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描述了7400多种两栖动物,其中蚯蚓目Gymnophiona (206 sp)、尾目Urodela(695 sp)。),无尾Anura (6554SP。)有灯。其中有尾巴和蚯蚓,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除了Plethodontidae的部分属种外,有尾类物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地区。北美地区是有尾类生活的集中地区,绝大多数科都在北美地区有分布。中国已知3科15属30多种,其中小鲵科和蝾螈科属种较多,还有隐鳃鲵科。有尾目是两栖动物中最不特化的类群,终生有尾,有四肢,幼体与成体比较近似。有尾目有水生的,也有陆生和树栖的,有些水生成员还终生保持幼体形态(童体)。有尾目的个体差异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如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身长可达2米,而最小的墨西哥的一些索里螈Thorius sp.身长不到3厘米。
有尾目包括的科以及物种数量:
Order: Caudata有尾目 (695 sp.)
Family: Ambystomatidae 钝口螈科(37 sp.) (包括陆巨螈科Dicamptodontidae)
Family: Amphiumidae两栖螈科(3 sp.)
Family: Cryptobranchidae隐鳃鲵科 (4 sp.)
Family: Hynobiidae小鲵科 (66 sp.)
Family: Plethodontidae无肺螈科(453 sp.)
Family: Proteidae洞螈科(8 sp.)
Family: Rhyacotritonidae急流螈科 (4 sp.)
Family: Salamandridae蝾螈科 (116 sp.)
Family: Sirenidae鳗螈科 (4 sp.)
两栖动物的成体和幼体的形态特征即外部、内部构造等,是鉴别科、属、种的主要依据,特别是骨骼特征是确定属以上分类阶元的重要依据。有尾目成体的外部特征,根据该目的分类检索常用的形态特征和术语进行简单的描述。
有尾目检索分类基本量度和外部形态特征如下:
图1.有尾目成体基本量度(山溪鲵属;来自费梁等,2005)
1.全长(自吻端至尾末端),2.头长(自吻端至颈褶),3.头体长(自吻端至肛孔后缘),4.头宽(左右颈褶间最宽处),5.吻长(自吻端至眼前角),6.眼径(与体轴平行的眼的长),7 尾长(自肛孔后缘至尾末端),8.尾高(尾部的最大高度),9.尾宽(尾基部的最大宽度),10.上眼睑,11.鼻孔,12.口裂,13.唇褶,14 颈褶,15.肋沟。Ⅰ、Ⅱ、Ⅲ、Ⅳ分别表示指和趾的顺序。其中3、7、13、15是比较主要的特征。
有尾目的常用分类检索术语包括:犁骨齿(vomerine teeth)、囟门(fontanelle)、唇褶(labial fold)、肋沟(costal groove)、尾鳍褶(tail fin fold)、角质鞘、垫(horny cover)、卵胶袋或卵鞘袋(egg sack),童体型或幼态成熟(neoteny)。
犁骨齿:着生在犁腭骨上的细齿,其齿列的位置、形状和长短均具有分类学意义。
图2. 有尾目口腔犁骨齿、内鼻孔和舌形态(左:小鲵科,中:蝾螈科,右:Hynobius nigrescens)
图3. 挂榜山小鲵(Hynobius guabangshangensis)和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犁骨齿示意图
囟(xìn)门:指颅骨背壁未完全骨化所留下的孔隙。位于前颌骨与鼻骨之间者称前颌囟;位于左右额骨与顶骨之中缝者称额顶囟。
图4.囟门的示意图。从左到右依次为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
唇褶:颌缘皮肤肌肉组织的帘状褶。通常在上唇侧缘后半部,掩盖着对应的下唇缘。如山溪鲵、巴鲵等属物种。
图5. 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 londongensis和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
肋沟:系指躯干部两侧、位于两肋骨之间形成的体表凹沟。
图6. 肋沟示意图,义乌小鲵(Hynobius yiwuensis;左)和蓝尾蝾螈(Cynops cyanurus;右)
尾鳍褶:位于尾上(背)、下(腹)方的皮肤肌肉褶襞称做尾鳍褶;在尾上方者称为尾背鳍褶反之为尾腹鳍褶 不同于无尾目蝌蚪的膜状尾鳍 在尾上方者称为尾背鳍褶,反之为尾腹鳍褶。不同于无尾目蝌蚪的膜状尾鳍。尾鳍褶有尾背鳍褶和尾腹鳍褶。
图7.尾鳍褶情况。盐源山溪鲵(Batrachuperus yenyuanensis;左图),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右上图)和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右下图)
角质鞘、垫:一般指四肢掌、蹠及指、趾底面皮肤的角质化表层,呈棕黑色,如山溪鲵。其中还有角质爪,指四肢指、趾末端黑色角质锐爪,如爪鲵。
图8.角质垫、鞘和角质爪。角质垫:龙洞山溪鲵Batrachuperus londongensis(左上)和西藏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角质爪:爪鲵Onychodactylus fischeri和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
卵胶袋或卵鞘袋:成熟卵在输卵管内向后移动时,管壁分泌的蛋白质将卵粒包裹后产出,蛋白层吸水膨胀形成鞘袋状物,卵粒在袋内成单行或多行交错排列。
图9.卵带形式。普雄原鲵(Pseudohynobius (Protohynobius) puxiongensis;左),东北小鲵(Hynobius leechii;右上)挂榜山小鲵(Hynobius guabangshangensis;右下)
童体型或幼态成熟:指性腺成熟能进行繁殖 但又保有幼体形态特征(如具外鳃或鳃孔)的现象。
图10.童体型特征。织金瘰螈(Paramesotriton zhijinensis;红色箭头示童体型特征:鳃迹)和红瘰疣螈(Tylototriton verrucosus;无童体型特征)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从水到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