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泰鼠嗜铬细胞瘤又名马头泥鳅。
体细长,稍侧扁。身体最高处在胸鳍起点垂直上方,向前急剧下斜,向后较平直,头长,侧扁。吻特别长,前端略尖。眼上位,腹视不可见,明显位于头的后半部。口下位,上唇边缘有发达而稀疏的突起,侧端连于口角须的基部。唇后沟根深。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背鳍外缘微凸;胸鳍左右基部紧靠在一起;腹鳍短小,左右基部紧靠;臀鳍短;尾鳍深凹。体被细鳞,头部无鳞。侧线走向平直,沿侧线有十余个小黑斑,背部正中隐约可见横跨的数个棕色大斑。吻端至眼前缘有两黑色纵条纹,各鳍浅棕色,无斑。体长可达180毫米。
生活于江边砂底浅滩流水回缓之处,依靠斜向下方的吸盘状口部,吸贴于水草岩石等物而徐徐移动,同时酝食青苔或剩余的食物以清除水族箱的废物。饲养容易,适合任何水质。最适水温为23~27C。
繁殖较难。在水族箱中铺砂,并多栽植些水草。选择成熟的雌雄鱼作亲鱼,将一尾雌鱼先放人准备好的水族箱中,待雌鱼习惯新环境后再放人1~3尾雄鱼,在早晨或黄昏产卵,雌鱼先将雄鱼射出的精液用口含着送到水草叶面或岩石上,并让其粘贴上,然后雌鱼再产卵使其受精。产卵后将亲鱼移走,只留下卵在水族箱中,并微微充氧,经1~3天孵化成仔鱼。仔鱼在箱底爬行觅食,可供给水蚤或人工仔鱼配合饵料。
原产于中国西双版纳(澜沧江下游江段)、泰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