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庆人来说,能代表这个城市美丽的东西太多了。例如层层堆积的山、浩浩荡荡的河、烧得红红的火锅。
但是很少有人提到黄葛树。
是因为它不足以代表重庆?还是因为重庆人不够喜欢它?我想是因为黄葛树太低调了。除了落叶时短短几日的璀璨金黄,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枝头满绿,冠盖葱郁。它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却因为变化不多,容易被人所忽略。
或许,没有一个重庆人不爱黄葛树。它根深蒂固不惧风雨,粗壮茂盛如巴山汉子;它冠盖如伞枝叶婆娑,温婉柔情如渝水妹儿。朴实无华、沉默倔强,重情守义、兼爱无私,它早已成为重庆人为之自豪,并以之自励的精神符号。
爱入骨髓,便无需付诸言语。这世上,没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爱黄葛树。
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又称大叶榕。根深杆壮、寿命健长……这是八十年代以前的人常用的描述。八十年代后,它的介绍词中总少不了这句话:黄葛树——重庆市树。
旧时的中西南一带有这样的风俗:黄葛树只能种在寺庙里、或者公共场合。因为在《佛经》里,它是“神圣的菩提树”。于是在重庆的寺庙里,它浑身挂满红丝带,化身为许愿树。
很早,重庆人就知道黄桷树是好树:山城种植黄葛树的历史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它不仅型高优美,而且耐旱耐瘠,对人唯一索求不过栽种时的几瓢水,以后不问不顾都能长成参天大树,树龄几十上百年也稀松平常。这样的原生优势树种,自然令人喜爱。从地名称谓中便可约略知晓:黄葛桠、黄葛渡、黄葛坪、黄葛峡、黄葛沟……不一而足。
于是,在1986年那场市树的竞选中,黄葛树以绝对的选票完爆其它候选树。至此,黄葛树名正言顺地走进了山城的史书,成为重庆当之无愧的精神象征。
也许跟佛家渊源过甚,黄葛树也有劫运往来。2007年11月,有人认为,重庆要顾及国际都市的形象,就得从种植优良树种开始,比如银杏、香樟、水杉等。于是,朴实无华的黄葛树,只能一边无奈看着同族一株株倒下,一边惶恐等待明亮的斧刃降临自身……
没过多久,夏天来了。重庆的夏天是“火炉”,而黄葛树下的林荫坝儿,一向是重庆人歇凉的不二场所。可惜原本属于黄葛树的地盘上,已换上了高贵的银杏,而它们并没有像黄葛树那样,有着长青宽阔的叶片,可以提供给重庆人一点简单的阴凉。
夏天的重庆每年都得照例干旱几次,一个月不下一滴雨也时有发生。银杏、水杉虽有园丁以大量水源供养,仍难与重庆的酷暑为敌,对峙不久,便成群结队枯死倒下。这时,只有倔强沉默的黄葛树,伸枝散叶,敢于和太阳保持对视。
这场几乎“亡族灭种”的危机,最终以黄葛树从始至终的沉默,赢得了胜利。
黄葛树和重庆市民的感情,也随着天气的升温,而热烈加剧。
重庆人爱在黄桷树的荫庇下,一壶茶就能摆一下午的家常;爱那和黄桷树的根一起变老的年少时光;也爱那一句老话:前人栽下树,后人来乘凉。
在山城的岩坎间,黄葛树盘根错节,没有沃土的培植,也不见溪水灌溉,却向石缝、向天空伸出无数的板根,顽强攫取每一丝潮湿空气,每一寸容身土地。这正是巴人的特性,重庆人又怎能不爱此树?
清人王尔鉴曾赠诗黄葛树:
惟兹黄葛钟气雄,盘结块垒俨神工;
拔地本耸屹山岳,凭虚根起盘虬龙。
凡经雨露与霜雪,柯木不改排长风;
密叶灭覆暖药蔚,万间广厦青荫浓。
▲重庆画家程继光笔下的黄葛树
黄葛树于重庆的沟沟坎坎繁植,已过两百万株,百龄以上者竟有过千株,其坚韧顽强,生命力之旺盛可见一斑。无怪乎某一年,某市长第一次当选时会说:“我要像黄葛树一样扎根重庆!”其中自有一股坚毅顽强、昂然向上之意。
黄桷树有个独一无二的秉性:在何时栽种,就在何时落叶,如同存在“记忆”般。所以有人称它为“记忆之树”。而村陌之间,老百姓则喜欢把它种在路口以作路标,游子归来时,凭它能找到家乡的记忆;更有甚者,把房屋也搭建在黄葛树上,黄葛树也耿直慷慨、风雨无怨,大有辟天下寒士为己任之风。
在重庆,黄葛树不叫“黄葛(gé)树”,也不按普通话念“黄桷(jué)树”。正宗的重庆叫法是——“黄 guó 树”。
这个世界上,只有重庆人钟情这么叫,这个读音也只属于重庆人。其他地方的人,叫不出那种被眷顾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