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上海名媛”的梗几乎占据了我一半的朋友圈,半夜想看虚伪的阿伯丁也不容易找到。
是不是名媛无所谓,只是没想到名媛也爱拼团,活得跟普通人似的怎么好意思叫自己名媛呢?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拼多多的营销方案,不管怎么样,提到拼团,我首先想到的还是我在拼多多上盼着从天而降的朋友跟我一起买香蕉。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是真的觉得说人家名媛就跟说人家网红一样,是在骂人。
几年前我没这么想过,这几年你留心观察,当人们进入到ps时代和炫富时代后,自称名媛的往往是那些寒冬腊月露个腿、浓妆艳抹大红嘴,身前是黑桃、身后是豪车,满眼都是当年郭敬明小说里的风格,我不管车是谁的酒是谁的,拍了我也不解释,就当自己的。
我每次看到这些“名媛”的第一反应:大姐,您冷么?
看多了过后我就在想:名媛是不是进击的网红?
我对于名媛的概念来自于各种电影以及文字作品,是就算只有两盆水也得花一盆把脸洗干净的风骨。
贵气两个字单拎出来都很好操作,加在一起是真心不容易,稍不注意只会让别人觉得你贵,而且是往床上想的那种贵。
那篇文章我看了,觉得是真的很扯淡,我们这些编故事为生的人是该好好向这个世界学习。
我觉得花500块进群的这哥们儿肯定被割韭菜了,聊天内容先不论,哪个名媛上来就告诉别人:
“对不起,我是名媛。”
所以群名字叫“上海名媛3群”我就觉得假得很,我是觉得真正的名媛都是别人嘴里说的,从不自称名媛,况且真正的名媛谁他妈愿意进3群?
我当初弄了几个读者群,都有不少娃儿跑来跟我说“你个憨批为什么我在读者2群,我要去1群。”
名媛连我读者都不如?
当然,群主要是靠这个入群费挣钱的我也不多说什么,毕竟三百六十行行行是流氓,每个人活命的方式不一样。
所以这并不妨碍进这个群的姑娘们有成为名媛的梦想,虽然还在成为名媛的路上狂奔。
顺着这个思路再去看聊天内容,什么几十个人拼丽思卡尔顿的房间拍照,拼租法拉利,甚至拼丝袜……也就不怎么稀奇了。
只不过我好心劝一句:你们这不是在往名媛的路上狂奔,你们这是在往外围的路上狂奔。
对于这个事儿吧,我看法大概就这些,我当笑话看的,只是没想到这么长时间不见,你们还是这么会玩梗。
还有个双向笑料,就是大家嘲讽所谓“上海名媛”的热情本身也挺可笑的,也有可能是日子实在太平淡,总要有些憨憨新闻来填补每天的无聊。
当人们发现遥不可及的“名媛”生活居然是这样的,立马全民开嘲,这本身就有点凡尔赛文学那味了,要知道,这些群里的姑娘……可能是姑娘,能花200块去丽思卡尔顿轮流拍照,但很多嘲讽这种“伪名媛”行为的人,看个视频连会员都舍不得买。
这么一说你们是不是也开始想笑?
我的常年陪睡伙伴郭德纲曾说过:“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然后你去跟假的火箭专家说你这火箭有问题,你别这么弄,让我很想笑,你这专家就是个笑话。
但其实本身你和这个假的火箭专家都是个笑话。
真正的火箭专家就在一旁看着你们俩互笑对方是弱智,跟这个季节穿衣服一样,有人还在穿短袖,有人开始穿毛衣,两人对面过,都觉得对方是憨批。
笑笑就行了,笑笑也就过了,也别上升到整个上海,最近看到的相关文字都觉得这么他妈一个东西你们都能整到地域歧视去,果然脑子不能随便勾芡。
还有,就我上面说现在的姐们儿不要去学郭敬明小说里的上海名媛风格,无论是穿搭还是做事,我是有依据的,尽管当年那些小说里塑造的人物我也挺爱看,甚至我那会儿也觉得这才是纸醉金迷的上海滩啊。
但你细想,郭敬明一个四川自贡人,他刚出道那会儿写出来的上海名媛形象,能有多地道?
对不对?
我个人还是很尊敬“上海名媛3群”的豪杰们的,至少在这个时代你们可以把很赤裸地把梦想说出来并且勇敢地往前冲,但你们真心别跑偏了,走点正路。
这让我感慨万千。
试问谁没有梦想呢?
就比如我在射洪的发小们,也有个群,虽然我们在群里讨论的是“湖人总冠军”“谁谁谁结婚了,随礼随600还是800?”“上不上游戏?”“这周去打了球过后吃什么?”“这周周末打麻将有没有人”诸如这样的市井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射洪这个五六线小城市里拥抱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