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街停止掉头,
深沉的军果拯救世界,贫穷。
10年拆墙,
得到艰难的报酬踏上大海也是英雄。
【阅读流程】
一、 导入谈话,了解伟人:
这首诗形同七言古诗,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青年时代写下的。周总理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志。
从1910年春天到1913年2月,周恩来在东北生活了整整三年。他在辽宁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有一次,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小恩来站起来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高兴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从1913年8月入学,到1917年6月毕业,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了整整四年时间。中学毕业,1917年的秋天,周恩来东渡日本去求学,在离国之前,他凭窗遥望,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俯案写下了这样一首表示自己决心的诗: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统编小语教材四上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后习题中出现了这首诗,下面我们来阅读。
二、读准诗歌,学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歌罢(bà) 邃密(suìmì) 群(qún)科 济(jì)世穷 难酬(chóu) 蹈海(dǎo)
2、读准读熟诗歌:
3、查《新华字典》:
(1)、[罢bà]③完了,毕:吃毕饭.
查《现代汉语词典》:
(1)、[邃suì]①(时间、空间)深远:邃古、深邃。②精深:精邃。
[邃密suìmì]②精深:邃密的理论
(2)、[济jì]②救;救济:接济、缓不济急。
(3)、[酬chóu]⑤实现:壮志未酬。
(4)、[蹈海dǎo]跳到海里(自杀):蹈海自尽、蹈海而死。
三、查阅资料,解读诗意:
(一)、查阅资料
1、大江:《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面壁:《五灯会元》
“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寓上嵩山少年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3、破壁:《宣和书谱》
“张僧繇常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目睛,谓点即腾翔而去。人以为诞,固请点之,因为落墨,才及二龙,果雷电破壁。徐观画,已失之矣。”
4、蹈海:《史记·鲁仲连传》
“魏王使新垣衍令赵帝秦。仲连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海而死耳!”
(二)、解读诗意
1、在日本求学期间周恩来把自己创作的这首诗写在日记本上,时常勉励自己,并在这首诗旁全文抄录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词。周恩来喜欢苏轼的这首词是因为这首词气势磅礴、笔力非凡、格调雄浑,描绘赞美祖国江山如画,英雄人才辈出。这样的词境正好能表达出周恩来决心救国救民,振兴中华,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是周恩来对苏轼词的结尾发出“人生如梦”持否定态度,他认为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努力的变革社会,积极地去探索,所以他才要掉头去日本学习各门学科精深的理论知识
2、达摩十年面壁,苦苦修炼,终成一代高僧。张僧繇一点,龙就破壁而飞。周恩来决心像达摩那样苦学,掌握各门学科精深的理论知识,寻求到救国救民的真理,拯救国家危亡,实现祖国像巨龙一样腾飞的梦想!
3、鲁仲连不帝秦失败了,他就决心蹈海而死,周恩来借此表明自己如果学无所成,不能实现报效祖国的心愿,那就像鲁仲连那样蹈海而死,成为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