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袭来,北方大部分地区下雪,北京也变成了北平。
不知道为什么,每年到冬天的这个时候,我的脑海中都会冒出一辆斯巴鲁的样子——这辆斯巴鲁既可以是WRC芬兰站里面的STI赛车,也可以是任何一辆斯巴鲁。在我的固有印象里,斯巴鲁的蓝色六星车标,一定是要和银装素裹的大地产生些联系的。而当斯巴鲁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也会比其他任何品牌的车型都能够融入到冬日的景色中——这或许,就是斯巴鲁这个品牌的独特魅力。
斯巴鲁造车的历史并不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日本战后重建初期,斯巴鲁以一台斯巴鲁360成功的进入到汽车的领域,也凭借着低廉的售价和小巧的车身,成为了现在风靡日本的K-Car市场的鼻祖。
在1966年,斯巴鲁1000正式发布,不同于同时期以纵置后驱的布置传统的是,在斯巴鲁1000上,斯巴鲁的工程师固执的坚持了尺寸更加紧凑的前轮驱动的布局。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前轮驱动绝对是个高级货——直列发动机要实现前轮驱动,必须横置,这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来是空间的问题,二来是扭矩转向的问题。相比于传统的纵置后驱,真是麻烦多了,在那个时代做前驱动,绝不像现在的横置前驱这么简单。
为了克服这种布局上的短板,斯巴鲁在斯巴鲁1000上富有创造性的用飞机上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来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将发动机进行了纵向布局。于是形成了一个理想中的左右对称的前驱系统。从这个时候开始,水平对置发动机所带来的左右对称式的重心布局,就成为了斯巴鲁的一大品牌特性。
1971年,斯巴鲁Leone正式亮相。或许是因为斯巴鲁地处关东地区冬季降雪较大的缘故,在Leone上,斯巴鲁开始考虑为这辆轿车装配一套四驱系统,以满足在低附着力条件下的使用诉求。没错,这就是斯巴鲁搞全时四驱的最朴素的起点——为了让冬天开起来稳一点。
全时四驱的出现,配合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左右对称式的重心布局,斯巴鲁Leone就以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可能,将操控稳定性大幅度的提升。并在全球的各大汽车拉力赛上崭露头角。
日本汽车市场是全球最成熟的汽车市场,其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它的汽车产业可以做到针对北海道以及日本东北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在几乎所有的市售车型上,都提供四驱版的车型,以保证这些的确消费者在冬季的出行需求,这其中也包括了小尺寸的K-car。
相比之下,同样在高纬度地区有着辽阔国土面积的中国消费者显然就没有这样的待遇,相反的是,还会被灌输两驱就够用的所谓“实用主义”思想。这一点,真的不可取。
回到斯巴鲁上,左右对称的低重心布局,以及全时四驱系统的组合,让斯巴鲁旗下的车型拥有了其他品牌车型都无法去比拟的冰雪路况操控体验。
一方面,是水平对置发动机的形式大幅度的降低了整车的重心,使得斯巴鲁的车型在低附着力的路面上,因为车辆的俯仰等重心偏移的情况大幅度的降低,与此同时仅有的重心偏移能够作用到车轮上的力矩也因为低矮的重心布局所带来的短力臂而大幅度的降低。这样一来,斯巴鲁旗下的车型在低附着力的情况下,因为重心偏移而导致的失控可能大幅度的降低。
另一方面,左右对称的“重心”布局和全时四驱系统真的是一对天造地设的组合。动力从车辆的中线沿传动轴和分动箱分配到四条车轮上,使得每一条车轮所能够获得的驱动力都是平均的,稍加逻辑控制,就可以让每一条车轮都可以高效的利用仅有的一点抓地力,来保证车辆顺利的通过弯道。
而低重心的优势并不会让处于弯道外侧的车轮承担太多的压力而失控,继而实现一种“稳如老狗”式的动态反馈。
这种稳稳的抓住地面过弯的特性到底有多强大呢?《头文字D》里拓海的为数不多的败绩之一,就是输给了他爹买的新车——斯巴鲁STI。
能够在低附着力的雪地上获得稳定的动态操控响应,那么在抓地力良好的地面上,就更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斯巴鲁成名的障碍了。而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用车生活而言,这种在低附着力路面条件下的抓地力,又是实实在在的。
至于原因很简单,除了像BRZ这样极其少数的车型之外,斯巴鲁全系标配了全时四驱。这和奥迪的quattro以高端车型为主,主销车型依旧是前轮驱动的策略完全不同——全系标配的斯巴鲁,让更多的人建立起了斯巴鲁是冰雪王者的印象,而奥迪quattro,更多是一个技术谈资。
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也让斯巴鲁会更适合冬天的使用。比如说,前刮水器的加热系统这样的贴心配置,除斯巴鲁还真没有多少车会提供——在大雪把刮水器冻住的情况下,这个功能真的就像热水袋,很是贴心。
斯巴鲁的“暖心”还体现在大通透性的内饰设计上。高纬度地区的冬天普遍有这样一种情况,因为太阳此时正在地球的另一边晒太阳,所以高纬度地区的冬季除了严寒之外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那个永远都升不起来的太阳和弥足珍贵的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过短,让高纬度地区的冬季平添了许多压抑和阴暗,也让整个冬天变得更加的难捱。
斯巴鲁旗下的车型都有这样一个特点,窗台线永远会压得比其他车型更低一些,仪表板的高度也会比同类车型更矮一些,扶手箱也从来不会强调太多的包裹感。对于这样的设计,大部分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品牌的人会认为,这是廉价和设计感缺失的表现。
可恰恰就是这种设计,让斯巴鲁的车子在阴暗的冬天到来的时候,能够在坐进车内的一刹那,感受到那难得的通透感,而不是又一次的压抑Plus。
一直以来,品牌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不过,斯巴鲁和冰雪所建立起来的联想,可能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
相比于那些悬在半空的高端形象,或许接地气一些的品牌精髓会更容易收获市场的认可。同时,也会吸引更加高端的用户群体。
顺便说一句,斯巴鲁品牌的热度抑或说知名度没那么高,但大家对它的评价似乎都很积极正面——没发现吗,斯巴鲁很少招黑的。
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