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蜥蜴那么可怕还要养,是不是心理扭曲?”“蛇又不通人性,饲养有何乐趣?”误解与偏见,好奇与未知,爬宠圈到底什么样?
撰文/记者 吕冰心 编辑/刘昭
采访专家:
胡 恺(CCTV-9纪录频道科学顾问、研学导师)
乔轶伦(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保育专家)
——伴随着愤怒而来的,更多是一种不吐不快的受挫感。
作为入圈多年的深度玩家,木(网名)受邀某综艺节目,没想到却遭到了主持人对爬宠的明显偏见。随后,该不该饲养爬宠的相关话题被推到了互联网的风口浪尖。
“蛇、蜥蜴、蜘蛛那么可怕还养在家里,是不是心理暗黑扭曲?”“蛇又不通人性,作为宠物饲养的乐趣到底在哪儿?”误解与偏见交织,好奇与未知混杂,爬圈内外对待爬宠的态度俨然对立成了两个世界。
在木看来,这只是爬圈遭遇歧视的一个缩影。饲养爬宠的12年间,他深切感受并见证了这些年爬圈发展的诸多困境。
爬宠世界到底有怎样的迷人之处?爬宠又是否会对人和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我们试图在这项关乎个人选择和公共议题的爱好之间,寻找答案。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爬宠,有别于猫狗的另一种选择
爬宠,顾名思义,即被人们当做宠物饲养的爬行动物,目前饲养人数比较多的有各种蛇类、蜥蜴类(包括各种守宫)、龟类等。而更广义的爬宠还包括了两栖动物中的蛙类、蝾螈类,以及节肢类动物比如各种昆虫、蜘蛛、蝎子等,它们在分类上虽不是爬行动物,但被很多爬宠爱好者饲养,因而常被归为爬宠行列。
近些年,爬宠作为小众爱好,似乎成为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获得了不少人青睐。在美国,根据其宠物用品协会最新的全国宠物主人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570万美国家庭拥有至少一种爬宠。调查显示,拥有爬宠的年轻主人最常见,Z世代爬宠拥有者的比例从2018年的18%上升到2020年的27%。千禧一代是爬宠者的最大群体,约占37%。在国内,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最新披露,爬行类宠物在城镇养宠类型中占比约5.8%。
CCTV-9纪录频道科学顾问、研学导师胡恺介绍,随着爬宠市场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也培育了众多成熟的人工驯化物种。这些经由选育多年的爬宠,相比野生物种而言性情更加温顺,因此更加适合人类作为宠物饲养,“就像家养的狗和野外的狼一样,区别已经很大了。”
其中,可以合法饲养且饲养人数比较多的宠物蛇主要有玉米蛇、王蛇、牛蛇、猪鼻蛇这4类。最受欢迎的守宫主要有豹纹守宫、肥尾守宫、睫角守宫、巨人守宫等。体型稍微大一些的鬃狮蜥和蓝舌石龙子也广受爬友喜爱。
与猫狗相比,不掉毛、不用遛、好养活、饲养成本低、省时省力且兼备陪伴功能,是爬宠在年轻人和学生群体间受到追捧的原因。在互联网社群上搜索爬宠,不仅可以看到综合型的爬宠贴吧,也有细分更明确的守宫吧、玉米蛇吧、蓝舌石龙子吧……数以万计的爬宠爱好者们云集在线上,交流经验,输出知识,分享晒照。
不只是网络上,线下爬宠体验店也分布在一些观念更加开放的城市角落。记者探访了位于北京东四环和东五环之间的某爬店,各类大小不一、外观各异、极具异国情调的爬宠集纳在店内两层楼的空间内。在这里,消费者不仅可以选购自己喜爱的爬宠,还可以与店内数百只爬行动物互动,亲自投喂食物和上手触摸。店员告诉记者,体验互动的人中不仅有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也开始加入尝试体验的行列,“星期天,这里几乎变成了小朋友的乐园。”
其实木最初与爬宠结缘,也是无意间从逛爬宠店开启的。12年前,他在爬店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爬行动物,猛然间唤醒了自己儿时对古生物的热爱,摸到蛇的一瞬间,更是给他带来深刻的触动,“可以感受到它分明的鳞片,紧实的肌肉,爬行的时候也非常利索,不是想象中的那种蠕动感,以前从没体验过,感觉非常酷。”
事实上,很多爬友都曾被这种奇妙的触感和爬行动物身上特有的美感撼动过。一网友在木社交媒体账号下的一条评论得到了高赞认同:“要问为什么会如此喜欢爬宠,相信真正长期饲养的爬友并不是单纯因为新奇刺激,对我来说,它们就是自然界绝无仅有的力量之美的体现。哪怕是体型娇小的常见物种,身上都甲胄交错且流畅自然的鳞次栉比,展现出一种万物似乎都难以伤其分毫的凛然威武。欣赏它们就如同在欣赏一副华丽的战甲或是一把精美的名刀……”
▲双冠蜥(摄影/吕冰心)
爬宠具备的观赏价值,还体现在爬友专门造景的饲养缸上。植入仿生的树枝,灵动的小蛇在生态缸里自由爬行,让人仿佛置身真实的野外场景。“你可以想象成,与在家里养鱼是一样的道理。”木说。
