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汽车百科

“砂与火之歌”,看古代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彭派新闻综合报道

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经常让人忽略它的美丽。(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但是玻璃是历史上最昂贵的材料之一,和黄金、白银、宝石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商品。

9月10日,长沙博物馆将推出“沙与火之歌——丝绸之路玻璃文化展”。展览从玻璃诞生开始,以日本平山沃尔夫丝绸之路美术所长的325个集团世界古代玻璃为基础,与国内出土的55个琉璃瓦一起,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展示了五彩缤纷的玻璃世界,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碰撞和融合

乌瑟克大领装饰,古埃及贵族喜欢佩戴,象征着社会地位、财富和身份的差异。公元前16-13世纪,北美索布尔达米亚。

玻璃是人类随着文明的诞生而发明的最古老的人工材料之一。目前考古发现的第一件玻璃制品是在叙利亚阿姆克平原(Amuq Plain)的泰勒耶尤迪(Tell Judeideh)遗址发掘的,其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初。从青铜时代开始,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总是闪现玻璃的光辉。欧亚大陆和北非各地发现了不同时期的许多玻璃遗迹。可以窥见古代多文明之间科技、材料工艺、多边贸易、思想文化、艺术美学等一系列因素的传播、演变、交流和融合。持有人已经变成了历史的尘埃,但几千年来,

铸造珠子项链,迈锡尼,公元前14-前13世纪。

中国新疆天山北麓从西北到东南的一系列公元前2000年早期遗址中,中国最早的布局全部出土为PEONS材料的人造硅酸盐产品。从大约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到最近,玻璃珠装饰、玻璃器物、玻璃工艺从陆路和海路一直延续到中原。在本土消化并根据东方的审美和需求重新创造后,中国古代玻璃工匠创造了全国雪花玻璃酒(蜻蜓眼)、全汉铅玻璃、隋唐铅玻璃、松原钾钙玻璃、清代官造玻璃等华丽色彩,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玻璃工艺体系和艺术趣味,影响了朝鲜半岛和日本,这无疑是东西方文明交流、冲突和冲突

铸造花纹项链,迈锡尼,公元前14- 13世纪。

早期的玻璃大部分是深蓝色或天蓝色,不透明。模仿了青金石和绿松石等宝石的颜色,关于当时人们的精神信仰,——认为这两种珍贵的石头都有某种特殊的力量。

长颈尖瓶,早期核心成型玻璃的代表。这种器皿主要用来装昂贵的香油、香料和化妆品。公元前15世纪,北美索不达米亚。

最初的玻璃机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大部分是用卷芯技术制造的,看起来和棒棒糖差不多。这项技术当时不仅需要很多时间,还需要高超的技巧,只有少数人掌握。同时期的玻璃工艺有缠绕法、模具铸造法等,但生产规模比较小,制作难度也比较大,产量少,玻璃就变成了非常珍贵的东西。

爱神是战神——伊什塔尔星玻璃吊坠,吊坠上的八角星图案与西亚神话中的女神伊什塔尔有关。伊什塔尔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崇拜和思想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星星之神之一。公元前14-13世纪,北美索布尔达米亚。

中国的玻璃产品出现得比较晚。徐州墓出土的PEONS珠管,原材料和发射过程与玻璃相似,但内部的沙粒还没有完全融化,可以看作玻璃制品的前身。真正的玻璃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春秋末战国初,从现在开始也有2500年的历史。

玻璃墙,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沙博物馆收藏。典型的仿古玉

玻璃器。此类玻璃璧集中出土于湖南地区尤其是长沙楚墓中,采用模具铸造法,属于本土铅钡玻璃。

玻璃在历史上曾是最昂贵的材料之一,这与我们现在很多人认为玻璃是最常见的便宜普通材料截然相反。玻璃自产生起经历了两三千年的漫长岁月,直到公元前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时期吹制法发明之后,才逐步转变为日常用品的材料。在此之前,玻璃以其美丽的色彩、极少的数量,一直是少数上层人士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花瓣纹玻璃杯,公元前5—前4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西亚。此杯使用最优质的无色玻璃和模具铸造法制成,形状源自此时期的银器和铜器,一般用于宴会、祭礼和献酒仪式,在古代被视为奢侈品。

