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香蕉的威力。它影响了多个国家的政治,导致了至少一个政府的崩溃。
撰文:Daniel Stone
一说到水果,我就头大。要是有人在鸡尾酒会上谈论起水果,我便忍不住从语义学的角度略作批判:人们口中的“the”的用法是值得商榷的。比如,“when the strawberry arrived in North America(草莓是什么时候传入北美的?)”以及“how the avocado is paralyzing Central American farmers(牛油果是如何使中美洲的农民瘫痪的?)”。每样水果岂止一个品种,正如在妹子眼中,口红的颜色可以有姨妈红、浆果红、豆沙色等等。可要是用“the”,就会大大削弱了水果品种的多样性。(当我说到这里时,如果是在酒会上,基本上人都走光了,只剩我一人在原地玩杯子里的冰块。)
话虽如此,其实还是有一种水果是可以使用“the”的,因为这种水果独具个性,与其它水果完全不搭界。它是世人消费得最多的水果;它老少咸宜,不论是还在长牙齿的宝宝,还是牙齿掉光了的爷爷奶奶;它香甜软糯,易于消化;它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政权交替更迭和它逃不了干系,一度陷于困境的经济体得以维持也要归功于它。如果每种水果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香蕉就掌握着这个世界的绝对强权;如果水果是一个个明星的话,那香蕉就是水果界的碧昂斯。
香蕉适合在热带种植,这恰好说明了它的过去和未来。图中,香蕉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的水上市场上交易。
摄影:MARIO WEIGT, ANZENBERGER/REDUX
《香蕉:改变世界的水果之命运》一书的作者Dan Koeppel向我们解释了香蕉是如何成名的。基于多重原因,他把香蕉称作“地球上最有趣的生物之一”。香蕉的亲本植株并不是树而是一种药草,其果实为浆果。香蕉的发展轨迹就是一部移民史,它起初是东南亚丛林中的奇怪物种,后来成为规模最大的水果,并且在世界最具价值的农作物中位列第四(仅次于小麦、大米及牛奶)。
若以全球化的生产方式,香蕉只有一种。香蕉的种类本来是数以千计的:带绒毛的、有条纹的、尝起来像草莓的等等。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区,情况依旧如此。但是香蕉的历程就是人类如何将食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历程。相较于其它工业化食品,如牛肉、鸡蛋、面包,现代文明下的香蕉是生物学上的一个奇迹,但同时也因此隐含了极高的风险。
在香蕉数以千计的品种当中,只有香芽蕉(Cavendish)遍及全球,它既不是香蕉之王,也不是香蕉皇后。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香蕉仅此一种。它克隆了这么多次,以至于你在罗马买的和在罗切斯特买的香蕉并无二致。如果Duke William George Spencer Cavendish在世的话,应该会对这消息感到激动,因为正是他于1834年首次传播了这种作物,并且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2分钟,带你了解香蕉的惊人历史。
拿美国来说,这个国家每年消费300万吨香蕉——对一个几乎不怎么产香蕉的国家来说,这个数字无疑是惊人的。美国在香蕉生产国中名列第92,在萨摩亚、基里巴斯以及法属圭亚那之后,占全球生产份额的不到千分之一。(香蕉适宜栽种于热带,这也就解释了它的过去和未来。)
在水果界居主导地位,再加上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两者似乎掩盖了香蕉的危险境地。“全球香蕉危机就在眼前,”今年早些时候CNN让这句话以大写字母在电视机屏幕上滚动播出。BBC声称香芽蕉“濒临灭亡”。事情的罪魁祸首是巴拿马病(Panama disease),一种来自台湾的真菌,能使植物根部窒息,而致染病香蕉逐步枯萎死亡。鉴于所有的香芽蕉由克隆而来,如果这种真菌能杀死一株香蕉树,它就能杀死所有。
巴拿马病其实并非新事。上世纪50年代,它就消灭了香芽蕉的前辈大麦克香蕉(Gros Michel,美国称为Big Mike)。干掉大麦克香蕉后,人们发现香芽蕉对巴拿马病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直至该真菌发生突变并再次发起攻击。90年代,该病原菌开始再次席卷亚洲和非洲,而这一次的袭击目标就是香芽蕉。对南美而言,能保护其免遭毒手的仅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可如果某人的鞋底沾染了该病原菌,携带它漂洋过海几小时并踏上南美的土地,南美便也难逃劫难。
诸多因素一齐威胁着香蕉,而它仍是个奇迹。香蕉有着与生俱来的顽强与坚韧,不会为真菌这种卑贱之物所侵扰。可讽刺的是,我们今天所食用的香蕉需要人类帮助其繁殖,而不能靠自己生存下去。纵观历史,香蕉曾一度对人类至关重要。而今我却时常在想,香蕉和人类,到底哪个物种更需要对方。
(译者:Scarlett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