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们队张吉
古装剧中常见的温情团之一是女主角在河边洗衣服。特别是爱情故事中,男女主人公说着深情的话,吸引感情,互相嬉戏,甚至说着动人的场面,往往是女孩子洗衣服的时候。
类似经典场面,随便扒几部经典古装剧,尤其是台湾某阿姨的代表作,常见一连串。场面多了,吐槽当然也多,还是那位擅长言情剧的台湾阿姨,有次在台湾节目里就被吐槽过:每次女孩子洗衣服的时候你都让男孩子来捣乱,其实说情话管什么用,送女孩一瓶洗涤剂比什么都强。可这吐槽,更叫天雷滚滚:您从古代找瓶洗涤剂试试?
但这吐槽带来的问题,倒是比较有趣:在没有洗涤剂,甚至连肥皂都没有的年头里,我们的老祖宗们要洗东西,去污都有什么?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污?
事实证明,中国人在这件事上,自古都是不缺创意的。
其实只要翻翻《礼记》,就知道中国人早有个传统专用洗涤液——草木灰。《礼记》里有原话: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浣。这里的“灰清”,就是草木灰。到了汉朝时,又被称为冬灰。主要是当时日常洗涤所用。
而在纺织品漂洗时,古代也早有了效果更强的家伙——贝壳灰。照着《考工记》里的说法:实诸泽器,淫之以蜃。这里的“蜃”,就是贝壳灰。以化学上的解释说,贝壳灰掺上草木灰,就是氧化钙在水里碰上碳酸钙,然后就能形成强碱。不但能去污,还能增加光泽度。马王堆出土的麻织品,都有用过这个的痕迹。
碱能去污的原理,中国人就这样早早学会了,但长期以来,还是这种简单粗暴类型。不过自汉朝起,国人就发现了洗衣服的关键物质:天然碱,即天然产的碳酸钠。汉朝人的《神农本草经》里,管这个叫卤碱,唐朝人又叫石碱。到了宋元年间,终于更进一步,不但能采还有完整的制作流程:基本都是在碱中加上香料和淀粉,做成块状出售,学名“石碱条,”是为去污神器!
这东西怎么做?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完整做法:采集蒿和蓼两种植物,挖地窖浸泡以后,晒开了再烧成灰,然后再用水淋,每一百斤浇两三斤面,就能做成块状。而且别看东西不好看,用处却是大,发面和洗衣服,全都用得上,拿出去卖很赚钱!
而以西方很多学者认为,这个中国人当时常用的洗涤神器,就是工业革命以前,碳酸钠提纯程度最高的洗涤用品。
而且不单提纯程度高,至少在李时珍生活的时代,洗涤用品的生产销售,都已相当发达,还有了硬品牌。比如北京的合香楼和花汉冲,都是老资格铺面,历经几百年战乱,清末民初的时候,都是生意红火。各种传统洗涤产品,长期深受欢迎。
而也正是在洗涤产业发达的中国古代,一个现代中国人熟悉的洗涤用品,也早早有了古代版:肥皂!
虽说近代以后的肥皂,是欧洲发明的,但是早在中国,就有了中国版的,没错,就是叫肥皂。早在宋朝的时候,街头巷尾上,一种家用洗涤用品,就卖得特别火:肥皂团。不信翻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经常就露脸。甚至看看明朝以后的各类评书演义,到了洗澡的桥段里,也是常用香肥皂。明朝起出现的《杨家将》等话本小说里,好些女英雄也用过。但是请注意,此肥皂,非我们今天用的肥皂。
中国古人用的肥皂,原材料是皂树上结的皂角果实,磨碎了在水中就有大量泡沫,去污效果特别好,关键是用着方便,采下来就能用。而以唐朝人的《新修本草》说法,不但能洗衣服,还能治皮肤病,甚至促毛发生长,实在好处多多。所以也是农家中国老百姓常用。
当然,这类肥皂,还主要是寻常百姓家常用,而放在有钱人家,还有一种土豪级别的奢侈品:澡豆。这东西有多土豪?原材料是动物的胰脏,制法也繁琐,照着唐朝医学牛人孙思邈的说法,必须得先洗干净胰脏的污垢,再去掉脂肪后,磨成糊糊状,还要加上各种香料,成本本身就高,每一步都是大功夫,最后做出来一颗颗澡豆,当然无比金贵!
也因为成本太贵,所以最早的时候,一度就是宫廷专用,特别是放在出名奢侈的东晋年代,当时的豪门王敦被招为驸马,就是那个扶起司马家族皇帝地位的王敦,如此土豪人物,第一天去公主家睡觉,先上了个厕所,刚上了个舒服,侍女就赶紧送来一碗水和一琉璃碗澡豆,意思是叫他洗个手。没想到王敦拿过来就把澡豆泡水里,一仰脖就喝下去,顿时笑倒一片。名门望族王敦,都没见过这玩意,可见多金贵。
当然到了明清年间,这东西虽然也金贵,可随着技术发展,成本下降,起码有钱人是用得起了,名字也换了,叫做“胰子”,同样可以脑补下古代一些评书演义,这东西的出镜率,就是相当高,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小姐,更是好些桥段都用。可不止用来洗脸了,胰子比一般物件好在哪?照着化学原理说,里面含有大量的酶,女人用了还能防皮肤皱纹。
从明朝起,很多经营洗地产品出名的店铺,都是自称胰子店,这类胰子也不是豆子状了,好些都是团状,而好些名门闺秀,洗脸也都是固定习惯:先用一遍碱,洗完后再用一遍胰子。好些我们在中国古代名画里看到的名门闺秀形象,叹为观止的美丽,同样也少不了这真正的纯天然护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