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星岩】仁寿凤陵,有一座神秘的葬字塔,至今无解

仁寿凤陵,有一座神秘的丧葬紫塔,至今没有解决办法。

文案化

说起仁寿的凤陵乡,自然会想起其境内的“阳岩一号”。

凤陵乡原名飞凤岩,有一百多年的建场历史,当年的繁荣远远超越现在。飞凤岩就在现在的场镇尾部的公路旁边。岩边的老庙子经过善男信女的多次修葺,如今庙宇红墙碧瓦,庙内菩萨金碧辉煌,颇有气势。观音殿依山而建,玉皇殿则修建在公路另一边,与观音殿隔路相望。每到法事日子,朝奉的善男信女很多,香火一时鼎盛。早在2006年,飞凤岩的老庙子就被仁寿文管所列为了文物保护点,予以明文保护。

凤陵乡除了飞凤岩,还有一处叫文星岩的地方,这个地方因为山崖石壁间有一座稀世的“葬字塔”和摩崖造像而远近闻名。葬字塔所处的岩叫文星岩,所在行政辖地为凤陵乡文兴村。岩壁上竖刻“文星岩”三个大字,书法工整有力。被后世人涂抹成了白底红字,远远就能望见。

也有专家认为葬字塔,还可以叫做“圣迹亭”、“敬字亭”。“字库”或 “字冢”。从每一个名字的字面上,都能推知石塔的功能一二。

据相关考证,这座葬字塔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完工于道光二十三(1843年)年。字库坐东南向西北,塔体通高4.48米,为四重檐正六面宝塔,共六层,占地十余平方米。塔侧石壁之上刻有“文星岩”三个大字,塔正中部位在一块扇面上雕刻着的"字库"二字,虽经风雨侵袭有所风化,但仍清晰可见。在塔腰上,也就是字库的下面,刻有一副对联:“文章千古事,火焰万载秋”,由于人为的粗糙修复,现在“载”和“秋”两个字,被水泥砂浆覆盖了,大煞风景。横批在“字库”的上方,名曰:“天开文远”,横批旁有“大清道光”四字。对联正中有一窗形石孔直通塔身。塔的左右侧面雕有四龙一凤。龙头雕刻精细,龙口中空,连通塔身。据当地人讲,每当人们在塔中祭祀化纸时,火焰呼呼之声能传及百米之外,燃出的青烟分别从四个龙头口中喷出,非常神奇。字库右侧刻有“文星岩建字库序”,字迹清晰可辨。左侧也刻有文字,不过因为字体较小,风化严重,已难以辨认。

为什么要在此处修建这个塔式字库,至今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四川大学历史系专家称,这种塔式建筑以前从未见过,燃纸后在龙头口中喷烟的奇景更是闻所未闻。只能从古人写完文章后的废弃纸要在专门的盆中焚烧的习惯,来推断这个名为字库的塔式建筑是用来燃纸化文的。每当文星庙兴办法事是,香客们总不会忘记点上香烛,把字库当成“龙王塔”敬上一供。

要把废掉或者不保存的文字纸张销毁掉,这让我想起了老家之前有个老人,无论在哪里捡拾到有文字的纸张,他总要马上收集起来销毁掉。问其何故,老人笑答,纸张上有文字,就是黑的落在了白的上面,总要记录一些事件,被更多的人看到了容易引发事端,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销毁掉,这样做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文星岩字库的功用之一恐怕也是为了及时销毁不必保留的文字记录。也或许是正如塔身“天开文远”所言,带着文字的纸张经过焚烧,飘荡到了更远的地方。到底是为什么,需要专家们的剖析。凡夫俗子只需要来欣赏一下字库石塔的雕刻工艺就足够了。

翠竹掩映下的葬字塔,颇有几分冷清,如今加上修建了围墙保护,守护的人用一把铁将军把守着围墙的小门,无法进入零距离观察塔身周围的文字和石雕,有人路过也只能远远观望。久而久之,旁边的竹林、杂树和藤蔓疯狂生长,掩盖了半个石塔,石塔“犹抱琵琶半遮面”。塔身的窗形石孔也结满了蛛丝;正前方的石阶,由于不常有人走,已经长出一层厚厚的青苔。

《仁寿县志》中有两段关于字库的说法,说是有两个人特别敬惜纸字,走到哪儿看见地上有字纸都要捡起来,他们一个叫陈大猷,一个叫胡正烟。后者因为受一无名老者影响,还建了一座字库。县志对此点评道:“惜字者之迹,可见建字库之一斑也”。还有一份整理于1989年12月29日的资料,明确显示了葬字塔的身份、建成日期。资料来源于塔身石碑上所刻的文字。据碑记:文星岩原于“乾隆五十八年建有字库一座,今已剥蚀”。于道光二十三年又在此摩崖凿刻字库,可能是借鉴传统,以防剥蚀。建塔是因为“世传惜字,法不一,而终于燎化。燎化之所,莫善于字库”。而选择在凤陵乡文星岩,也是有讲究的:“字库之建,须当其地!吾乡素淳厚又文雅,大凡事之有济,于物者比公为之以故道路桥梁鲜废,如字库之重且要,与何敢缓也!邑南六十里,文星岩周遭无字库”。有人大胆推测,当时砖、石结构的大大小小字库遍布乡镇,只是流传下来的很少见。像文星岩字库这样设计精巧、工艺精湛、造型独特的字库,在工艺上堪称珍品。

仁寿县境内仅存一座字库,就是文星岩字库。 2001年9月,眉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仔细考究,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座低调的塔,蕴含了古人惜字造福、尊重斯文的大义。

