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饮鸩止渴的鸩是毒鸟还是毒果】从小就听说“是药三分毒”,但是很少人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说到“毒”,很多人可以想到很多关键词,比如用成语酒解渴,其中“毒”据说是一种很有名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泡酒是有毒的。(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毒枭、毒枭、毒枭、毒枭)

比如成语刮骨疗毒,关云长因左臂中过毒箭,毒气侵入了骨头,要剖开胳膊刮去骨头上的毒物才能根除。还比如以毒攻毒,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来治疗恶性疾病,也比喻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除了这些成语以外我们对于“毒”的认识还有哪些?仔细想一想,大部分人对“毒”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模糊的。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毒性极其可怕,看到什么药物有毒副作用就害怕;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医务人员就是胆小怕事,对药物使用神神叨叨,自作主张给自己加剂量或者开处方。那么问题来了,不论是哪种情况发生,一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今天在这里就给大家仔细解释一下有关药物的“毒性”。

首先,要为大家解释什么是“毒性”。对于这一概念,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先说现代医学中的“毒性”,指得是外界各种化学物质,通过特定的途径进入人体后,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损害人体的一种能力。“毒性”只是一个定性,对于损害程度的大小,损害部位等没有规定,所以说毒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中医中的关于“毒性”的记载十分就久远,《神农本草经》根据药物有毒无毒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简单的解释就是攻邪治病的药物是有毒,能补虚养生的药物为无毒。毒性就是药物偏性,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出现强烈的毒副作用的药物。现代中药学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

然后,再有一个大家容易误解的名词“副作用”,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说的就是在安全用药的前提下,服用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发生的不好的作用,是药物自身的作用之一。

说清楚了“毒性”和“副作用”,就要说说这句人人都知道的俗语“是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几乎是每个人从小就听过的俗语,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传递的什么意思呢?

第一、这句话是在告诫人们不能乱用药,这里的“毒”在传统医学当中应该是指药物“偏性”,用药物的寒热温凉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失常的寒热偏性。对于正常人身体阴阳调和,服用偏性的药物,反而使得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从而危害健康。

第二、“毒”也可以作为现代医学的中的“毒”去理解,因为每个药物都是有自己的安全用药范围的,只是有些药物的安全范围大,有些药物的安全范围小,一旦超出了药物的安全用药剂量,就会导致毒性作用,从而损害到机体健康。

最后总结一下,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大家一定要遵守医生的处方使用药物。不可以简单认为某种药物“有毒”或“无毒”,一个药物一旦脱离疾病、搭配、剂量、给药途径及具体病人等多种因素,我们很难说一个药物它是“好的”还是“坏的”。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系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柳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