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展示了西部引进的优秀图画书后,我们不是也应该告诉自己艺术和文化吗?
去年,苏宝首次展出《步辇图》,整个北京沸腾了。
我还专门带娃近距离感受过。为了让娃对这个画感兴趣,我提前查好了资料有所准备。但让人尴尬的是,我们排队2小时,看画5分钟,给娃讲这幅画的内容时,娃的反应也一般,仅仅是看完5分钟,没有任何触动。
《清明上河图》之虹桥险象(局部)
前段时间,故宫发出消息,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为了庆生,明年9月份,故宫将第五次展出《清明上河图》。
记得上一次展出的时候还是2015年,虽已过去4年,但排队六七个小时的场景仿佛还在眼前。
5年后,我们终于又等来一次近距离接触国宝的机会,但这次我在犹豫,带娃去,还能点燃起娃对名画的热情和兴趣吗?
好在故宫的朋友寄了本《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给我。
不看不知道,这本书居然用《桯(tīng)史》里记载的《十三郎》的故事将“天下第一名画”《清明上河图》整个串联起来了。还是以娃喜爱的绘本形式展现,简直不要太惊喜。
▲翻开前几页,娃就能跟着十三郎的视角,快速地沉浸到画中。
这么有故事情节,难怪娃在短时间内,就能对这幅名画感兴趣。
我上网一搜,原来历史上确实有“十三郎”这个人,他本名王采,是北宋神宗年间副宰相王韶的小儿子。五岁那年元宵节,他跟随家仆外出游玩,不料竟被贼人掳去,后来他凭借智慧、冷静、见识,不仅自己成功脱逃,还帮助朝廷将贼人擒获。
这个故事500年后明朝凌濛初著的《二刻拍案惊奇》也有专篇记载。
现在你大概知道这本书的奇妙之处了吧。十三郎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一千多年前北宋神宗年间的京城汴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时间、地点基本一致。
《清明上河图》可以真实再现《十三郎》故事发生时的场景,而《十三郎》的故事也赋予这幅传世名画更强的可读性。
加入了“十三郎”这一传奇有趣的故事后,《清明上河图》就不再只是一幅画。而是变得“活了起来”,一切画面上的人物、事物,都变得真实亲近起来,娃就更容易理解了!
当传世名画里的街道、城墙、800多个人物在娃的脑海里穿梭,怎能不激起娃对名画的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娃的艺术品位与人文学识。
▼独家发售期 限量2000册 ▼
原价¥108,现诗享价仅要¥79.8
眼前这个绘本,是一位画家爸爸历时八年,反复临摹《清明上河图》,寻找到的一种给娃的艺术启蒙方式:用故事引路,用绘本的形式展示名画。
它也是国内鲜见的好看又好玩的有关名画的科普绘本。
绘本的正面(主体部分),是《十三郎》的故事。
(请横屏观赏)
▲作者将《清明上河图》作为绘图部分的基架,将十三郎的故事融入进去,完整地再现了这一传奇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一次全面解读。
主体的背面,是《清明上河图》的原作节选,还有书中涉及到的北宋珍品画原作。
▲孩子不仅能读到故事,还能欣赏到原画。
此外,随书附带有一本《给孩子的101个解读》。
▲独家解读《清明上河图》中暗藏的101个画面细节,帮助娃更好地读懂这幅名画。解读部分一一标注了编码,方便娃对照原画作!
