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琵琶的半生弦,悠唐音在吕梁周围盘旋。学生们经常在昌明几个干净的楼阁大厅里吟诵大师白居易的诗词大作,酒席举行宴会,平静交错,各有各的目的性。
借着带有迷幻性质的古典音乐,开始了一系列的推心置腹与畅所欲言,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好,借着千杯酒消愁,伴着琵琶声思索。今天笔者想拿出作为中国著名弹拨乐器的琵琶,为大家揭开盛唐音律下琵琶的艺术甘霖之路。
一、 论源头,源远流长的起步斟酌
1、初具框架的琵琶艺术
根据现有史料的记载,琵琶这一乐器初具雏形大概是在我国汉代。热衷于音乐与热闹的西域人民也算是独辟蹊径,积极寻找可以制造出乐器的木制原材料,通过相应手法的多道工序进行加工,形成了一种依据独特弹奏手法即可以自由制造出悦耳声音的器具,用来进行自我愉悦和享受。
汉朝琵琶钩子
最早之前的琵琶还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名字,通常还是和众多的其他乐器一样,加入到了琴与瑟的大团队之中。在一般性的描述中,粗略以琴和瑟作为概括与代表一言以蔽之。
2、趋于成熟的弹奏快感
无论是最先产生之初,还是逐渐显露出发展苗头,西域人民对于中国自古以来的音乐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自然是不该被今人所忘怀。
考虑到弹奏时的方便舒适与否,琵琶就有竖抱式样和平放式样这两种。为了使之制造出更加令人动容的音律绝韵,众多艺术家在反复琢磨与思考中,尝试改进包括弹奏指法方式和琴弦构造,让琵琶发出更加动人清脆的声音。
二、论求索,前景大好的进阶改造
如上述所说,早期的中原地区还并不是太过于流行像琵琶这类的弹拨乐器。能歌善舞的中原人单枪匹马,借着自身优越的乐感,也抓住当时开放商业中交流融通的大好时机,将原本独属于西域的名族特色风情,带入到可能略显呆板又缺少音律生机的中原地区。从此便是叱咤风云,走上一条成就自我的不归路。
1、中原民间的广泛受众
很容易可以构想出这样一幅画面来,中原人民深深陶醉于西域传入的稀奇乐器,在平日里口口相传和走街串巷中,就已经成就了一丝朦胧与饱和感,当夹杂着满心好奇与欢喜去实地真身欣赏琵琶这一乐器演奏时,早就准备好了满肚子的溢美之词。
普通民众闲暇时间听曲戏话家常,柔弱女子弹曲倾诉不堪境地,幽怨文人流连于曲调吟诗作赋。大家各有不同处境,一首相同调子的曲,我们听出了千百种不同的情感与姿态,人间百味说得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2、朝廷显贵的烘托追捧
不管是古代的哪个朝代之中,不论是国泰安康还是战事纷纭,即使是税制再过于完善,官吏再过于清明,百姓和达官显贵之间,始终是隔着一条略微显得臃肿的鸿沟,差距是始终都有的。
百姓想着生存,想着生活水平提高。而达官显贵不必太过于担心衣食,在平素的无聊时光,相比于百姓那种繁忙之外的消遣,我们将贵族们的消遣,一言以蔽之为享受。
北魏琵琶伎乐图
前期琵琶在民间也算是大火了一阵子,贵族们可不会错过一些好玩的新奇玩意,最初在民间流行的形式并不算优秀,贵族们开始开动聪明的脑筋,将其形式丰富化。音乐配上歌舞加以点缀,简直是不能再妙的新奇体验。
三、论发展,巅峰阶段的卓尔不群
在具体描述这一阶段之前,想必大家心中自是有数。琵琶这一乐器的发展顶峰自然落户于唐朝,我们可以先来研究一下唐朝当时的大背景。
1、政治铺垫发展
提到唐朝的政治体制,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收敛谦虚,自然是可以运用一些带有夸赞成分的词来进行大致描述的。站在当今回头望去,完整体系化的唐朝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唐朝孕育出美好盛世的可能。
为我们之后所要说的经济和文化,提供了保有很高质量的上层建筑基石,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层眼前的矛盾于困难并不会太多,只需要大刀阔斧式坚持原则,站在一个权衡利弊的至高点去不断眺望就好。另外在这里还想着重提到的一点是,唐朝最值得被称赞的是当属官吏制度,从上至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互结合贯通,各个部门下的大小官吏,各司其职,辛勤耕耘于职业前线,皇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巩固。