另外,从外观上讲,即便是同一物种,不同的基因也会体现出不同的体色和纹路,这也是不少爬友收集“上瘾”,越养越多的原因。以玉米蛇为例,影响其颜色纹路改变的单基因就有20多种,基因的相互叠加上不同的选育方向,它们就会形成颜色各不相同,纹路千奇百怪的品系。仅玉米蛇这一个物种而言,就可能有上千种不同的品系。
02
饲养爬宠的日常
在木眼中,养爬宠不同于其他宠物,玩家的乐趣不光是在饲养上,也在学习各种生物知识上。为了更加了解自己的宠物,爬友会到处查阅资料、阅读论文,从原产地的气候类型到生活习性,从物种演化到生物分类,从基础护理到生理结构等,都需要一步步了解。
“爬行动物已经与人类分道扬镳了三亿年,饲养爬宠实际上也是与远古基因的一种对视和交流,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木说。
胡恺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他学生时代的专业就是生物科学与动物科学,爬行动物属于他爱好持久的一个类群。“原因是多样性很高,观察它们的行为和习性也很有趣。”胡恺说,不同种类的爬行动物,其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会有很大不同。以蜥蜴为例,有的体型很大,有的很小,有吃植物的,有吃昆虫的,有生活在雨林里的,有生活在沙漠里的,这些知识本身就很吸引人。而且直到现在,两栖爬行动物每年还会不断发现新种。
以照顾一条玉米蛇为例,都需要哪些步骤和环节?首先需要一个合适的饲养箱。玉米蛇的长度可以从二三十厘米的小苗长到1-1.2米之间,箱子的长度要求大概为1/2蛇体长,宽度为1/3蛇体长,然后铺上厨房纸或者是报纸,再加上一个水盆,就能满足玉米蛇夏天的需求了。
▲木饲养的玉米蛇(供图/木)
乍一看,这样的空间对于蛇似乎有些局促。对此,胡恺解释,玉米蛇被人工饲养驯化的历史已经超过了百年,因此不需要饲主复刻模拟它野外的环境进行仿自然造景。
由于蛇是变温动物,无法自主调控体温,到了天气转凉的时候,则需要额外添加一张加热垫维持环境温度。加热垫可以在饲养箱内垫一半,以区分冷热区,热区温度约29-31℃,冷区25-26℃。天气变冷时,则需要特别关注饲养温度,因为温差骤变可能引发蛇发生肺炎,温度太低也可能导致蛇消化不良诱发肠胃炎等。
玉米蛇的食物由无菌环境下培育的小白鼠为主,一般爬友会批量购买冷冻小鼠,喂食前用温水解冻再进行投喂。胡恺告诉记者,由于蛇是变温动物,不需要通过消耗能量维持体温,代谢很慢,因此一周喂一次食,清理一次环境即可。也正由于这个特点,比起猫和狗而言,主人在经济方面的饲养压力小了许多。
▲红绿橙捕鸟蛛(摄影/吕冰心)
此外,人们认为爬宠很脏也是一个认识误区。胡恺介绍,与猫狗等哺乳动物相比,爬行动物与人类在进化关系上已经很遥远了,如果保证食物和饲养环境干净,几乎很少会发生人畜共患病。唯一需要注意的,其实是红耳龟这样的淡水龟,其排泄物里可能会有沙门氏菌,如果饲主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感染沙门氏菌的风险。
目前,木共饲养了10多条玉米蛇,平时养在专用的蛇柜里,“就是一面墙都是抽屉,每个抽屉拉开里面是一条蛇,”他解释,每周如果只是单纯的照顾他们,挨个喂食和铲屎,大概一小时足矣。
工作不忙时,木也会与它们经常互动。有人担心,把玩爬宠是否会被咬伤,木告诉记者,市场上成熟的人工驯化物种性情基本都很温顺,玉米蛇本身作为宠物蛇也是无毒的,万一被咬伤及时消毒,正确处理即可。
03
家人的反对与大众的刻板印象
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或受影视剧的影响,或因家长的安全提醒,又或许是蛇的长相不符合大众审美,“蛇会咬人甚至吃人”的印象深入人心,以至于长大后仍然“提蛇色变”。因此在大多数国人眼中,蛇与宠物几乎“八竿子打不着”。
木起初饲养宠物蛇时,他的母亲首先表达了强烈的抗议,甚至常常梦见孩子被蛇咬死了。为此,木向母亲耐心科普了宠物蛇与野生蛇的区别,才渐渐让母亲卸下心防。
“这主要源于大家对蛇的不了解,就是一种未知的恐惧,了解之后可能就没那么抵触了。”木说。
在线下爬宠店体验的闫先生告诉记者,曾经他也认为蛇是极其危险阴冷的冷血动物,以前对蛇的恐惧达到了只要白天看到过蛇的图片,晚上便会做噩梦的程度。但受好奇心驱使来到爬宠店后,在店员的科普与宠物蛇的实际互动中,才发现并没想象中那么可怕,“蛇摸起来不是像冰块那么冷冰冰的,虽然比人的温度低,但仍是温温凉凉、滑滑的,也不咬人。”
▲2022年8月5日,昆明,第5届中国昆明东盟宠物博览会上,爬宠展区受到参观者青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北京动物园两栖爬行动物保育专家乔轶伦认为,大众对蛇的恐惧与全民科学素质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很深的渊源,老百姓掌握的相关科学知识有限,因此对爬行动物有着很大程度的误解,有时甚至是将其妖魔化。
