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小客爱国画,像陶渊明、屈原、元稹、范成成一样,他们留下了太多英国化的诗。
菊花是平民化的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皆可赏菊,但什么样的菊花为贵,古人有相对一致的标准:菊花“究竟开于秋冬者为正,以黄为贵”清初陈淏子《花镜》中的观点。
菊花的别称很多,有近20种,女华、延年客、更生、朱赢、女茎、金蕊等,都是菊花的异名。菊花也是先秦时即进入人们生活的,《礼记•月令》中称,晚秋“鞠有黄华”;“鞠”通“菊”,意思是晚秋时节,菊开出黄花。
中华民族是最会吃的民族,作为第一美食大国,花花草草当然不能错过。古人最早认识菊花,就与菊花的食用价值有关,屈原《楚辞•离骚》中便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是入肴佳品。菊花入食多用黄、白菊,尤以白菊花为佳,杭白菊,黄山贡菊,福山白菊等都是上品。吃法也很多,可鲜食、干食、生食、熟食,焖、蒸、煮、炒、烧、拌皆宜,还可切丝入馅,菊花酥饼和菊花饺都有可人之处。
古人食菊最初多为药用,用菊花酿酒饮用,可以强身益寿。宋代才子陆游病中饮菊花酒,病好后写诗《小饮赏菊》咏菊:
“菊得霜乃荣,性与凡草殊。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今朝唤父老,采菊陈酒壶。举袖舞翩仙,击缶歌乌乌。秋晚遇佳日,一醉讵可无!”
到了汉代,菊花的药用功能得进一步认识。《神农本草经》中即称,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其别称“延年客”,即因此而来。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中就记载着:“常以九月九日取菊花作枕袋,枕头。”在这一医学经典中,用菊花做枕芯,意义在于“治头项强,不得顾视”,也就是可以治疗让当今很多人都备受其困的颈椎病。
食用到观赏
东晋著名隐士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令菊花的身价和地位暴涨,菊花从此成为中国文人赏玩的珍贵花卉。
到了宋代,菊花已由室外露天栽培发展到室内盆栽,成为“盆菊”,中国第一部菊花专著《菊谱》即为宋人刘蒙所撰。
▲ 王原祁艺菊图一 / 此图绘书画家王原祁庭院赏菊情景
▲ 王原祁艺菊图二 / 此图绘书画家王原祁庭院赏菊情景
明清时期,人们对菊花的研究更有热情,明王象晋的《群芳谱》中,记菊达270种,分为黄、白、红,粉红、异品等种类。
菊与香
菊从奈良时代传入日本作为药用,相传有辟邪祛毒的功效,在日本,菊花被赋予神圣纯洁、吉祥长寿的寓意,同时,菊花还是日本皇室的家族徽章。
香炉 / 青粒 菊紋唐草
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因此,“菊”与“刀”揭示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日本平安时代是贵族熏香的鼎盛时期,其中流传至今的六薰物,就有以菊花命名模拟菊花香气的香品:
※『薫集類抄』中六种熏物菊花的配合百分比
菊花:沉香47% 熏陆3% 丁子23% 甘松香3% 甲香18% 麝香6%
注:丁子为丁香、熏陆为乳香。制作菊花香品,香材的选择和调香比例每家都不同(或许每个人对菊花的香气不一样,也或许是调制不同品种菊花的香气),但主香的选择是一致的。
上为末,与蜂蜜、炭粉相合,揉制成丸,盛于瓷器中,埋于水边土中。春秋埋五天,夏日埋三天,冬日埋七天。
在中国传统合香中,菊花作为香花,也会用做合香的香材,陈云君先生的《燕居香语》中所列香方“一团和气”就用菊花为辅助香材。
▍一团和气 / 熏香
释名:此香宜于客厅中使用,来客交往最重和气,而此香用荷花为基,取其谐音,故名。
用香:沉香、檀香、龙涎香、苏合香、西红花、菊花、荷花、白芨
制法:沉香,挫成碎粒。檀香、苏合香打细粉。西红花、菊花都用干品打成粉。荷花取新鲜白荷捣泥。
以荷花泥加少许龙涎香溶液,置于冰箱中一经昼夜,取出与檀香、苏合香、西红花、菊花打成之粉混合成泥,加入少量白芨汁(白芨蘸水,慢慢磨于粗瓷碗、盘之上即可得浓黏之白芨汁)压成荷花形香饼,于饼正、反两面沾满沉香碎粒,阴干即成。熏、焖皆可。
▍透体麝脐丹 / 可使用丸香
川芎、松子仁、柏子仁、菊花、当归、白茯苓、藿香叶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做成香丸,像梧桐子大小。长期服用可以明目排毒,令人身香。
——《香乘》
经久不衰的菊花茶、菊花酒已是家喻户晓,在这个深秋不妨合一款菊香。让菊花在香文化里刷一下存在感。
关注微信香道:xiangdao100 发现香与生活的美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