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晨报(文/记者赵美图/回答者本人提供)18年前,16岁的杨宗宗发现了国内新纪录植物——小花鸟巢兰,成为新疆首位获得“长江科学家”称号的少年。
如今,34岁的杨宗宗的职业在旁人看来似乎偏离轨迹,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钟爱的花花草草。杨宗宗在健身馆从事管理工作,他把闲暇都交给了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攒下的积蓄,几乎全用来购买植物学专著,爬山涉水,到处收集不同的植物标本,“每一株花草,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只想读懂它们,把它们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人们了解它们。”
自幼痴迷植物,初中获封“小小科学家”
近日,记者来到乌鲁木齐市新市区马德里春天小区采访杨宗宗时,他正在家里整理植物标本。杨宗宗沉静内敛,不善言辞,喜欢借助某一本书籍或某一个植物标本,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过往。
杨宗宗的童年充满了传奇色彩。六七岁时,他就对爷爷购买的《新疆中草药手册》很感兴趣,黑白的草药图案在他眼中勾绘出一个奇妙的世界。因为识字不多,外出他常拉着爷爷的手,去树林、山间、对照绘图找草药实物。回家后,再将书上黑白的图案填上他所看到的颜色。
三年级时,得知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大量中草药知识后,他让母亲跑遍乌市和昌吉,去购买这本书。后来几经辗转最终托人在北京买到了一套《本草纲目》。因为喜欢钻研中草药方面的书籍,他经常用零花钱去药店购买中草药回家研究,10岁时,杨宗宗就已经学会给人抓药、号脉。
有一年暑假,他义务去乌市新民路大药房帮工,老中医师傅发现他精通药理知识,试着让他给一位买药的老太太号脉看病,老太太将信将疑地拿了他抓的中药,没想到一个多星期后,老人吃了他抓的中药,病情好转了,特意找到药店对他大为赞赏。
童年时代的杨宗宗曾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医生。然而,当他升入初中,跟着生物老师去野外采集植物标本时才发现,其实自己喜欢的并非中医,而是植物本身。尤其是阅读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新疆植物志》等大量书籍以后他发现,原来植物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此,他陷入探索植物世界的知识海洋里。
1998年7月,杨宗宗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乌鲁木齐后峡采集植物标本,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地,他采集到一种零星分布的奇怪植物,“它的花很小很密,萼片呈卵形,花瓣呈匙形”,他说,回家翻阅了各种植物书籍,都没有找到这种植物的文献记载。
偶然间,他发现订阅的《植物杂志》中有一篇报道国家珍稀特有植物双蕊兰的文章,这种兰花的形态和未鉴定出的那份标本非常相似。为了确认这种植物的“身份”,2000年3月,他试着给国内兰科植物研究泰斗陈心启写了一封信,并附上这种植物的标本。一个月后,陈先生回信,确认这种植物名为“小花鸟巢兰”,属于中国新记录物种。
“小花鸟巢兰是腐生兰花,它不依靠光合作用,主要以根部与真菌共生供养,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兰花,在兰科里具有相当重要的系统学研究价值。”杨宗宗说。
因为这一发现,当年杨宗宗获得全国“长江小小科学家”一等奖和5万元李嘉诚基金会奖学金,成为新疆第一个得到这个荣誉的少年。
也是这次荣誉,让杨宗宗坚定了继续进行植物研究的信念,逐渐明晰了自己钻研的方向:植物分类方面的研究。
梦想一度搁浅,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
进入高中,杨宗宗在植物学领域的学识更是突飞猛进,高中二年级,他就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荣获第一名成绩,这次荣誉,让他获得了8所大学保送资格,而他也如愿以偿地进入北京一所大学。然而,种种原因,他却和自己钟爱的学科失之交臂。
