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三大战役是指下列哪三场战役】周恩来说:济南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序幕

周恩来指出,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开始,决战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序幕是济南战役。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经8昼夜的激烈攻坚作战,山东境内最大的内陆城市济南宣告解放。

如果从时间上算,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开打的,而济南战役是1948年9月16日开打的,济南战役开打的时间实际上比辽沈战役还晚四天,为什么会把济南战役定义为三大战役的序幕呢?主要有几个方面原因:

一、使国民党的重点防御开始崩溃;

二、证明了人民解放军已具有强大的攻坚能力;

三、取得了以军事打击为主和争取敌人起义或投降相结合的经验;

四、“攻济打援”,在战略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五、增强了夺取辽沈战役必胜的信心;

六,济南战役奠定了淮海战役的基础。

使国民党的重点防御开始崩溃

1947年6月开始,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相应地,国民党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而济南,这座在当时拥有70万人口的大城市,是津浦铁路(天津至浦口)和胶济铁路(青岛至济南)的交会点,是连结华东、华北地区的战略要地。


民国时期的济南府

济南,因为北枕黄河,南倚泰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加之国民党坚固设防,国民党更是让抗日名将王耀武“衣锦还乡”,镇守济南。

在和国民党的十多年(中间八年抗日战争不算)战争中,鲜有共产党军队攻占国民党大城市的先例,在左倾主义思想统治时期,彭德怀指挥攻克长沙,算是唯一一次成功案例。

所以,济南这座重镇被攻克,象征着国民党的重点防御开始崩溃,国民党的美国主子在济南战役前说共产党的军队实力尚未达到攻取国民党任何一个防御较强的城市中心的程度,济南战役后,论调都变了,说共产党可以想打哪儿打哪儿,想到哪里到哪里,再也没有什么阻挡了。

证明了解放军已经有了强大的攻坚能力

因为从建军伊始,无论是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还是解放军时期,共产党的军队从来都是弱势的一方,不仅是人数,还有装备都处于劣势。

前期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与国民党军队的堡垒战和攻坚战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军才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路线,并自始至终坚持游击战、运动战等扬长避短的作战方式,保护和发展有生力量。

但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解放军的实力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是军队数量,再一个就是装备上的差距逐渐缩小,除了没有制空权以外,在陆地上的实力已经与国民党军队相差无几(几支美械装备的嫡系部队除外)。


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的炮兵阵地

所以,在此基础上,加上正确的战术指挥,攻克国民党防守坚固的城市已经不再是不可战胜的困难。

取得了以军事打击为主和争取敌人起义或投降相结合的经验;

济南战役前的作战部署,粟裕就把攻城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西线,因为西线是由吴化文领导的杂牌部队五个旅和两个大队守卫,而东线则是王耀武的嫡系部队,且吴化文早已有弃暗投明之心。加之西线还有国民党的机场,如果攻夺了机场,不仅可以切断补给,还能从精神上给予敌人沉重打击。

攻城开始,华东野战军就在西线开始猛攻,尽管过程中谭震林、许世友等还有过异议,但粟裕坚持将西线的机场作为重点作战目标,华野解放军对固守机场的吴化文部进行了猛烈的进攻。

在华野军事和心理的双重攻势下,吴化文率部2万余人起义,为攻克济南打开了缺口,此后东西钳形攻势,加速了济南的解放。


吴化文

吴化文的起义,为解放军积累了以军事打击为主和争取敌人起义或投降的经验,在以后解放大城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长春促成曾泽生起义,在长沙促成陈明仁起义等。

“攻济打援”,在战略上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攻济打援”,是围点打援战术的延伸。围点打援的目的是打援,通过攻其必救,吸引敌人前来增援,歼灭其增援力量;而济南战役中的“攻济打援”,要实现两个目的,不仅要攻下济南,同时还要消灭敌人的增援力量。


“攻济打援”的作战思想提出后,包括许世友在内的很多将领都不理解,作战重点是什么?如何把握?为此,毛泽东还亲自出面做思想工作,最终上下才领会了此次的作战意图

在整个济南战役中,兵力的部署很好说明了这一点。44%的部队用于攻城,而56%的用以打援。攻城的部队善于攻坚,而打援的部队善于野战。

这种作战模式,在以后的解放大城市的作战中,都是可以复制的经验。

增强了夺取辽沈战役必胜的信心;

1948年9月12日,林彪、罗荣桓率东北解放军发动攻击,连克辽宁昌黎、滦县、兴城、绥中、义县,国民党军被分割在锦州、锦西、山海关地区。

这个17天克五城的战果不可谓不丰,但是对整个辽沈战役的战局只是锦上添花。辽沈战役的关键在锦州。因为锦州属于辽西走廊的东端,国民党军队能守住,则东北还不至于成为孤岛,如果东北野战军能够攻占锦州,则东北战局将会朝着非常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国共两党军队来讲,锦州都是战争的关键点。


济南战役奠定了淮海战役的基础

1983年夏天,几位党史军史工作者访问粟裕,提出了一个问题:

“听说在济南战役结束的头一天,您给毛主席建议,下一步打淮海战役,是这样么?”

粟裕默认有这回事。

了解粟裕的人都清楚,粟裕嗜地图如命,每逢作战,不仅看当面地图,还看友邻部队地图、局部图和全国图,目的是在兼顾战术的基础上,从全局战略考虑,做出最佳决策。所以粟裕的作战方案,用粟裕的话说,就是下棋下一步,至少看两步。

从当时情况看,不先攻克济南是不能发起淮海战役的,因为在兵力上敌优我劣,华东我军主力不能全部集中南下作战。同时,由于津浦、胶济两铁路不能完全为我所用,人民支援我军作战也极不方便。

而打下济南,正如朱德所指出的:

“对我们很有利,可以利用它原有的工业基础进行生产。山东交通也很便利,有铁路、运河,对今后支援大兵团作战,是一个重要的大后方。同时我们可以腾出十万余人,再加上补充几万俘虏,足以对付南面的敌人。”

这样,通过济南战役,在淮海地区形成了对华东野战军有利的作战条件,同时在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了充分保证。


1952年10月26日,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来济南视察时,亲口对在场的许世友等山东党政军领导人说:

“济南战役打得那么迅速、彻底,天下恐怕只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