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吃种子
为什么中医要强调“养五谷”?五谷子,植物的种子,种子子,植物的精华。
中医饮食营养学认为,植物、动物的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一样的。最精华的东西,都含在种子里。而且种子本身的蛋白质结构,和其他部位的蛋白质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当你把种子里面的这些物质能量,转化成自己的精气神,所消耗的自身能量是最低的。如果你吃别的部位,还需要再去消耗自身的能量,所以吃种子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说,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子,而且其他的东西只是下饭的。因此,不能把主客颠倒了。
现在的人吃饭都是吃肉、吃菜,不吃或少吃主食,这样其实是不符合我们身体需求的。
五谷养何处
说了这么多,那么五谷到底是什么呢?要想详细了解五谷,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寒、热、温、凉和归经。对应我们的肝、心、脾、肺、肾,我们需要吃的种子分别是麦、黍、粟(小米)、稻、菽(豆子)。
虽然,吃五谷是没有问题的,但也不能盲目吃。因为五谷分别对人体不同的脏器有不同的补益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地学习一下:
肝气虚时,要多吃麦,尤其是莜麦
莜麦是一种对人体很有益处的谷物。莜麦跟燕麦不一样,莜麦需要满足“三熟”。
所谓三熟是指:第一,它本身是成熟了的;第二,它要经过炮制,用火炒一遍;第三,需要再把它蒸熟,所以莜面的火性、温性特别大,因此肝气虚寒的人吃点莜面是很好的。
在内蒙古和晋北,人们吃莜面、吃黄米糕,都是一种传统,能抵御当地的严寒风霜,这也是由当地的地形、气候条件决定的。我小时候在大同,冬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是经常的事儿,而独特的饮食结构使我们能够抵御当地的那种严寒。
肝火旺的人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吃食,荞麦。荞麦寒,北京人吃荞麦是和羊汤配着吃的,要不吃进去之后就会凉,胃里不舒服。
心火旺时,要多吃黍
当一个人心火特别旺,整天欲望强烈、兴奋得睡不觉,就应该多吃一点黍。
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黄黏米,就是大黄米;还有一种是秫,指高粱。我偏向于认可后者的解释。
脾气虚,要多吃粟
最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五谷就是小米。很多人跟我说小米是凉的,这是互联网上的答案,其实小米是温性的。
但是如果你喝的小米稀粥太稀了,就容易引起排尿频繁。因为小米稀粥的味道是甘淡的,甘淡的东西就比较利尿。所以很多人吃了小米稀粥后,上厕所很勤,这是因为伤着肾了。
于是,人们就又想到了吃炒米,炒出一点儿焦苦的味,平衡一下本身的甘淡。其实,这就像我们喝白开水容易排尿,放点儿苦的茶叶,喝完就生津是一样的。
真正的小米粥就是指那种稠稠的,不是汤汤水水的东西。孕妇产后喝的小米粥,还要把小米上面的米精米油熬出来,那是最滋补的。
肺气虚时,要多吃稻
种稻子,首先需要水。而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稻子的产地主要在南方,叫水稻。东北产的稻子也不错,但水稻寒性比较大,好多人吃完之后就容易产生胃酸。那如果我们想吃东北大米,又怕大米寒会导致胃酸怎么办呢?其实向要在焖大米的时候,往里面加点儿带辛温之气的孜然或者桂皮,就可以平衡大米的寒气了。
常见的稻米包括:粳米、糯米、糙米。
粳米,得秋天之气最重。我们日常所食基本都是这种稻米。种得最晚,收得最晚,得秋天金气一秋凉之气最重的那种米。有一个叫白虎汤的药方,是清肺热的,里面就会用到这种叫粳米的大米。为什么叫白虎汤呢?取的是夕阳西下,热量消减的趋势。中医认为“白虎”代表西方,对应着秋天凉爽干燥之气。以白虎命名,形容本方的解热作用迅速,就像秋季凉爽干燥的气息降临大地一样,一扫炎暑湿热之气。
糯米,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少。糯米特别黏,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含量少,我们常用这种稻米来制作黏性小吃。稻米越糯,口感越好,所以就需要人们去捣糯米,而糯米越打越黏,就越不好消化。
《伤寒杂病论》里有一个药方叫桂枝汤,药方的后面有一个方后注,里面提到了服用桂枝汤的时候要“禁生冷,粘滑”。什么叫生冷粘滑?生的、冷的我们都知道,比如水果,冷饮什么的;“粘”就是指糯米这样性质的食物;“滑”就是指像香蕉这样的食物,香蕉性味甘寒,吃完容易拉肚子,具有滑肠的作用。
糙米,是指带糠的、放在水里还能发芽的稻米。糙米是稻谷脱去稻壳,但是是内保护皮层完好的稻米。通俗地讲就是剥了壳、没剥皮、带糠的、把它放在水里还能发芽的稻米。现在的人其实很有必要吃点儿糠,因为我们吃了太多的精米,以至于很多人的胃越来越娇弱。
肾气虚时,要多吃菽
补肾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人都说补肾需吃豆子,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把一把地抓着豆子吃,于是就有人打豆浆喝。事实上这么个吃豆子法,吃多了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腹中胀气,放屁恶臭。这是为什么呢?把豆子成豆浆只是好消了,但还是不好化。
豆子的正确吃法是做成豆腐吃,并且最好吃卤水点的豆腐。豆腐本身磨得很细,而且既营养又美味。
此外,补肾吃豆腐、酱豆腐、臭豆腐,或者吃腐竹,都是最好的选择。但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痛风患者是不宜多食豆制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