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潮流时尚

【序齿排班】序齿:年龄大的人坐前面

文|孟秋(博雅小学教堂播音员)

前几个故事讲的是与头发有关的汉字,讲的是头发上的五官,我们给大家讲的是“眼睛”、“从”、“鼻子”、“耳朵”、“耳朵”。

我们从上往下,今天该讲嘴巴了。嘴巴里面有什么呢?嘴巴里面有牙,所以这一讲我们给大家讲三个和牙有关的汉字,“牙”、“齿”,还有“穿”。

一、牙:口腔后面的大牙

我们先看这个“牙”字。大家看,这是“牙”的古文字形体。这个字在金文中,上面一个牙,下面一个牙。这个字很可能取象于动物的獠牙,两个牙紧密相扣,咬得死死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形体。这是《说文》里的小篆,这个字显然是从金文发展并且规整而来的。

那么许慎是怎么解释牙的呢?《说文》说牙是“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牙是牡齿,这两个齿怎么样呢?“上下相错”,也就是上下紧紧地交错着。

这里头有一个问题,什么叫“牡齿”呢?“牡”就是过去的大公牛。公牛的体型很大、很健壮,于是就引申出“大”的意思。比如“牡丹”,“丹”是红色,“牡”就是大,所以牡丹最开始的意思就是大红花。牡齿不是一般的牙,它是大牙。今天我们说牙,一般说门牙,指的是我们(口腔)前面的牙,后面那些似乎叫齿。但是在古代恰恰相反,牙指的是后面的大牙,所以叫做牡齿。

二、齿:门牙

那么说到“牙”,它和“齿”是相对而言的。为什么说“牙”指的是后面的大牙,“齿”指的是前面的门牙呢?大家一看“齿”的古文字形体就非常清楚了。

我们看,这是甲骨文中的“齿”,一张嘴,里面有几颗凋零(殆尽所剩无几)的门牙。你觉不觉得很奇怪,古人的门牙好少,这个字才有两颗,是不是古人造字的时候,懒得画那么多门牙?不是的。我们看甲骨文中有各式各样的“齿”,一颗牙、两颗牙、三颗牙,这颗牙还坏了,长在嘴唇外面了。

甲骨文中各式各样的“齿”

1.茹毛饮血弄坏了古人的牙

甲骨文中的“齿”最多的只有四颗(牙)。这说明古代没有牙刷,没有牙膏,没有牙医,而且他们的饮食,所谓茹毛饮血,他们的饮食加工非常的不充分,有的时候肉也很难煮熟。所以古人的牙的健康情况其实是很差的,古人的牙经常是坏的。我们说“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因为牙不好,所以古人的寿命也比较短。所以看到这个“齿”字你就知道,在古代无论是男孩、女孩,他们的牙都不怎么样。有时候你看到一个非常帅的小伙子、非常漂亮的小姑娘。但是(他们)不能笑,一笑,就是这个样子,就是缺牙的样子。

2.古人认为,齿的实质是骨头

我们看“齿”,看甲骨文的形体就清楚,这个字指的是前面的门牙。这个字发展到《说文解字》,从一个象形字变成了形声字。《说文解字》的“齿”和我们今天“牙齿”的“齿”就很像了,它是繁体字“齿”的直接来源。你看这个字,下面是一个“口”,里面有牙的形状,上面添加了一个“止”,“止”是它的声符。所以这个字是一个形声字,下面像齿牙的样子,上面是声符,“止声”。

《说文解字》对“齿”的解释——里面有一个比较生僻的字——“口龂(yín)骨也”。这个“龂”其实就是咬,就是嘴里用来咬的那个骨头。他认为齿的实质是骨头。

3.屐齿和梳齿

牙和齿,严格来说是有区别的。齿指的是前面的门牙,牙指的是后面的大牙。但是如果笼统地说,牙和齿也没有什么区别,都指的是我们口中的牙,就这么几颗牙也没有必要一定把它区分开。

