬住对方,紧接着把猎物缠绕几圈。随后,王蛇精准地找准鼠蛇的头部,接下来见机行事,在移动身体进行咬合和一圈圈缠绕猎物之间自由切换。鼠蛇试图挣扎、逃亡,不过为时已晚。佛罗里达州大学的Penning 教授,看到过几百次王蛇捕猎的场景,从未发现其失手。除非是那些未成年的王蛇,选择进攻大自己几倍的猎物,那是它自不量力。
通常,科学家们研究蛇如何在捕猎中收缩身体时,他们看到的多是那些大块头,比如蟒蛇袭击小鼠。这些蛇是强大的捕食者,猎物一旦被缠绕、挤压,除了死亡,很难挣脱。很少有人对这种“以大欺小”的捕猎游戏感到惊讶。就如同战场上,以多胜少,从来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真正让人津津乐道的是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自然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捕猎比自己体型弱小的猎物,不足以成就王蛇的威名。王蛇的霸王之气在于能够秒杀那些在体型上势均力敌的猎物,猎杀那些比自己大许多的对手。王蛇是如何做到的呢?尤其是王蛇猎杀的这些蛇类也会用缠绕、挤压的方式猎杀其他猎物,为何王蛇的死亡缠绕就能独步天下?
为了揭示王蛇的“武功秘籍”,Penning 教授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他们将猎物预先处死,在其体内安装一个微型的压力表,可以测试来自外界的压力。随后,将这些猎物投放给来自6个种类182个个体的王蛇和鼠蛇。结果令人震惊,王蛇对猎物缠绕、收缩产生的压力足足是鼠蛇的两倍。两种蛇从外表上缠绕和挤压方式看并没有多少差别,为何王蛇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
接下来,Penning 教授解剖了一些博物馆里王蛇和鼠蛇的标本,并没有发现王蛇比鼠蛇拥有更多的肌肉。再测量王蛇和鼠蛇约束对方挣脱的强度,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这就奇怪了,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王蛇?
Penning 教授推断,王蛇之所以强大,来源于它对猎物的缠绕更加有效。王蛇对于猎物的缠绕如同一个弹簧(“spring-like”)或者一种卷曲模式(“curly-fry pattern”),其实更像天津的大麻花。你瞧,它的缠绕是那么的优雅、紧密。反观鼠蛇的缠绕模式立即相形见绌,就像散落的意大利面,它的挤压显得非常随意。这或许就是鼠蛇无法杀死王蛇的原因。
大胆假设,更需小心求证。Penning 教授下一步想检查王蛇的缠绕方式是否真的更有效,是否在它们的肌肉中存在微妙的差异。当王蛇和鼠蛇体型差不多时,它如何产生更大的力量?此外,一般情况下王蛇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制服猎物,但是没有经验的王蛇,需要缠绕猎物6~7个小时才可以将其制服。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奥运会上,摔跤比赛,只需要摁住对手几分钟就可以获胜。而王蛇长时间的缠绕相当于有人做极端举重几个小时。王蛇是如何产生如此持久、强大的耐力的这也是一个不曾揭晓的谜底。
要知道正是由于王蛇这样持久的耐力,可使它轻而易举地击败响尾蛇、面口蛇、铜头蛇,这些蛇类往往剧烈活动几分钟后就精疲力竭了。还有一点也是王蛇克敌制胜的能力,王蛇对于其他毒蛇的毒液具有免疫能力(但是王蛇未必对来自其生境外的毒蛇的毒液产生免疫,Conant 1975 ),但反过来,其他毒蛇对于王蛇的毒液没有免疫能力。很显然,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较量。因此,在面对王蛇的时候,其他毒蛇不敢贸然进攻,因为这样会让自己的头部很容易暴露给王蛇。打斗中,这些蛇类往往会抬起身体的上半段,试图用身体来抵抗王蛇的进攻。结果往往是徒劳的。哪怕最致命的毒蛇,也不足以杀死王蛇。王蛇并非没有天敌,猎隼、白头海雕,以及一些巨蜥都会对其构成威胁。
(赵序茅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17-03-24 第4版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