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文案焦点】推出了新鲜的长评文章“三棵树”的枣树和榆树,今天我们的专栏推出了他的白杨。
在作者眼里白杨树是当之无愧的父亲树,它俯视着大西北恶劣的环境,始终不屈地保持着自己“伟丈夫”的风度傲然挺立;作者心中的这种新疆杨也远远超过一些人喜爱的速生杨、钻天杨。
修长挺拔、鹤立鸡群的新疆杨也有浪漫的一面,会是怎样的一番风味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白 杨 树
作者:鲜章平
在新疆,从高处俯瞰大地,那一片片整齐划一,如同田字格一般的农田,一定是兵团战士的杰作。而那田字格中的每一笔,无疑是枝挨着枝根连着根的白杨铸就。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第一次读到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时,亲切之感便油然而生,我想,如果把沙枣树比作母亲树的话,白杨树则是当之无愧的父亲树。
很喜欢这样的句子“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确实,在我生长的大西北,白杨树是最普通最常见的树种之一,和西北特有的土著树种相比,白杨树是那么卓尔不群,别的树是为了是躲避风沙的施虐,极力地往矮小里长,就连身穿的外衣也是疙疙瘩瘩,粗糙不堪。
白杨树却不,他俯视着恶劣的环境,始终不屈地保持着自己“伟丈夫”的风度,表皮光滑,修长挺拔,真是鹤立鸡群。
其实,哪一个兵团战士不是“伟丈夫”呢?他们不是为了共和国的诞生经历过血雨腥风的革命军人,就是告别家乡不远万里来到新疆这恒古荒原的热血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有一颗赤诚的心。
因为他们的到来,新疆才会有今天的勃勃生机和迷人风采。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白杨树永远是郁郁葱葱和良田为邻,或者说是为其开路,这是人们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得到的启迪,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智慧,因为新疆的风沙大,要想让戈壁沙漠变良田,必须要先种树,以此阻挡风沙,改良气候环境。我是土生土长的军垦后代,不仅目睹而且参与了植树造林、抗击风沙的劳动。
记得有一年团里开展大会战,全团上万人来到了戈壁荒滩,浩浩荡荡的队伍,惊飞了荒野里的鸟雀,野兔子慌不择路,惹得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一阵大呼小叫,追赶到最后,自然是空手而归。大人却没有我们这般闲情逸致,他们先是用麻绳拉直了行距,用石灰做标记,然后甩开膀子,埋头苦干,把地里的戈壁沙石挖出来,再把从远处运来的黄土填进去,最后载上白杨树。
等树渐渐长高了,风沙也就渐渐小了,水土流失就治住了。这样的树林,兵团人把它叫做防风林。这时候,再在一片一片防风林的间隔里种植农作物,才能确保成活。兵团团场的很多连队都是这样建设起来的。这样的壮举,从我记事起,一直到现在,从来没有间断过。
后来工作了,来到了伊宁市,这曾经是座以“白杨”命名的小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高大挺拔的白杨,白杨树下曲径通幽,到处是种满了鲜花和葡萄的维吾尔庭院。在树下流连,去造访小院,是件很令人向往的事。
可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片大片的白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楼房和笔直宽阔的柏油路。伊犁的白杨,更多是出现在文人墨客的回忆里。
我心中有些沮丧,无法确定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或许是为了表达对一个时代的纪念,人们便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为栽植的那种有着银灰色树晕,笔直挺拔的白杨叫作新疆杨。
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现在正在进行的退耕还林工程,也都抛弃了我曾经引以为豪的新疆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做速生杨的品种。据说这种树生长速度快,能很快伐了去造纸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一种叫做钻天杨,其优点也是长得快,不几年个子就窜得老高,树体能长到碗口粗细,但是禁不住狂风肆虐。一阵大风过后,便可见七零八落的断肢残体。断裂开来的树干,是空了芯的材质,绝不似新疆杨那样质地细密,坚韧不拔。
我不禁想到,新疆杨和速生杨、钻天杨,不正是我们几代人的真实写照吗?但愿我们的后代,不要成为速生杨、钻天杨,而是长成踏踏实实的新疆杨。我们的祖国,也更需要经得起风雨的新疆杨,守卫边疆。
当然,白杨树不仅仅能够为我们遮挡风雨,改善生态,这个树中的伟丈夫也有着柔情的一面。不信?可以去看看,古老的《诗经》里就有这样一篇佳作:
东门之杨,
东门外有白杨树,
其叶牂牂。
树叶茂密绿荫荫。
昏以为期,
两人相约黄昏时,
明星煌煌。
天上明星亮闪闪。
其叶肺肺。
树叶繁盛翠苍苍。
明星晢晢。
启明星儿亮晶晶。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难怪儿时经常在电影里看到,那个百废待兴的艰苦年代,满怀羞涩的革命青年总是徘徊在高大的白杨树下等待着爱情,或者在郁郁葱葱的白杨林中互诉衷肠。原来,自古以来,白杨树下就是最朴素的浪漫之地啊!
有关作者
1971年10月出生的鲜章平,笔名榆杨,新疆作家协会、兵团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第四师电视台总编辑,四师文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业余编辑《可克达拉文艺》季刊。从事文学创作30年,多年来在各类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30多万字,出版作品集《站在阿力玛里的土地上》、诗集《西部回声》(与人合著)、《热爱》等,发表网络小说《迷离》、《暗叹》等。
征文启事
自2015年【文眼聚焦】栏目开设以来,我们兵团卫视微信平台推出了许多新疆、兵团作家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在微信和文学作品相互捆绑得越来越紧,文学作品借助微信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元素的多重参与,传播势头越发生猛。相应地,文学作品也以其短小精悍独特的形式高度吻合了微信传播的特质,开始成为微信运营平台上盈利方阵里的的“内容为王”。当文学作品和微信完美邂逅,必是一场场丰盛的文学盛宴。
所以呢,为传播正能量文学作品,讲好实现中国梦的故事,小编在此热烈欢迎全国的作家多多为我们投稿(请投邮箱1505774274@qq.com),丰富我们平台的内容,也让更多的读者沉浸到文学气氛当中去。
编辑/何晓花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