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到2020年,阿富汗人约为3220万人。
这其中40%左右的人口为普什图族,25%左右为塔吉克族,此外还有哈扎拉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等20多个少数民族。身为阿富汗主体民族的普什图族也没占到阿富汗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占阿富汗总人口25%左右的塔吉克族是阿富汗第二大民族,哈扎拉族则是阿富汗第三大民族。就是这个阿富汗第三大民族在外貌上看起来和中国北方地区的人颇为相似:黄皮肤、脸平扁、高颧骨、眼眶较高、鼻宽度中等、唇厚适中、眼睑多有内眦褶......总之这个民族具有典型的黄种人体貌特征,这与阿富汗其他的民族长得都不太相似,这个民族也因此在历史上受到歧视与迫害。“哈扎拉”这个名称在波斯语中意为“一千”,有人认为这是源于当年蒙古西征时的千户制。
13世纪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后发动了对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西征。当时蒙古人每占领一地就留下少量军队驻屯。目前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哈扎拉人的祖先就是当时蒙古人留在阿富汗的驻屯军。这些蒙古士兵与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不断通婚、融合、繁衍、发展形成了如今的哈扎拉族。由于当年蒙古军队西征时是以千户为单位驻扎的,所以他们的后代就用波斯语中的“一千”作为自己民族的名称。
根据一些欧洲旅行家、传教士的说法:直到16世纪初哈扎拉人还在使用蒙古语,后来才逐渐改用波斯语。不过哈扎拉人所讲的波斯语里仍夹杂着不少蒙古语和突厥语词汇,与纯正的波斯语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然而关于哈扎拉人的祖先是蒙古西征军这种说法也存在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哈扎拉人对本民族的起源并没自己的文献记载,甚至连像中国的女娲造人、西方的上帝造人这种神话故事都没有。
其他国家与族群对哈扎拉人历史的记载也大多语焉不详,所以目前全球史学界对哈扎拉人的早期历史仍是一头雾水。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就曾记载过阿富汗巴米扬地区有很多长相与中原人酷似的居民。玄奘的记载证明早在蒙古西征六个世纪以前阿富汗地区就生活有与中原人长得很像的居民。玄奘法师自己也对这些与中原人外貌相似的居民究竟从何而来感到困惑。
既然玄奘法师自己都说不清这些与中原人外貌相似的人从何而来,那么时隔上千年之后的我们恐怕就更无法说清了。根据玄奘法师的记载可以知道早在相当于中国唐代时期阿富汗地区就生活有一定数量的黄种人,但这些人究竟从何而来?是什么时候来到阿富汗的?这些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仍没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直到16世纪萨法维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史籍中才开始对哈扎拉人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
在此之前哈扎拉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历史是一个迄今为止无法回答的问题。不过莫卧儿帝国的开国之君巴布尔倒是不大承认哈扎拉人属于蒙古后裔这种说法。巴布尔自己就是当年西征的蒙古人后裔,不过是已与中亚突厥人混血同化的蒙古后裔:巴布尔的父系祖先是帖木儿帝国的开国之君帖木儿,母系祖先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巴布尔不仅认为哈扎拉人不是蒙古后裔,甚至连突厥化的蒙古人也算不上。
帖木儿帝国灭亡后身为帝国皇族后代的巴布尔被乌兹别克人驱逐到了阿富汗。巴布尔就是以阿富汗为基地南下印度开创了莫卧儿帝国。阿富汗可以说是从中亚的帖木儿帝国向印度的莫卧儿帝国过渡的一个中转站。巴布尔的史官因此对阿富汗这块王朝的龙兴之地倾注了大量笔墨。然而巴布尔这位突厥化的蒙古人却要求自己的史官将蒙古人和哈扎拉人分别记载。
巴布尔的这种态度实际上表明他并不认同哈扎拉人是蒙古人的后代。在莫卧儿帝国的官方史书中哈扎拉人被记载为土库曼人的分支,倒是阿富汗境内另一个民族艾马克人被莫卧儿帝国视为是蒙古后裔。2003年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试图通过人类染色体和DNA样本的调查来证明哈扎拉人的起源。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遗传基因。
通过现代的基因科学证实如今的哈扎拉人中确实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是具有蒙古人基因的,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么另外三分之二的哈扎拉人又是从何而来呢?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几乎都经过漫长复杂的融合发展变迁历史,所以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人也可能是由不同民族的祖先融合而成。联系到玄奘法师当年的记载也许可以证明相当一部分哈扎拉人的祖先在蒙古西征之前就已定居于阿富汗。
也许当年蒙古西征时的确在阿富汗境内留下了一些人。这些人可能与原来就定居于阿富汗巴米扬地区的黄种人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哈扎拉人。阿富汗地处亚洲中部:东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南部是巴基斯坦,北面则是中亚五国中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这种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阿富汗成为了沟通东亚、中亚、西亚、南亚的一个十字路口。
