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农业社会,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
而农业生产活动,受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自然区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不违农时,为此,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中国的传统历法,也就是俗称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中国农历是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月,参考太阳回归年为一年的长度,并且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来确定的,反映的是季节的变化,是我国在农耕社会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指导策略,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预知气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霜降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就是太阳达到黄经210°时,约在寒露节气之后15天,是秋季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最后一个节气,一般每年在公历10月下旬,2018年10月23日为今年霜降节气。
今日霜降
霜降节气是一个气象学意义上的节气,字面上理解就是到了“霜降下来”的时节,意味着天气变冷,初霜开始出现。“霜”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 指露点低于 0℃ ) 以下,从而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霜冻一般出现在晴朗夜晚过后的寒冷早晨。当然,霜降节气并不是说我国到处都已出现霜降,此时主要是指我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黄河流域以北天气转冷,而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还相对暖和。
霜降
霜降节气主要对应的是黄河流域的初霜,而东北地区则在9月左右已见初霜,而越往南方,初霜时间越晚,到了长江流域地区,初霜多出现在12月左右,而南岭以南地区则鲜有霜的出现。霜降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危害是比较大的,民间有“霜降杀百草”的说法,被霜打过的农作物往往会发生减产,此时应该做好田间的保温工作。
霜降田野
霜降时节刚好是我国各地的深秋时节,此时气候通常干燥,容易出现“秋燥”,在养生方面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苹果等水果,此时也适宜食用栗子,达到养胃健脾的功效。霜降时节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有吃“红柿子”的习俗,各地对于吃柿子有不同的说法,有说吃了柿子在冬季嘴唇不会开裂,有说吃了柿子冬季不会感冒流鼻涕,多是一些美好的寓意。
霜降吃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