这本书从创意到创作,还得到了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前主席玛丽亚、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基金会主席亚当娜的指导创作。
包括故事情节的推倒重画、美编的版式结构的全新设计,印厂的反复调整试纸、打样、做假书、调整尺寸等。
能花费如此长时间制作这么一本书,一方面因为它本身工艺(经折装)复杂,另一方面也是这本书难得和专业。通过这本书,找到对的那个打开娃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那扇门。
考虑尽可能在一本书里,要涵盖到娃理解《清明上河图》所需的内容。在阅读时,这本书完全可以想象成一个纸上播放的高清大电影。
影片的主场景由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搭建。多处历史镜头取自李公麟的《五马图》、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等传世名画。
当然,优秀的电影必定离不开出色的演员!比如娃跟随“十三郎”故事巧遇到的“四大路人”:胡商、行脚僧、货郎和眼药郎。
下面这幅画面中有一位来自西域的胡商,正在倚门卖马。
别看他在这个故事里是个路人甲,但他大有来头,他的原型来自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由于《清明上河图》原作中的胡商身高不足一寸,五官服饰多有简化,对于娃来说,很难辨认。遂依据《五马图》,高清再现了胡商的装束,帮助娃理解《清明上河图》原画作。)
再比如,画面中出现的行脚僧,他的装束非常奇怪,但不难看出他与敦煌遗画至宋代作品中的货郎形象一脉相通。
于是该绘本中出现的行脚僧(货郎),形象便来自北宋苏汉臣的《货郎图》。
这些名家大师手笔“潜藏”在扣人心弦的故事画面中,娃在看书的过程中,即便不是去深究,也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汴梁城中的喧闹繁华、人声鼎沸。
书中的人物服装、景物、兵器、器皿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进行过查证。
例如,你可以看到当时官宦人家的陈设,各种家具、装饰器物的摆放、造型、质地,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
墙壁上设有古代建筑中典型的“八边形窗户”,假山翠竹隐于墙后,宛如一幅素净的画。
作者精湛的画工,也为娃接触传统艺术和美学提供更容易入门的通道。
初拿到这个绘本时,我只觉得娃看着故事细细观赏完名画也就过去了。实在没想到娃居然还看到了更深的意义。
娃跟我讲他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想别人没想到的》(沪教版),文中画师给三个徒弟就出了这么一道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更多的骆驼?
而这个问题,娃刚好在《清明上河图》绘本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清明上河图》中有一队穿城而过的骆驼。如下图,右边城外的骆驼露出前半身,左边城里的骆驼露出半个后尾,就是这样“一匹”不完整的骆驼,其实带来了视觉上的联系,既联通了城里城外,又用遮挡视线的城墙省画好多骆驼。
而这种看似偷懒的做法,践行的则是中国画讲究的笔断意连。这次第,怎一个“巧”字了得!
当然,在版式布局方面,我也给娃指出了它的艺术构思,娃也能够很快明白,并现场又指出一处实例:
现存的《清明上河图》卷高24.8厘米,雄伟的城楼顶天立地,将画面分为城里城外,又用一队骆驼将城里城外串联了起来。
同理,《清明上河图》卷长528.7厘米,其中半卷景象中横卧一条汴河,但画家巧妙地用一座虹桥连接两岸,使得分裂的两岸又合二为一。
这种“构图格局疏密有致,节奏韵律富有章法”,还只是概括了《清明上河图》的冰山一角。
如果能以此东方艺术瑰宝为模板,锻炼娃的观察力、艺术鉴赏力,那么这种“鉴宝”的意义非同一般。
希望娃们跟随十三郎,一同荡漾在《清明上河图》中。毕竟,传世之作的精华,是娃们了解中国人文底蕴、历史发展、社会演变等诸多学科的窗口。
为了让故事连贯不被打断,也为连续展示这幅长卷,这本《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特别难得地采用了咱们中国传统的“经折装”。
这种中国独有的装帧方式,可以将《清明上河图》“折”在绘本中,巧妙地通过“画里藏画”,实现一书两用。
另外,书页印刷也十分精美,留作收藏也是很有价值的。
▲120g高阶映画特种纸,让纸张柔和又富有韧性。
▲文字部分采用印金工艺,让娃能够直接触摸到古典贵族气质。
有了这本书,娃就像拆礼物一样,一步一步走向惊喜,把中国传世名画看懂、读透。
提高娃艺术品味,就买这版
《清明上河图 十三郎》绘本
原价¥108,诗享价仅要¥79.8
现独家发售期 限量20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