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水稻病害】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工具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

世界稻谷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其中我国是世界稻谷播种面积第二、稻谷产量第一的国家。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对夺得水稻高产至关重要,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用药推荐的文章,希望对稻农朋友有所帮助。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用药一览表

病虫害药剂及用量防治对象用药时期
播种前拌种剂拜耳高巧60%吡虫啉FS200-400ml/100kg稻蓟马、稻瘿蚊、驱鸟、防鼠播种前拌种,拌种完毕后2-3小时播种
先正达锐胜70%噻虫嗪FS100-300ml/100kg稻蓟马、稻瘿蚊、驱鸟、防鼠

先正达亮盾 2.5%咯菌腈+3.75%精甲霜灵FS 18.75-25ml/100kg恶苗病、根腐病

先正达艾科顿28.08%噻虫嗪+0.66%咯菌腈+0.26%精甲霜灵FS300-450ml/100kg恶苗病、根腐病

富美实好年冬35%丁硫克百威FS10-12g/kg稻蓟马、稻瘿蚊、驱鸟、防鼠

恶苗病先正达亮盾2.5%咯菌腈+3.75%精甲霜灵FS18.75-25ml/100kg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秧苗期、分蘖期、
苗叶瘟巴斯夫欧博12.5%氟环唑SE40-50ml/mu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各部位均会受到侵染发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以下几种(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 3 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3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短纺锤形、棱形或不规则小斑,灰绿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霉层,严重时成片枯死。北方稻区多不发生苗瘟。(2) 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有差异,根据病斑形状、大小和色泽的不同,可分4 种类型。(3) 节瘟、叶枕瘟: 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早期发病可造成白穗。叶枕瘟发生在叶片基部的叶耳、叶环和叶舌上。初期病斑灰绿色,后呈灰白色或褐色,潮湿时长出灰绿色霉层,可引起病叶枯死和穗颈瘟。(4) 穗颈瘟、枝梗瘟: 发生在穗颈部和小穗枝梗上。(5)谷粒瘟:发生在谷粒的内外颖上。秧苗期
白叶枯病20%叶枯唑WP100-125g/mu;72%农用链霉素WP10-20g/mu;4%春雷霉素WP22.5-36.7g/mu水稻白叶枯病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水稻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秕谷和碎米多,减产达20%-30%,重的可达50%-60%,甚至颗粒无收。一般籼稻重于粳糯稻,晚稻重于早稻。秧苗在低温下不显症状,高温下秧苗病斑短条状,小而狭,扩展后叶片很快枯黄凋萎。病株叶尖及边缘初生黄绿色斑点,后沿叶脉发展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秧苗3-4叶期或拔秧前3-4天、分蘖期、拔节孕穗期
细菌性条斑病20%叶枯唑WP100-125g/mu;72%农用链霉素WP10-20g/mu;4%春雷霉素WP22.5-36.7g/mu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简称细条病,属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初为沿叶脉扩展的暗绿色或黄褐色纤细条纹,宽 0.5-l.0mm ,长 3.0-5.0mm ,后病斑增多并愈合成不规则形或长条状枯白色条斑,对光观察,病斑为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愈合而成。病部产生较多细小的深蜜黄色菌脓,严重感病稻田远望一片金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病斑可以在叶面的任何部位发生。发病严重时,稻株矮缩,叶片卷曲。秧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
霜霉病拜耳银法利6.25%氟吡菌胺•62.5%霜霉威盐酸盐SE60-75ml/mu水稻霜霉病,又称黄化萎缩病,属真菌病害。秧田后期出现症状,分蘖盛期症状显著。病株矮缩,叶色淡绿;叶上生黄白色的小点,圆形或椭圆形,常连成线状;孕穗后病株显著矮缩,株高不到健株的二分之一。叶片短而肥厚,心叶黄白色,有时弯曲或扭曲,不易抽出,下部叶片逐渐枯死。叶鞘受害略显膨松,表面有不规则的波纹,有时产生皱折或扭曲。病株分蘖减少,一株感病,其余分蘖全部感病。穗畸形,不能正常抽出,穗小而不实,有时小穗退化为叶状。秧苗期
纹枯病燕化迈露迪10%噻呋酰胺•10%吡唑醚菌酯SC30-50ml/mu纹枯病属真菌病害。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叶片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有时造成“串顶”,。湿度大时,病部长有白色蛛丝状菌丝及扁球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菌核,菌核以少量菌丝联结于病部表面,容易脱落。高温、高湿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分蘖期、拔节孕穗期