在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中国新疆以及邻近的中亚地区因此成为了全世界唯一同时融合汇聚着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地区。历史上复杂的民族融合现象使这一地区形成了复杂的种族结构。如今中亚地区的人种主要是介于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的混合型。阿富汗在人种结构上和邻近的中亚地区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行动。在祁连敦煌一带原本生活着一个名为月氏的部族,这个部族被匈奴击败后匈奴单于杀死了月氏王,还把他的头骨做成酒器。月氏人在被匈奴打败后一部分归顺了匈奴被称为小月氏,一部分则逃到西方重新立国被称为大月氏。一直想向匈奴复仇的月氏苦于实力不足,因此迫切希望寻找盟友。
当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时敏锐意识到:敌人的敌人正是我的盟友啊。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节联系大月氏,从而结成夹击匈奴的联盟。公元前128年当疲惫不堪的张骞抵达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时他见到了自己出使十余年来一直苦苦追寻的目标——大月氏人。这个来自河西走廊的民族早已在他乡落地生根,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拒绝了张骞提出的东返故土共抗匈奴的提议。
悻悻而归的张骞无法预料自己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将给大月氏人提供一个历史性的契机——一个造就强大帝国的历史性契机。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灭亡波斯帝国后进一步东征抵达中亚河中地区,然而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三位部将托勒密、塞琉古、安提柯瓜分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疆土,塞琉古分得亚洲部分,此后巴克特里亚又从塞琉古王朝分裂出来,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希腊化的奴隶制国家。
《史记》中将巴克特里亚王国称为大夏。大夏拥有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灌溉农业也极其发达,修建了很多希腊化的城镇。大月氏占领大夏的地盘后延续了大夏的农业和工商业政策,逐渐由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过渡为一个以农耕和商贸为生的定居民族。大月氏人设置了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都密五部歙侯对原属大夏的土地分而治之。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统一五部建立了贵霜帝国。
现在有些人认为哈扎拉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大月氏人,不过这也仅仅只是关于哈扎拉民族起源的说法之一。毕竟阿富汗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民族的活动轨迹: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贵霜帝国、吐蕃王朝、阿拉伯帝国、萨曼王朝、蒙古帝国、莫卧儿帝国等人类历史上叫得上名的帝国几乎都曾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阿富汗,大月氏、匈奴、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的西迁也几乎都曾经过阿富汗。
今天的阿富汗的各民族实际上是由波斯人、古希腊人、大月氏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等多个古代民族融合形成的,只不过绝大多数阿富汗人身上白色人种的基因更多一些,而哈扎拉人身上黄色人种的基因可能更多一些。其实哈扎拉人和中亚其他民族一样也是白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混合型,只不过在大多数哈扎拉人身上黄色人种基因是呈显性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哈扎拉人的长相是比较偏西化的。
哈扎拉人由于与阿富汗其他民族在外貌长相上差异较大,而且他们所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十二伊玛目派。长相和信仰上的差异导致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常受到歧视与迫害。一些民族宗教极端主义者认为哈扎拉人不是阿富汗本土民族,然而从玄奘法师的记载可以看出哈扎拉人的祖先至少在阿富汗生活了上千年。无论哈扎拉人的祖先最早起源于何地都不能改变他们已是一个高度本土化的阿富汗民族这一基本事实。
历史上哈扎拉族由于曾遭受迫害,所以一部分哈扎拉人选择离开阿富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后这个国家就陷入了持续的动荡状态:苏军的入侵造成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当1989年苏军撤离时阿富汗实际上已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苏军撤走后阿富汗各路武装势力之间的内战就从未停止过,直到2001年美国的介入使阿富汗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哈扎拉人一方面是躲避其他民族的迫害,一方面也和阿富汗其他民族一样希望躲避战乱,所以自1979年以来哈扎拉人和阿富汗其他民族一样开始大量流亡海外。如今在巴基斯坦、伊朗这些阿富汗的邻国均有一定的哈扎拉人分布。逃亡到伊朗的哈扎拉人甚至还被伊朗专门编成了一支雇佣军团。如今的哈扎拉人已成为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等国跨境居住的一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