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里把沙的颜色比作“雪”,把月的形状比作“钩”。再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夸张。“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里把“舟”缩小,说成只有一片树叶那么大。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桃花潭水的深度夸大,说成有千尺深。
3、拟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惜”、“爱”两字把“泉眼”、“树阴”说成具有人一般的心理活动。再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设问。“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先自问“不知谁裁出”,再自答“二月春风”。
5、反问。“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里表达的意思是十分肯定的,即“不在于多杀伤”。再如:“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6、对比。“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陶尽门前土”的砖瓦匠“屋上无片瓦”,而“十指不沾泥”的剥削者却“鳞鳞居大厦”,两者对比十分鲜明。再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对偶。“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对仗十分工整。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8、双关。“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的“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当时的社会上醉生梦死的奢靡之风。
9、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前两句用夸张手法极言楼高,由此产生丰富想象“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或shiwen_xuexi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