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标题《写乎》。脚印是《写乎》!
推荐:想念鸟儿:似曾相识的燕子回来了
文/王德港
“燕山风景集团”
【作者简介】王德恒,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
中科院周口店猿人遗址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主要成就人类学、辽夏金元考古与历史研究,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创作代表作品《殷墟龟甲历劫记》《大洋彼岸的龙雾》《天根》等十四部。主持了金皇陵的调查,参与发掘并承担主要研究任务。【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当编辑的朋友见告,编辑部经常接到读者来信询问:“燕化公司的“燕”字是读作燕(烟yan)呢?还是读作燕(雁yàn)?”我们背倚的大房山、猫耳山均属太行山脉,北京东北部的密云、怀柔境内的山才是燕山山脉,为什么把我们命名为燕山石油化工公司?
1984年,我曾就国务院批准北京石化特区改名为燕山区,写了一篇《北京市燕山区命名的历史渊源》,(发表于《地名知识》杂志1984年4期)对上述两个问题有所涉及。现问题重又提出,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讨,加以阐明。
(一)何处是古燕国
燕山位于北京西南郊五十公里的地方,距北京猿人的故乡周口店只有五公里,境内发现过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证明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早期,这一代是山戎、猃允、肃慎等少数民族活动的地区①。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里,记载了北京地区有一称为“晏”(亦作偃、晏、郾),的方国。
“匽来,……佳方囚”。(《甲骨续存》一、五二九)。
“乙巳卜贞,帚妟……”(《殷墟书契前编》六、四四六)。
这两条卜辞记载的“妟”不但和商朝有来往,而且还有婚姻关系。帚,就是现在的妇字。妇妟,按甲骨文的读法就是姓妟的妇人,当时只有以国为姓的妇人才能记录于甲骨文。那么,这个国确切在北京的什么地方呢?查商代,只有两个燕姓国家,一是在商朝发祥地一带。商的始祖契,其母简狄是吞燕卵而生下他的,所以燕子便成为商的图腾。在山东这个商民族发祥成长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被后世史家称为“南燕”的方国②。
当商朝强大起来后,有些家族开始向四方移民,这种移民有时是以经商的方式进行的。在灭掉夏国和盘庚迂殷以后,这种移民的规模更大了。其中有一支向华北挺进,来到现大房山下大石河畔定居下来。他们征服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将商的先进文化带到了这个地区,并将本民族的燕图腾祭祀起来。其祭祀处称为“亳”,同时亳也具有都城的性质。以亳为中心,建立了称为“北燕”的方国。在《史记》中,还曾以“燕亳”相称。
北燕亳的具体位置,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就是现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董家林村。目前这里已建立了商周博物馆。董家林村的商代遗址有东西长八百五十米的故城(其南北长度因河水冲涮已测不出来),有几十座具有商代晚期特征的墓葬。墓葬的特点,随葬器物的组合以及纹饰等,均和河南安阳殷墟的相同。可以充分证明这里就是北燕的“亳”所在地。
周灭商后,武王(或成王、周公)封召公奭于商北燕故地,召公在朝辅政,由其长子主政。亳在此时改称“圣聚”③。遗址出土了大量带有“偃”(或匽)字的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有的青铜器铭文还记载了偃侯派人到国都为召公送食物等等,并有六匹马的车马坑和许多奴隶殉葬墓。还出土有西周时代的板瓦,证明西周在圣聚修建过宫殿。
《史记·周本纪》记周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左传·昭公九年》记述周武王时的国土,“燕,亳,肃慎,吾北土也。”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相互印证,说明西周初年北燕已属于周王朝的一个方国了,这个方国的都城就在董家林。《太平寰宇记》说这里“在燕为中都,在汉为良乡县”。是十分正确的。
战国时期,燕成为七雄之一,燕的名字更显赫于天下。
为什么甲骨文和出土器物上的是“妟”字,或是偃、郾、匽,而文献却写作“燕”呢?原来,在秦统一以前一直是用“妟”或偃、妟、匽的。一九五四年出土的“郾王喜铜剑”,一九六六年出土的郾王喜铜矛”,还不用“燕”字而作郾。燕王喜是燕国最后的一个国君,也是秦统一以前的最后一个诸侯王。郾改燕当是秦统一以后的事情。有人考证,“郾”和秦始皇的姓“赢”是一音之转,为了避秦始皇的讳,秦灭燕后,便把郾改作燕了④。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从上述我们知道了以董家林为中心的古燕国的简要历史和地理位置。现燕山距离董家林只有十多公里,那时当然属于其辖境之内,而且是近畿,使用这个“燕”字是理所当然的了,“燕”是该读作yān声的。
(二)何处是燕山
现在的燕山从潮白河谷一带向东延伸约略成一弧形,一直可达渤海之滨,是东北和华北的天然屏障,山海关就是这架巨大屏障的一处隘口,成为关内外的交通要冲。北京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其中有著名隘口居庸关。
