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道路·理论特刊㉓|权衡: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权衡(上海社会联合党书记、前任副主席、研究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明确提出了今后1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愿景目标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本质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首先,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平等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大的价值原则和理念。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之所以区别于资本主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强调以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价值替代资本主义不平等理念及其生产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追求和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坚持共同富裕原则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提出共同富裕的问题,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胡锦涛同志曾要求,“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新期盼。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明确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重要论断

作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十分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十分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发展。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来看,“富裕”强调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占有程度;而“共同”体现的是社会成员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占有方式,强调要防止两极化的占有方式,防止出现收入差距急剧扩大与收入和财富的极化、分化现象,因为共同占有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和方式。因此,共同富裕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原则。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四环节学说以及马克思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关系等重大问题的科学论述来看,共同富裕也集中体现了生产与分配和消费的内在关系,体现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相统一的基本要求,很好地坚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与消费、国民经济循环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和方法论。第三,顺应新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思想,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根据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与改革开放的实际,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判断,创造性地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内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这为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包括习近平经济思想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为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根本遵循。

逐步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与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发展,经历一个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发展过程,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方面也产生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推动在全国初步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劳动者工资制和工分制,彻底消除旧中国的一切形式的剥削制度,努力体现社会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随着实践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按劳分配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内在的局限,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按劳分配制度的优越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提出打破平均主义,真正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勤奋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多种分配制度。党的十四大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出发,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坚持共同富裕基本原则下,将“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发展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同时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大则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并明确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党的十七大则强调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前提下,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同时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个时期,还提出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者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即“两个同步”,确保能够实现共同富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并建立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体系,从而成功地处理好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先富与后富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以及政府、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等等;也正因如此,我国发展才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长期稳定”的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也正因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和文化,也才越发彰显其内在的发展活力、发展动力和发展魅力。

高质量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推动的共同富裕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面向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仍然艰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的道路仍旧曲折。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要求出发,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首先,新发展阶段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的现代化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西方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就要求我们必须秉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绝不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要确保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坚持新发展理念就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是共同富裕的发展。我们立足强起来的时代目标,就必须推动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活品位,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里面,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

最后,构建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内循环为主体,扩大内需体系的作用,发挥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对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配置的吸引力,就需要着眼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扩大有效需求对国民经济的畅通牵引作用,发挥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带动作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加快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一个战略目标,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手段。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

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一个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任务。我们要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既要立足长远的战略目标,矢志不渝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更要立足新时代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聚焦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民生有短板等现实问题,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加快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进一步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加快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作者:权衡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研究员

编辑:陈瑜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