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科普系列12:赵州桥。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大石桥”等,位于河北省赵县,跨于洨河之上,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年),建成于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由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型成熟的敝肩式石拱桥。
安济桥在唐代被誉为“天下之雄胜”,对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影响很大,在各地多有模仿其形式建造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以其杰出的设计在世界桥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欧洲此类桥梁知道公元十二世纪才出现。
拱桥是桥墩台之间以拱形的构件作承重结构的一种桥梁,以石拱桥最为常见,其中将桥肩的部分填料挖去,形成叠加的小拱的形式,称为敞肩式拱桥。
安济桥的最基本特点是低拱脚、浅基础、短桥台,充分利用基底的承载力,避免显著的沉陷,这在主要依赖设计者经验的古代,是很不容易的。
安济桥以矢跨较小的圆弧石拱代替习惯使用的半圆形拱,矢高为7.23米,净跨为37.35米,矢跨比例只有约五分之一,这使得桥高降低,道路平坦,便于通行。桥的大拱上开有四个小拱,既增加桥梁过水面积,减少了河流洪水对桥体的冲击力,又节省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
28道独立拱券
安济桥的建造采用了并列28道拱券的砌筑方法,为弥补这种方法各拱券间横向联系不足的缺陷,设计者采用了腰铁、收分、勾石、拉杆等多种措施。
以上这些措施使得安济桥在1000多年中经历多次洪水、战乱及地震损害后,仍能作为整体屹立不倒。
敝号影响力小,您认为写得还行,就支持一下,一起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敬请“转发”!谢谢!
原稿:陈巍
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