太行山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山,进入北京后,称为西山,在房山一带亦称中条山。其较高的山峰百花山、猫耳山、笔架山等都在房山境内。燕山则背倚猫耳山、陵山(因有金朝皇帝陵墓而得名)。百花山、猫耳山、陵山等这一段山脉统称大房山,而在战国以前,这段山脉是叫做燕山的。
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山海经》记载:
“高氏之山多滋水出焉,直流注于滹沱,……又北二十里曰燕山,其山多燕石,燕水出焉,东流注于河(黄河)”。
“高氏山”在《水经》里作“高是山”,即现在的五台山。滋水发原于南坡,现名滋河,经新乐、灵寿与沙河汇流而称潴龙河。它北面一百二十里处的“燕山”正相当于现在的大房山。徐才的《宋国都城记》载:“周武王封召公奭于北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名取焉。”前面我们已知召公奭所封的北燕地在董家林一带,这一带的山只有大房山。所谓“燕山之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大房山下的平原”。由此知道大房山就是古代燕山。
由于商朝移民,燕国初创,召公继封,绵延日久,其居临的山、水、地,以至物产,以燕为名是很自然的事情了。燕水,是今日的大石河,由于流经周代北燕都城圣聚,所以又称圣水。燕石,《山海经》又以“白珉”呼之。《韵会》曰珉“珉似玉而非也。”就是房山盛产的汉白玉石,北京市著名的亭台楼阁几乎都使用这种石头作栏杆或作艺术雕刻材料。古人把汉白玉称为燕石,这和把云南大理产的石头称为大理石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有人论证说:“……燕山为房山之本名,召公北燕国曾都此燕山东野、大石河沿岸之燕城⑤。”
从上述知道,燕山石化公司所倚临的大房山和其峰猫耳山,古代就叫“燕山”。燕山石化公司以“燕山”命名,正是本之于历史。
(三)燕名为何东移
既然在战国以前北京西南的大房山是燕山,大房山脚下的董家林是燕都,为何现在北京市东的山以“燕”相称呢?这要从春秋战国时动荡不安的社会时代说起。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指出:“周封,以五等之爵。燕蓟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以立国。蓟微燕盛,乃并蓟居之,蓟名遂绝焉。今幽州蓟县,故燕国也⑥。”
从这段话我们知道,周初,北京地区有两个诸侯国,即燕国和蓟国。燕国,如前所述。蓟国国址为现在的北京市。《说文解字》曰:“周封黄帝之后于蓟,上谷有蓟县⑦。”
周初曾“服国八百”,“封国四百”,召公是和周初周公、太公并列的三大重臣之一,子封在北燕,系周朝的同姓封国。而蓟呢?虽是帝尧之后,又能上溯以黄帝为祖,但不是周的周姓,属“服国”之列。所以当燕站稳脚根强盛起来后,便把蓟吞并了。这就是“蓟微燕盛”的真实历史。后来,燕决定迁都于蓟,从而开始了以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蓟城三面环山,一面是平原,河渠纵横,交通方便。燕并蓟而都蓟之后,原来的燕都就废掉了。他们把新都蓟叫做上都,旧都圣聚叫做中都。后来由于经常经略南部诸国事,又设一下都,即河北易县燕下都。
现在的燕山和军都山在蓟北和东北,古称碣石山。《山海经》云:
“(高氏山)又北五百里曰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黄河)”。
《史记》记燕昭王在蓟(今北京市)为邹衍筑“碣石宫”,同时又称蓟城为“勃碣之间一都会”。十分明显,这里的碣石不指北戴河的碣石山。东迄渤海,西至碣石,都会在其中,就是指的军都山。前燕主慕容俊迁都蓟城后多构筑的宫殿也以“碣石”为名,而古燕、前燕的两座碣石宫都在军都山东麓。碣石山在秦始皇刻石纪功以后,则专指今北戴河一带的山或某一座山。
燕都迁蓟后,把原来燕的名字也带到蓟。环绕蓟东北的山此时开始以燕山为名。久而永之,旧都荒芜了,人们逐渐忘掉了它而新得名的燕山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名声越来越大。随着人们认识眼界的扩大,地理知识的丰富,发现新得名的燕山和旧名燕山虽然都处于燕京近郊,却属两大不同系列的山脉。
燕山之名应只保留一个。
京东北燕山是燕京的天然屏障,南北的交通要道,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和新得名的燕山打交道的机会及利用的机会更多一些,所以,燕山的名字就给了它。京西南的“燕山”,虽然土地上留有古燕国的遗迹,但随着燕国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它的燕字被忘却了,并从地理上溯其脉源,发现它属于太行山的北段,便也以太行山呼之了。这当然是地理意义上的命名。然而,从历史上看,燕山这响亮的名字还应属于北京西南的群山,依此山而建而命名的燕山石化公司,正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段不可忽略的历史。
注:
①《逸周书·王会篇》载国初北方有山戎。《史记·匈奴传》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荤粥居于北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舜时,北方有“山戎、发、息慎。”
②《史记·燕世家》燕庄公十六年时,南燕还存在,曾逐走周惠王。有说南燕为黄帝之后。
③《水经注·圣水》。
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⑤常征《召公封燕及燕都考》。
⑥顾云庵《燕京记》。
⑦《说文解字注》。
⑧《史记·燕召公世家》《集解》引《世本》:“桓侯徒临易”。
从《红楼梦》看庶出女与庶出子的地位差别有多大?
文化丨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词作者邓禹平
《桃花扇》中几个人物:国破家亡,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