齿指的是牙,所以那些像牙一样齿牙交错的东西,古人也用“齿”来指称。比如说古代有一种鞋子叫做“屐”,今天有一些木拖鞋,或者是日本人穿的那个鞋就是这个屐。底下一道一道的木头,就像牙一样,那个叫做屐齿。还有梳子,梳子中间一道一道又隔开的,那个叫做梳齿。

4.“应怜屐齿印苍苔”

我们小的时候应该学过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个“不值”不是说不值得,而是没有碰到自己的朋友。他说什么呢?“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这位诗人有一颗非常纤细的、非常柔软的心灵,他对于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存在都心存关爱。他穿着木屐,会觉得于心不忍,为什么呢?我这个木屐,这个硬硬的像牙齿一样的鞋,踩在苍苔之上会不会把苍苔踩疼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诗人的柔情。

5. 唇亡齿寒,马齿徒增

“齿”是牙,所以古代养牛养马的时候,牛和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年生出一颗牙,所以人们怎么样去判断牛和马的年龄呢?就去看它们有几颗牙,数牙齿来辨别它的年龄。古人叫做“马齿”。所谓“马齿”就是马牙,马牙指的是马的年龄。在《春秋榖(gǔ)梁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晋国的国君晋献公想要攻打虢国,虢国和晋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于是晋国就去向虞国借路。借路的时候给他(虞君)送上宝贝,送上美玉,送上宝马,送上一匹千里马。这时虞国的大臣(宫之奇)说:我们和虢国的关系是互相帮助,相互依存。他用了一个成语,跟牙齿有关,叫做“唇亡齿寒”。虢国就像我们的嘴唇一样,我们是里头的齿。嘴唇坏了,牙齿就会首先觉得寒冷。这里的齿指的就是门牙。

晋国假道伐虢示意图

但是虞国的国君没有听他的,喜欢这个玉璧,喜欢美玉,喜欢千里马,就收下了礼物,(并且)借路给晋国。结果晋国把虢国攻打下来之后,马上回兵灭了虞国,之后把当初送给虞君的马和玉璧都拿回来。(回来以后)跟晋献公汇报,说东西我们都抢回来了,璧还是这样,但是马齿加长,马的牙增多了。也就是说变化在于马变老了。我们看这个故事里头的典故都和“齿”有关。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6.序齿

齿是用来计算马的年龄的,它也可以计算人的年龄。在过去排座次的时候有一个规矩,叫做“朝廷序爵,乡党序齿”。在朝廷里头谁的地位高谁在前面。但是在乡里乡亲聚会的时候就要“序齿”。“序”是排列,“齿”是牙。不是说比谁的牙多谁在前面,而是谁的年龄大谁坐在前面。所以序齿就是按照年龄的长幼排序。这里的齿指的正是人的年龄。

三、穿:老鼠打洞

讲完了齿我们再看一个由牙组成的字,那就是“穿”,“穿”这个字我们看,上面是一个“穴”,下面是一个“牙”。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用牙来打洞。所以《说文解字》说,“穿,通也,从牙在穴中”。就是洞穴中的某一种动物,用牙来把这个洞穴给打通。这是什么动物?小朋友们一定能猜到,这个其实就是老鼠。

所以“穿”这个字,把一个东西穿过去,它其实取象于老鼠打洞的形体,这也就是《诗经·周南·行露》说的,“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老鼠没有牙?否则我的墙壁是怎么样被打通的?由老鼠打洞造了这个“穿”字,穿过、穿透、横穿、纵穿,这里的“穿”一开始都和老鼠密不可分。小小的老鼠,它用牙打洞的特点,也进入了我们的汉字。

总结: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今天给大家讲了“牙”,讲了“齿”,讲了“穿”,我们的重点是“齿”。“齿”在古代指前面的门牙,它和人的年龄、动物的年龄都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要知道,小朋友将来和爸爸妈妈、和家长一块儿出去玩,上车的时候谁先上呢?我们要让老年人先上,让爷爷奶奶先上车。这种规矩叫做序齿。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