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入住,对于养羊的朋友们,特别是放牧的人来说,夏天是一场战斗,是和寄生虫战斗的时候。(大卫亚设)。
驱虫的话题谈过很多了,本公众号写过很多驱虫的文章。新来的朋友可能还不太了解,今天我们把夏季需要做的驱虫工作再说一遍。01
先着重说放牧的驱虫
因为放牧环境各异,感染寄生虫的概率更大,寄生虫种类也更多。
1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是很普遍的一种寄生虫,常说的症状是下巴水肿。但不能仅凭下巴水肿就能断定是肝片吸虫,感染肝片吸虫的羊解剖后能在肝脏明显的看到有虫体或者是虫体的爬行痕迹。
羊感染肝片吸虫的症状有:羊毛杂乱、渐渐消瘦、也吃食体温也正常,慢慢的眼球凹陷、前胸下颌水肿。早期肝脏表面有小米粒或者条纹状,后期肝脏肿大、变硬。
肝脏上的肝片吸虫,条纹
治疗:氯氰碘柳胺钠,按10斤羊1毫升,7-15天再驱虫一次,或者三氯苯达唑片每20斤羊1片,急性肝片吸虫需5周后重复用药一次,或者碘醚柳胺按照每6斤一片使用。
氯氰碘柳胺钠:对肝片吸虫成虫有效
三氯苯达唑片剂:对肝片吸虫幼虫、成虫有效
碘醚柳胺:对肝片吸虫幼虫、成虫有效
2
前后盘吸虫
前后盘吸虫是相对最难驱除的一种寄生虫,主要是幼虫危害大,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真胃、小肠和胆管壁上。隐藏于瘤胃的纤毛下面,喂药不容易吸收。所以用药时间最长。症状为出血性肠炎,顽固性拉稀,粪便呈粥样或者水样,常有腥臭味,血液稀薄。
瘤胃里面的前后盘吸虫
驱前后盘吸虫最有效药物是氯硝硫胺片。
3
绦虫
绦虫的中间宿主是地螨,陆地放牧或者圈养都有感染的机会。感染绦虫比较好辨别:绦虫类似兰州拉面,羊感染刚开始消瘦、粪便变软,后发展为腹泻,粪便中含有粘液和节片。
绦虫节片
治疗:氯硝柳胺片按照每10-15斤一片,吡喹酮、阿苯达唑也可以驱虫。
4
焦虫
1
病原
该病主要发生在3-10月份,发病高峰期在4-5月份,是由吸血蜱在吸血过程中引起的,羔羊、幼羊易感染,而2岁以上的成年羊则很少发病,外地引进的羊比当地的羊更易发病,感染羊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传播焦虫和附红细胞体病的蜱虫
2
症状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2℃,稽留热;呼吸加快,且显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便秘或下痢;可视粘膜初充血,继而苍白贫血并带有黄疸,有时有小点状出血;有的羊可见尿液混浊,颜色发黄或血尿;后期站立不稳,行走困难,常因心肌衰竭而死亡;病程6-15天,急性病例常在发病2-3天内死亡。
3
治疗
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 5-7mg/kg稀释成5%的水溶液深部肌肉分点注射,配合多西环素注射液效果更好,连用2—3天。
羊焦虫病的发生与蜱的活动密切相关,灭蜱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5
血吸虫
羊等终末宿主饮水或者放牧时,尾蚴即钻入羊皮肤或通过口腔粘膜进入体内,体内的虫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在终末宿主体内的童虫又侵入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到达其寄生部位发育成成虫。
01
症状
日本分体吸虫的病羊腹泻,粪便中带有粘液、血液。体温升高,粘膜发白,日渐消瘦,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感染东毕吸虫的羊大多颌下、腹下水肿,贫血,黄疸,消瘦,影响胎儿发育,流产等,也可导致死亡。
02
治疗
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20-30mg,一次口服。
6
附红细胞体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血液寄生体,目前没有明确的分类,该病主要经过体表寄生虫传播。
01
症状
病羊体质较差,下颌肿大、消瘦、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反刍次数减少、被毛粗乱、拉稀。病初体温升高,高达42℃。眼结膜黄染,有时腹泻,并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流涕;中期贫血、黄疸;后期眼球下陷,结膜苍白,极度消瘦,精神萎靡。
02
治疗
使用血虫净(贝尼尔)5~9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7%溶液,臀部深层肌肉注射,每2天用药一次,连用2~3次。对怀孕母羊可用多西环素等肌注,也可用土霉素针剂注射。
羊附红细胞体跟体外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也可能是蜱虫传播。驱杀体外寄生虫是预防羊附红细胞体疾病的关键。
02
再讲讲圈养驱虫
圈养驱虫比较简单,主要考虑的是线虫、绦虫和体外寄生虫螨虫。
圈养羊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粉拌料连用2-3天即可,在这里再次强调按体重用药。也可以用伊维菌素和氯氰碘柳胺钠注射全群驱虫。
如果是圈养羊,但有时候会割草喂羊就要考虑青草带来的吸虫,或者抽水浇草地时带来的吸虫。圈养和放牧家里有狗的建议狗每年驱虫2-3次,并且注意羊可能感染的囊尾蚴。
囊尾蚴不容易察觉,除非解剖内脏,但囊尾蚴严重的羊也会在皮肤或者肌肉上出现脓包,切开是果冻样的液体,有白色芝麻粒一样的虫体。
驱虫后的善后工作今天就不讲了,已经讲过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