在字库的旁边就是摩崖造像。经过修缮,如今文星庙面貌焕然一新。石壁上的摩崖造像,涂抹的金光闪闪,周围以金黄色和朱红为主色调的廊檐柱头,墙壁,经幡,与旁边青灰色本色出场的字库宝塔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摩崖前面石台阶的塌陷和磨损留下的深深的窝凼就推知,朝拜摩崖造像的香客和游客曾经不少。

摩崖造像正中间主体是观音龛,观音四周造像22余尊,主奉观音,造像多有风化磨损,后世人在修复时,技艺不高超,如今有些造像内涂抹的模糊不清。正中央的观音盘坐莲花之上,左手扶着坐在身上的婴孩后背,右手抚膝,眼望远方,身后山峦起伏,四周雕刻有18罗汉,姿态各异。莲花座前4尊金童玉女分立两边。所有造像,衣服均被涂抹上金黄色。正龛造像轻松活泼,前设神几、拜堂及两台垂带式阶梯共18级。 观音莲花座前摆满的信奉者的花束和水果。造像两边分别写着“罗汉十八,莲花一朵”。

台阶两旁还摆放着一些神物菩萨造像,有的仰躺睡觉,有的闭目养神、有的戏耍动物,一个个都是轻松活波造型,不是其他寺庙中那些凶神恶煞的金刚天王模样。

在通过文星岩的路旁新修了两栋庙堂,全是红墙琉璃瓦,分别写着“大雄宝殿”和“圆通殿”,房屋造型也没有太多讲究,除了飞檐翘角有些特别外,同普通民居别无二样。总之现在造访文星岩,交通方便,吃住方便。

从文星岩折返,沿着一条村道,就能来到正在开发的九龙湖。九龙湖实际上就是一座水库,原名骑虎水库,因位于九龙村,于是就有了九龙湖的名称。这水库的名称都不简单,不是虎,就是龙。如今环湖路已经修好,无论是驾车还是步行,都能围绕全湖转一圈。湖水清澈明亮,镜子一般倒映着周围的风景,一阵微风吹来,湖面又是波光粼粼,闪耀着,让人目不暇接。正式开张后,游人可以湖里荡舟,可以湖边垂钓,随意而为。湖泊周围的坝体加固修葺,沿途栽种了不同品种的花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四周山岭树木竹林茂盛,不急不缓行走其间,疲惫的身心倒也能得到休憩。湖边正在加紧修建的九龙大楼,是综合大楼,前面的楼台造型气派,全部用乳白色大理石做护栏,雕刻的图案也以龙凤为主,看上去显得“高大上”。沿着大楼旁边的道路可以直达山顶,山岭上果园,花园,养殖场皆有。一些果木早已挂果,林间山羊悠闲吃草,山鸡低头觅食,民工辛勤耕种,完全就是一副乡村和谐图。

游玩了九龙湖人造的悠闲的山乡风景还不过瘾的话,还可以去乱石滩,欣赏那里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险滩奇石。这里就是现在颇有名气的小三峡。凤陵乡与宝飞镇实际上共同拥有小三峡的美景。中间相隔一条清水河,一边是宝飞,一边是凤陵。

笔者写宝飞小三峡的文字完全也可以用在这里作为凤陵乡风景推介。区别就是站在清水河的不同岸边而已。文章曾写道:清水河上的小三峡——飞泉峡、清固峡,天宝峡、到飞泉峡现在最方便。这里实际上交“坛子口”。顾名思义,河道中有像坛子口的自然景观。这些天然形成的坛子口,不规则的分布在河道中,大小不一。大的坛子口里面,深不可测,就连最干旱的年代,坛子口里的水都未曾干涸过,这当然不敢随意造次;小的坛子口里面安全,妇女儿童都可以到坛子口里洗浴。坛子口因为当年需要利用水力,人工修建了一道弧形石堰,挡住了河水,让他们规规矩矩的从旁边的水道流过,完成当地百姓加工坊的任务后在流向下游。

石堰不高,水流稍稍集聚,就会从石堰上面溢流出来,形成瀑布。淡水季节,水清见底,上面如处子般的河水一翻越石堰就狡兔般的疯狂起来了,蹦跳着,吵闹着,争先恐后的往下游挤,摔堰口的河水激起浪花一朵朵,游客们或站立或仰躺堰下的岩石上任由这瀑布冲洗,冲洗酷暑,冲洗忧烦,耳边不自觉就回想起那首著名的歌曲来“小小的一阵风呀慢慢的走过来,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海上的浪花儿开呀我才到海边来,原来嘛你也爱浪花才到海边来……”

离堰口几米远就是一条20多块山石修筑的跳墩,方便行人过河。跳墩与两岸的岩石台阶自然相连,两岸搞,中间低,跳墩的石块和岩石的石阶被行人和河水冲刷得光滑圆润。通过这些跳墩凤陵和宝飞就跨越河流连接起来。大家还从四面八方云集此地利用重力的水力加工坊完成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如今加工坊已作古,除了水道还在,其他物件荡然无存,百姓也少有必经此路了,跳墩和两岸的石阶成了游客赏玩的景观了。

有游客亲身感受了石墩路的魅力,动情地写道:这个石墩路,走起来相当有情调,水多的话还有小瀑布可以欣赏,宛如在诗画中。石滩的水清澈干净,被水冲刷后的石头很光滑,春天可以躺在上面晒晒太阳,听听溪水的声音……

乡镇无论大小,无论位居何地,都有她自身独特的美景,很多时候,我们行路匆匆,忘却了停留片刻,关注我们的身边,不经意间就错过了无数值得欣赏的景物。世间美景处处有,就看我们的眼睛能否注意到……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