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艾滋病,人们对名字本身并不陌生,后面跟着“儿童色变”一词。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主要通过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也就是说,普通接触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只有通过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才有可能被感染。
从1981年世界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开始,人类至今还在负隅顽抗。
2020年11月2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报告称,2019年,全球超32万青少年儿童新感染艾滋病病毒,大约每100秒就有1人感染,有11万名青少年儿童因感染艾滋病死亡。
有数据显示2020年1-8月,我国艾滋病发病数量为39349例,死亡人数为11595人。
是的,比我国今年新冠肺炎造成死亡人数还要多。而诊疗一线和全国性的调研数据都共同指向一点:艾滋病进入到了性传播为主的阶段。
“性感染的最小年龄13岁,最大的86岁”,这在我国并不是极端个例。11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0年预防艾滋病最核心信息”显示——
近年来,我国新诊断报告艾滋病感染者中,95%以上通过性途径感染,其中异性传播约占70%。
青年学生由于正处于性活跃期,有关这部分群体的感染问题,近年来也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日前表示,“青年学生每年艾滋病感染的人数仍然维持在3000左右的高水平。社会青年每年感染的人数仍然达到数万。”
艾滋病的防治问题,严峻且不容忽视。所以,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时刻崩好这根弦儿。杜绝高危行为是预防HIV感染者最佳和最有效的措施。
如果……发生了不安全性行为,也一定要主动监测!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鉴于现在的医疗水平,只要能够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HIV感染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
一项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的重要研究也显示,目前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和普通人群越来越接近。
不过你要知道的是,感染HIV和艾滋病患者还是有所区别的。
感染HIV后,有部分人会在2-4周内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发热、腺体肿胀、疲乏,皮疹等的“急性感染期”。
数周后,随着体内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这些早期感染症状会缓解,进入到“慢性无症状期”,平均潜伏时间7-10年,最长的20年。
最后进入到完全发病期。
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各地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都设有艾滋病检测点,可以提供专业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也可购买正规的自检试剂进行自我检测。
假如不幸“中招”,一定要及时做好暴露前预防和暴露后阻断。
#暴露前预防(PrEP)
对于不持续使用安全套,可能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应进行暴露前预防,最常用的用药方案是“每日服药”,以降低被感染概率。
科学研究显示,暴露前预防用药预防HIV感染的有效性可达90%以上。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了暴露前预防用药依旧需要使用安全套。
#暴露后预防(PEP)
24小时内吃阻断药阻断效果接近100%
因为是事前未加防范,事后补救,所以可以理解为“吃后悔药”。
高危行为后尽早使用抗病毒来预防HIV十分有效,应该暴露后24小时候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暴露预防,且不晚于72小时。
每天规律服药,连续服用28天。
但无论是暴露前暴露后用药,都要在专业机构咨询后,按医嘱服用,按医嘱监测血生化等指标。
正视和关注”艾滋病“问题,不仅能让我们不再惧怕,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这之前,你是否对“艾滋病”也有所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