有模吹制、悬垂压花法、千花工艺等兴起,“马赛克”继续发展,玻璃制品的纹饰愈加丰富,玻璃工艺走向成熟,在罗马帝国被大量使用并向外广泛传播。其中,马赛克玻璃炫彩夺目,常见应用于宗教殿堂、宫廷浴室等。千花玻璃在古希腊和罗马非常贵重,也是罗马帝国玻璃制造业走向绽放的标志。

焰火纹千花玻璃碗,公元前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东地中海地区

金带玻璃瓶是一种特别华丽的早期罗马玻璃香水瓶,被视为古希腊之后,地中海地区高度发达的古代玻璃制作技术巅峰。制作工艺涉及夹金、有模吹制和特殊着色等。金带玻璃在当时无疑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但是随着玻璃吹制工艺的普及,它们很快被自由吹制而成的透明玻璃器皿代替。

金带纹玻璃瓶,公元前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意大利

在我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进口的玻璃器是士族大户“斗富”的宝物之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伊朗高原,这时候正是萨珊王朝(西亚大部分地区)时期。萨珊玻璃器皿造型古朴,喜欢用连续的圆形做装饰。我国六朝世族大墓出土的萨珊圆形磨花玻璃器均为稀罕珍品。直到明代之前,精美的玻璃器的价值依然高于黄金。

凹圆形磨花玻璃碗,公元5—7世纪(萨珊王朝),伊朗

由于玻璃器华美、昂贵,在历史上与黄金、白银、宝石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商品。玻璃作为从西方输入中国的主要贸易品之一,同时玻璃技术也由西向东逐渐传入中国。

春秋末战国初,原产于地中海东岸的玻璃珠饰沿着中亚地区传入中原,并带来了蜻蜓眼制作技术,成为东西方古代贸易、文化交流融合的最佳例证。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玻璃制造业的发展,一些典型中国风格的玻璃制品随之产生,其中以仿玉玻璃璧、剑饰和印章最具特色。这些玻璃制品相对集中地出土在以长沙为中心的战国晚期墓葬中。

蜻蜓眼玻璃珠,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沙博物馆藏

随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明有了更直接的接触。玻璃吹制技术的革新发展,推动了玻璃制造业的世界大流行,不仅盛行于罗马帝国,还远播至西亚各地,并通过海上、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和日本,影响深远。

带柄玻璃瓶,公元3—5世纪(罗马帝国),东地中海地区。古希腊罗马常见的玻璃器造型,是自由吹制成型,流行于地中海东岸,对萨珊波斯银壶和我国瓷器均有深远的影响。

到唐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帛画上可见磨花玻璃器,为萨珊玻璃或带有萨珊风格的早期伊斯兰玻璃。这些异域玻璃器常盛放鲜花,或托于菩萨手中,或供于佛前。宋辽时期,伊斯兰玻璃瓶输入中国并成为贵族佳器和佛寺珍品。其中辽代贵族墓中出土不少伊斯兰带把玻璃瓶和银质执壶。经由中国,带把玻璃瓶传至日本,珍藏于正仓院。带把玻璃瓶是文明交融的见证物。

磨花玻璃杯,公元6—7世纪,伊朗

自由吹制带把玻璃瓶,公元9—10世纪,伊朗

丝绸之路上的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互动。玻璃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直接见证,为丝绸之路增添了绚丽灿烂的色彩,同时也证明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展览将持续至12月11日。

(本文根据长沙博物馆、澎湃新闻过往报道等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徐明徽

校对:栾梦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