“也就是俗称的自然缺失症,很多青少年脱离大自然,与大自然之间的距离太远了,对周围的动植物不了解,便会产生一些偏见。”胡恺曾带领孩子们到野外观察昆虫,他发现,正是在孩子们爱玩的年纪,他们对昆虫的认知却非常匮乏,有些人分不清蟋蟀和蟑螂的区别,有的小朋友听到树上蝉鸣,但从来没见过蝉长什么样子,以为蝉是一种鸟。“所以,如果有机会让小朋友接触一下爬行动物,再加之正确的科普解释,那么孩子便会知道没那么可怕。”
木坦言,其实作为爬宠爱好者很“卑微”,“我们只是一帮热爱自然,想要更多了解自然的人。即使大家不喜欢爬行动物,也希望大家不要无故谩骂和嘲讽。当然,这不是呼吁所有人都喜欢爬宠,只是希望爬宠圈能够被正视,消除偏见和误解。”
在破除对爬行动物的刻板印象方面,无论是爬宠爱好者还是相关专家都认为,科普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04
规范养爬,促进爬圈正向发展
事实上,在网络上爬宠被质疑最多,爬友被舆论攻击最多的理由主要涉及是否饲养有毒、野生保护动物,以及爬宠出逃或主人弃养导致的物种入侵风险。
前不久,陕西渭南21岁女大学生杨某某在网络平台先后两次购买银环蛇,最终被毒蛇咬伤致死的新闻,再次将毒蛇作为宠物饲养的是与非带到公众眼前。
▲女孩网购银环蛇当宠物被咬后身亡(图片来源/央视网微博截图)
“严格来说,这种情况属于钻法律的空子。”乔轶伦介绍,目前我国法律规定国家一、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附录二名录内的野生物种,在没有办理任何相关手续,获得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是禁止个人饲养的。而银环蛇是“三有”保护动物,虽然不在国家重点保护的范围内,私自饲养不构成刑事犯罪,但不代表个人就可以随意饲养,毕竟毒蛇不仅对饲养者有生命威胁,对公共安全也会造成隐患。
发生这样的悲剧,在胡恺看来,一方面是由于当事人不负责的行为引发了恶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面向大众的科普工作还有待加强,毒蛇的危险性应该让大家充分意识到。以银环蛇为例,它是我国最毒的陆栖生物,毒性非常强,仅需0.08mg毒液就能致人死地。
针对买卖毒蛇的这种困境,胡恺将希望寄托于官方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上。“不论民间还是官方,只有真正重视爬宠文化,才有可能进行科学的监管,引导爬圈正向发展。”他表示,“比如可以将毒蛇纳入危险品进行监管和管制。”蛇的种类繁多,性情温顺、人工繁育多代、适合当做宠物饲养的无毒蛇有很多种,没有必要饲养野生且有毒的个体。
除了买卖毒蛇,胡恺指出爬宠市场上另一需要关注的乱象——将盗猎等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通过合法养殖企业“洗白”,通俗来讲,就是将野生个体当人工繁育个体进行售卖。胡恺进一步说明,这种情况在养龟的圈子比较严重,有些不良企业虽然本身具备饲养的合法证件,但由于利益驱使,会在野外捕捉已经面临濒危的野生龟,这种灰色地带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健全管理体系。据了解,目前有关将野生与人工繁育种群区别划分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探索中。
也有很多对爬圈持质疑态度的网友认为,爬宠的弃养及“越狱”问题可能会导致物种入侵,破坏当地生态。对此,胡恺认为,从源头上看待,这更多是饲主责任心的问题,不论养任何宠物都要对它负责,对居民和生态环境负责,不能随随便便弃养或让宠物逃逸了。
木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例如实名购买,办理证件,植入宠物芯片等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巴西红耳龟(图片来源/pixabay )
那么究竟是否会造成生态入侵呢?乔轶伦表示,需要结合物种和地区具体分析。爬行动物基本上是喜温怕寒的,成为入侵物种的前提是该地区具备它所需的生存条件。如果逃逸到气候较寒冷的地方,那么到了冬天其实很难活下去,“不过确实有造成附近居民恐慌的可能。”
另一个反例是,巴西红耳龟虽然不会伤人,但适应力很强,零下几度的天气仍可以存活,由于人们此前没有重视那些逃逸到自然界的个体,随着繁殖的数量增大,成为了知名的外来入侵物种。
他建议,针对爬宠可以按照地区进行区域性的差异化管理,比如在我国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可以从严管控,东北、西北等地区可以作适度调整。■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北科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