2、经济决定发展
唐朝的经济自然能轻易比肩我国的大多数朝代,经济状况主要通过商业来做出进一步表现。这一时期的市场秩序稳定,税收体系相对来说完善,百姓的基本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不会因此生出太多的不安和间隙。均田制的实施于普遍也算是唐朝经济成长路上的里程碑式抉择。抛开安史之乱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政治余渍,还是取得了一番不小的成绩。
唐朝统治阶层们的整体经济架构定夺合理有序,清楚认识到土地为本的内生机理,在减轻些许徭役和抨击残暴中,迎来了唐朝经济上的繁盛和强大。
至此,人们在吃饱喝足的情况下,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饱腹,享受与发展似乎开始正式提到家庭或是个人的需求历程上去了,对于琵琶这种乐器的使用与享受,只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此时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随之更新。
3、文化成就发展
盛唐时期的文化我们常常用异彩纷呈来形容,其精彩程度总是让人很容易沉醉其中而没有什么办法轻易脱身出来。街头老叟小孩皆出口就是歌谣诗篇,唐诗三百首至今仍回荡在耳边。
有人官运亨通直上青云,有人报国无门只落了个闷闷不乐。文人们不堪也好,开心销魂也罢,都一股脑全部埋藏在心里吧!再强大的人都需要一个合适的抒发窗口。就拿《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来说,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感情操控者,要将这世间繁复的所有不甘与执着,一并都写在文字中,伴随着阵阵书香飘扬在晚风之中,不仅是写给自己看,也同样写给别人看。
琵琶行
毕竟唐朝文化是出了名的开放包容,在那片大唐东方大地之上,你我皆是尘沙,独立个体的自由表达权应该是当时文化开放的最好体现吧!琵琶作为乐器,一曲开始,为诗词画作又增添了一点不同于之前的感情,两种感情交汇在一起,共同形成了一种博大的文化竞技局面。
四、论共生,派系纵横的琵琶弹奏
追溯琵琶艺术史漫长的演进之旅,可以看到诸多派系共同助力生辉。不同派系都有不同的著名领军人物,各家弹奏着同一个乐器,但是各自弹奏又有一些不同之处,配合着各地不同的方言式的音韵,也会带给别人不一样的间接体验。
各位派系大佬在发扬自家门派的同时,积极去寻找优秀的继承人,企图将自家门派长久传承下去。如今很多地区的这类艺术,不少都成了当地的特色传承艺术。
传承古时弹奏手法的同时,自然也不能太过于拘泥,创新也是一条必走的新路子。对于很多历史中保留下来的艺术也好,精神也罢,都应该依循这种模式来做出相应的处理,毕竟不能将这些珍稀宝藏就这么白白流失浪费,难免有些不值当。
五、论经验,历史战场上的缩影典范
大家可能会觉得琵琶只不过是众多乐器舞台上的一个小小角色,其实我们纵观整个舞台,细心发现,大家角色其实并无大小之分,每个乐器都很有风格也很重要,谁也不能刻意抢占谁的风头。今天我们以琵琶作为乐器的一种代表,自然不会只去讲述琵琶在弹奏上的专业技巧。
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去肯定的是,琵琶有它存在的道理,在步履蹒跚中用它的价值来稳固自身的生态链条,从而达到一个良性互动。
今时不同于过往,如今大家弹琵琶,可能更多在于爱好培养于熏陶。过往带有诸多色彩的琵琶弹奏,开始越发少见。现代人唯一可以做到的,只是传承,在感悟中吸取养料精华,以史为鉴,在历史惊叹中采摘一些可供参考的典范代表,以此基础上再去做出系统化的了解筛选,获得更加有效的历史性信息。
说得更加便于理解一些,我们称以琵琶为代表的诸多乐器为历史陪跑,经年累月中,走过一段还算值得铭记与回味的时光。这虽然只是一个小点,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特诊难免显得有些片面和不足,但是历史就是由诸多的碎片合力拼凑而成的,我们唯一能做的,还是要在提取中收获价值。
参考历史典献:
《技录》王增虔
《琵琶行》白居易
《通典》唐社佑
《闲叙幽音》鞠士林
《释名·释乐器》刘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