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松山吴悠峰下,位于松山福地小室山郁郁葱葱的丛林中,被称为“少林寺”。
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少林寺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走过“天下第一名刹”的牌坊,就是演武场,少林武术表演的地方。最早的一场9点半开始,现在还不到9点,继续前行,返回时再看。
往前走出不远就是少林寺啦。在一片参天古木的掩映中,少林寺巍然屹立,正门匾额“少林寺”是千古一帝康熙的手书,字体中正平和,大气内蕴,熠熠生辉,更显佛宇凝重。
山门前有石狮一对,竖眉鼓目,纯真威武;雕工精致,元明旧物。
有着15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千疮百孔”,这些都是少林僧人长年累月练习大力金刚指和一指禅功时形成的,令人非常震撼。
乾隆御笔“天下第一祖庭”
钟楼外竖两通石碑为“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和“小山禅师行实碑”,为少林寺的镇寺之宝。其中“太宗文皇帝御书碑”俗称“李世民碑”,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是影片《少林寺》拍摄的主要历史依据。由于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发展成弛名中外的大佛寺,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
“小山禅师行实碑”,记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传法禅师的经历和重振少林禅宗的功德,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图像。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教、儒三教荟萃之地,体现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
《乾隆宿少林寺》碑:此碑刻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碑首雕刻双龙戏珠,长方形石座刻双凤戏牡丹,祥云图等。碑文为清高宗弘历帝于清乾隆十五年九月三十日游少林寺时吟并书写的一首诗,诗文为: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禅静,寺距万山深,树古风留簌,地灵文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
晨钟暮鼓,令人神往。据说少林寺钟楼,是先有钟,后有楼。
藏经阁,这里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原藏经阁内贮元、明、清三代大藏经,计5480卷;达摩面壁影石、少林拳谱秘笈、明《大藏经》铜版、木刻《少林寺志》版本等。1928年,军阀混战,国民军石友三纵火少林寺,法堂及其贮藏,全毁于“火厄”。于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题写匾额时故意在“藏”字上略去了两点,旨在让后人记住少林寺在历史上所遭到的破坏。
方丈室为面阔五间,进深三架的硬山式建筑。始建于元末明初,后多有修葺,是少林寺住持起居和处理寺院事务的场所。清乾隆十五年,因弘历帝游少林寺时,曾以此殿为行宫,故被称为“龙庭”。
立雪亭,殿内供奉三尊达摩祖师像神龛。立雪亭前有幅对联:“禅宗初祖天竺僧,断臂求法立雪人。”对联里包含了一个佛教故事。
千佛殿,又名毗卢阁,门额悬“西方圣人”竖匾。
殿内砖砌的地面上有48个排列有序的陷坑,这是少林寺武僧们因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时择此隐蔽之地习武练功时留下的脚窝,寺僧称其“站桩坑”,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当年观看《少林寺》电影时,对这里印象非常深刻。
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明朝大型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每个罗汉形态各异,形貌奇特,栩栩如生。整个画面精美,设计大胆,紧凑,结构严谨,气势磅礴,实属我国艺术瑰宝中的珍品。
少林寺的大门左边为少林欢喜地,是少林斋饭发放的地方。
少林寺的大门右边为少林药局
塔林:
塔林位于寺院西300米处,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安息的墓地。少林寺塔林占地面积约14000多平方米,现存有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现代共计248座佛塔,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建塔时代最全、跨越时间最长、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座塔林,集古代砖石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之大成,被专家学者誉为是“古塔艺术博物馆”。
按照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圆寂后,才设宫建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的(如战争时代、改朝换代等)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和威望。塔林现存自唐朝以来各代墓塔248座,这些塔的造型多姿多彩,按层级分,有单层和多层,最多层级为七级,即世称“七级浮屠”,民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说法,便源于此。
在这里,红尘的烦嚣,人世的纷争,顷刻变得毫无意义。看淡名利,去掉孽障,人将活得更自在、更潇洒。
游完少室山后,走到武馆门口,正好赶上少林武术的表演。只是位置不太理想,照片效果不好。
精彩的武术表演开始了,一群少林弟子挥舞着棍棒拉开了表演的帷幕。
少林武功,名扬四海,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少林武术以实战威猛、博大精深而饮誉天下。少林武术据传源于达摩当年为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而创制的“活身法”,他演练的链、棍、杖、剑等动作套路,后人称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等。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罗汉手”。 这套健身术,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称“少林拳”。
时至今日,少林寺仍在演绎着它天下功夫之源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