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到中国人尊敬的女性。因为她勇敢淳朴。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曾经,有一部在央视热播的古装电视剧《花木兰传奇》十分精彩,该剧甚至一度登上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率第二名。剧中共有两名角色让人印象颇深,他们分别是花木兰与谢弃尘。艾东饰演的谢弃尘是一位拥军百万的将领,这一人物在艾东的演绎下十分生动。
艾东在拍摄前夕,曾仔细揣摩过谢弃尘这一角色,艾东本人甚至表示:“编剧在剧本中将谢弃尘这个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作为一名专业的表演者,我不能毁了谢弃尘的形象,所以,每一天我都会找时间研究剧本,揣摩这个角色的处境、地位、思维。”
不得不说的是,剧本中,谢弃尘与多伦因骏马相识相知,又因赠马义结金兰,但是,乱世却使得两个人不得不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这段铁血男儿之间的豪情被艾东与郭品超完美演绎。二人私下多次仔细研究,最终,将剧中的这段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成为剧中的经典桥段。
谢弃尘在剧中是一位手握军事大权的将领,虽说拥军百万,但是,谢弃尘始终对国家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为了能为大家展现一个真实的谢弃尘,笔者从许多渠道挖掘出这一人物的原型,可惜,并未从资料中寻找到关于谢弃尘的蛛丝马迹。
所以,谢弃尘可能只是《花木兰传奇》编剧虚构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中并未有过这样一位大将军。这里我们就有一个疑惑了,既然,历史上并没有谢弃尘其人,那么,花木兰是不是也是后世文学家虚构出来的形象呢?
花木兰因一首《木兰辞》家喻户晓,又被各种文学影视作品争相演绎,但是,史学界对于她的真实姓名、祖籍甚至出生时期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可以说,各方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关于花木兰的姓氏,有些人说她复姓木兰,还有人说她姓朱。
明朝时期的文学家徐渭在作品中说:“花木兰姓花,其父是一名预备役的军官,木兰上有大姐木莲,下有弟弟花雄,加上母亲袁氏,共一家五口。”虽说这种说法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徐渭的作品毕竟只是戏剧,不能作为史实。
明朝过后,关于木兰的作品被后世文人不断“再创作”,而花木兰这一艺术形象也在文学家们的添砖加瓦中日渐丰满。清康熙年间的《黄陂县志》曰:“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 …假男子代父从军,… …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
时至今日,关于木兰的剧本遍布京、越、昆曲、黄梅戏等二十多种戏剧形式中,其中,以常香玉大师的《花木兰》最为经典。由于流传太广,所以,花木兰这一形象逐渐在民间“根深蒂固”,老百姓们觉得历史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位女英雄。
那么,花木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呢?
流传最广的版本为:木兰生于北魏太武帝时期,当时由于战乱全国征兵,花木兰为了让自己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毅然决然的装作男丁参加战争,并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在战争结束后,朝廷决定表彰英勇的花木兰,却被她婉言拒绝了。
第二种说法则是:木兰生于隋恭帝年间,这种说法出自清朝文学家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同样是替父从军的桥段,不过,在褚人获的笔下却有了更巧妙的表现。花木兰在战场上建立了赫赫战功,在与窦线娘作战时失手被俘。
窦线娘在擒获花木兰后发现这名骁勇善战的大英雄居然是女儿身,所以,与其结拜为姐妹。之后,窦建德兵败,窦线娘请求木兰能够帮窦建德给罗成传信,木兰在送信途中经过家乡探望父母,不料这时竟被可汗得知这位花将军竟然是女人,所以要宣召木兰入宫。
性情刚烈的木兰不从,将窦线娘的信件交给了自己的妹妹代为传达,拔剑自刎以名节。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且民间流传的木兰故事版本甚多,除了前文提到的两种外,尚有:韩姓木兰、魏姓木兰、任姓木兰等。
虽说,故事迥异,但是,这些故事中描绘的全都是巾帼英雄木兰。
与《木兰辞》同一时期的乐府歌词通常源于朝廷御用文人之手,还有一部分是从民间故事中采集而来,很明显,木兰的故事属于后者。所以,《木兰辞》并不一定带有乐府歌词“写实”的特点,否则,史书中定会出现关于这位传奇女子的蛛丝马迹。
讲到此处,对于木兰究竟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笔者亦有自己的答案,那就是:一代女英雄花木兰确有其人,但是,她的故事并不属于哪个朝代、哪个阶级,而是属于广大的黎民苍生。木兰的孝顺、忠诚、勇武,都是我们中华女性共有的美好品格。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参考资料:
『《木兰辞》、《隋唐演义》、《黄陂县志》、《花木兰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