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原创」谱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篇章——2021年云南省社科联第4期学术沙龙综述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COP15)将在昆明举行,为认真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关于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云南省社科联最近将于2021年举办第四届社会科学技术沙龙。沙龙专家学者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洪河哈尼梯田的区域生态担当”这一主题,就生物和文化多样性保护、洪河哈尼梯田的生态文化价值和意义、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将文化景观视为活态的生态和文化系统

生态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生态与文明的关系时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你善待环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会专家认为,哈尼梯田不断创新绿色发展路径,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典范。

红河哈尼梯田的活态保护,是整个遗产保护的核心。早在2012年通过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就贯彻了活态保护的理念,即把红河哈尼梯田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进行活态保护。2015年,红河州地方政府还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传承学校”,培养哈尼梯田的民族文化传承和管理专业艺术人才。红河哈尼梯田活态保护的理念既涉及物质文化遗产,也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涉及整个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红河哈尼梯田非常好地保证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其“文化生态”是当地民众原生态优质的生态文化,这种文化寓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娱乐消费、生活习惯之中,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在文化上的表达。

与会专家表示,对红河哈尼梯田来说,应继续积极探索生态经济化、经济绿色化的有效路径,着力打造生态和经济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哈尼梯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保护好现在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实现梯田的可持续化发展,努力建成全国“两山”实践示范区,探索出在世界文化遗产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经验,为世界梯田保护贡献梯田经验、云南智慧。

如何完成进一步的突破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和积极履约者,中国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高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这一切,对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如何抓住机遇完成进一步的发展突破?与会专家建言献策,给出多重建议。

要从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入手。保护好红米、杂交水稻白米、紫米、竹子、棕榈树、樱花等绿色产品,建设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绿色美、生态美的核心基地。

要回归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让当地人觉得自己的文化不是落后的、原始的生活方式,而是代表着一种原生态、可持续利用的生活方式。只有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与觉悟,才能激发他们保护红河哈尼梯田的内生动力。

要进行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相关立法制度设计。如何把红河哈尼梯田纳入到国家公园为主体保护地的整个体系里边,在制度设计里面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红河哈尼梯田占据了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是世界生态湿地系统,将为我国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开发上,要把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结合起来,一起发力,以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要在科技力量方面寻求更多支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去减轻传统劳动强度,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

“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既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题,也是人类对未来的美好寄语。红河哈尼梯田的区域性生态担当,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这提醒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向全世界讲好美丽云南故事、谱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篇章,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云南经验,贡献云南智慧。

云南理论网记者 龙敏飞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