稻瘟病拜耳拿敌稳25%肟菌酯•50%戊唑醇WDG15-20g/mu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各部位均会受到侵染发病。根据其发病部位可分为(1)苗瘟: 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3 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3 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短纺锤形、棱形或不规则小斑,灰绿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霉层,严重时成片枯死。北方稻区多不发生苗瘟。(2) 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盛期发病较多。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
胡麻叶斑病燕化迈露迪10%噻呋酰胺•10%吡唑醚菌酯SC30-50ml/mu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尤以叶片最为普遍。芽期发病,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湿时,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染病 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枝梗发病,病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瘪谷。后期受害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谷粒质脆易碎。潮湿条件下,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此病易与稻瘟病相混淆,其病斑的两端无坏死线,是与稻瘟病的重要区别。秧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
螟虫先正达福戈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WDG8g/mu螟虫一生分为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只有幼虫阶段才蛀食稻茎。二化螟幼虫身体淡褐色,背部有5条紫褐色纵线。三化螟幼虫黄白色或淡黄色,背中央有一条绿色纵线。三化螟以幼虫蛀食水稻,在苗期和分蘖期蛀茎形成枯心苗或蛀入叶鞘、使被害处出现黄褐色条斑,形成“枯鞘”。如在孕穗期蛀茎,形成枯穗;抽穗后蛀茎,穗茎节受害时形成“白穗”,使产量受损;形成“虫伤株”,造成的损失较轻。螟蛾白天隐伏在禾丛间或草丛间,夜晚活动,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水稻分蘖和孕育期产卵较多,初孵幼虫先群集于叶鞘内为害形成枯鞘,以后蛀茎形成枯心等,老熟幼虫在稻茎内化蛹。秧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
稻纵卷叶螟先正达福戈20%氯虫苯甲酰胺•20%噻虫嗪WDG8g/mu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自北而南一年发生1~11代;南岭山脉一线以南,常年有一定数量的蛹和少量幼虫越冬,北纬30°以北稻区不能越冬,故广大稻区初次虫源均自南方迁来。成虫有趋光性,栖息趋荫蔽性和产卵趋嫩性,适温高湿产卵量大,一般每雌产卵40~70粒;卵多单产,也有2-5粒产于一起,气温22-28度、相对湿度80%以上,卵孵化率可达80~90%以上。初孵幼虫大部分钻入心叶为害,进入2龄后,则在叶上结苞,孕穗后期可钻入穗苞取食。幼虫一生食叶5-6片,多达9-10片,食量随虫龄增加而增大,l-3龄食叶量仅在10%以内,幼虫老熟多数离开老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孽嫩叶上结满茧化蛹。稻纵卷叶螟发生轻重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适温高湿情况下,有利成虫产卵、孵化和幼虫成活,因此,在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猖獗。分蘖期、 拔节孕穗期
稻曲病拜耳拿敌稳25%肟菌酯•50%戊唑醇WDG15-20g/mu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稻曲病以预防为主,最佳时机一是全田1/3以上茎秆最后一片叶子全部抽出,即俗称“大打包”或者“大肚期”时用药(约距出穗时间7-10天左右),此时正是病菌的初侵染高峰期;二是破口始穗期,一般提前3-5天用药。
穗颈瘟拜耳拿敌稳25%肟菌酯•50%戊唑醇WDG15-20g/mu水稻穗颈瘟是稻瘟病的一种形式,发生在水稻穗颈部位。穗颈瘟初期形成褐色小点,扩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最适温度25~28℃,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h。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孢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时晴时雨、早晚有云雾以及结露条件下,病情扩展迅速。
稻蓟马陶氏益农艾绿士6%乙基多杀菌素SE10-20ml/mu稻蓟马生活周期短,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多数以成虫在麦田、茭白及禾本科杂草等处越冬。成虫,常藏身卷叶尖或心叶内,早晚及阴天外出活动,有明显趋嫩绿稻苗产卵习性,卵散产于叶脉间,幼穗形成后则以心叶上产卵为多。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耳、叶舌处,更喜欢在幼嫩心叶上为害。7、8月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生为害;秧苗期、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是蓟马的严重为害期。秧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
稻飞虱燕化扫飞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WDG6-12g/mu稻飞虱,昆虫纲半翅目飞虱科害虫。俗名火蠓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常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

内容节选自《水稻市场调查》(作者: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药效部 田胜),用药推荐仅供参考。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