负气之下,他毁掉了自己平时采集的所有植物标本,好不容易购买收集的植物书籍也全部出售。研究植物的梦想,暂时搁浅。
大学毕业后,杨宗宗跟家人学过做生意、在健身馆当教练,甚至去软件开发公司从职员做起,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入管理层……多年下来,他在事业上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2016年,他和朋友开始合作经营健身俱乐部,手头也有了一些积蓄。
但是夜深人静独处之时与自己对话,关于植物,关于年少的梦想,在杨宗宗心里却成了一道殇。一次,在和多年未谋面的中学老师见面时,老师提问了他几个跟植物相关的问题,杨宗宗支支吾吾没有回答上来。他说:“当时我的脸一下就红了,觉得自己愧对老师对我的培养。”老师眼神里的失望刺痛了他。“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爱好!”老师的话掷地有声,杨宗宗内心深处那个沉睡的梦想被唤醒。
2013年起,杨宗宗开始向周围朋友回购自己曾经出售的植物书籍,花费上万元从国外购买了书籍充实自己的书库,同时,开始计划自己外出采集植物标本的时间。
致力植物分类,准备建一所标本馆
这两年,每年春天植物初生的季节,杨宗宗就开始外出采集植物标本。冬天,无法外出采集,他就埋头制作标本。“每天晚上10点半下班回家,开始制作植物标本,一边制作一边研究,经常忙到凌晨3点左右才睡觉。”
和中学时代不同,如今,杨宗宗不再盯着颜色艳丽的植物采集,而是对少见的或者疑难科属的植物更感兴趣。
他说,自己之所以每年春夏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去野外采集标本,就是因为自己在查阅植物学书籍时发现,有些书籍因为仅参考其他资料,缺少标本实物考证,而自己采集植物标本回来比对书籍记载后发现,书中有些描述和标本实物并不相符。“所以,植物标本的采集非常重要,否则,一些书籍中的错误信息就会继续流传下去。”
今年4月,杨宗宗在荒漠中找到被称为沙漠妖姬的砂贝母。
砂贝母,是一种生长在沙漠、荒漠中的奇特植物,因为俄罗斯分类学家仍认为其属于滩贝母属(或叫囊瓣贝母属),导致这种植物分类学地位一直存有争议。
为了弄清砂贝母是否属于贝母属,今年4月,杨宗宗和朋友驱车近千公里,来到这种植物的分布区域,他们在一片荒漠中沿路寻找了大半天,一直没有找到这种植物的踪影,春天的荒漠区冷风刺骨,就在大家准备返回时,杨宗宗凭着对植物的直觉在一片砂石地发现了它。
而今年7月,为了寻找42年前的一个国内新记录种——四裂红门兰,杨宗宗一行更是费劲周折。
他们先是驱车一千多公里到达目的地,在一位向导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穿越了密林,走过一条条冰冷刺骨的河流,走过一段崎岖的山路,才最终找到这种植物的分布地。
今年7月杨宗宗在山区找到了四裂红门兰
“这种兰科植物,国内只有一份标本,采集于1976年,之后再无发现,也没有再采集到它的标本。”杨宗宗说,寻找它,也是为学术研究提供更丰富翔实的实物材料,“它是一种非常有特点的物种,乍一看,花序部分很像一个正在坏笑的男人,有头、有脸,五官生动,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他说,这种兰花模式产地原本在欧洲、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在我国新疆仅有很小的居群分布,所以它极具特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为一名非专业学科的植物分类学爱好者,近几年,杨宗宗有时也会遇到质疑,但他没有再产生过放弃初衷的想法,“我既然喜欢植物分类研究,就对它们负有责任感,国内植物研究领域的导师们对我的影响,也更加坚定我对植物研究的执著。”他说,自己一定会坚守这份执著,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他说,这几年,他准备趁着自己年轻努力工作,争取积攒一定的财力后,专心去从事植物研究,“等我老了,我准备建一所标本馆,把我采集的标本分享给更多人,或者捐献给需要它的科研人员。”
【晨报爆料热线:0991-8801111】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