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中,一位少女战士扛着斗笠昂首前行,温柔而坚毅。1930年,他们拿起武器投入了充满血和火的解放斗争,诞生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妇女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三团女子军特务连,也就是著名的“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前后存在了500多天,参与大小战斗50余次,巾帼不让须眉。斯人已去,精神永存;战功镌刻,后人铭记。正如雕像碑文上强调指出的:“不怕牺牲,英勇杀敌,为琼崖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
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合作抗日,同仇敌忾。进入琼崖工农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迎面就是一尊琼崖抗日独立队战士的全身铜质铸像,战士手握长枪、背着弹夹,目光坚毅,铸像基座正面刻有徐向前的题词:“琼崖抗日先锋。”
采访团一行聆听讲解
1938年12月5日,在此进行的云龙改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琼崖的胜利。从此,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采取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方针,成为琼崖抗日先锋的中流砥柱。
红旗漫卷海角天涯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海南岛上保卫祖国。”一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传遍大江南北,在熟悉的歌声中,采访团一行拜谒海南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圣地——五指山,体悟五指山人民那段英勇斗争的历史。
采访团来到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1946年,当国民党四十六军悍然撕毁“双十协定”,琼崖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中共琼崖特委开辟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使得白沙、保亭、乐东这些有着悠久革命传统的旧有根据地连成一片,也对海南人民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50年3月5日,四十一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加强营的799名战士在师参谋长苟在松的带领下强渡琼州海峡,在经历了激烈战斗后,他们成功突破国民党军的海岸据点,同琼崖纵队接应部队会合,转进五指山区。这一行动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正式吹响了解放海南岛的冲锋号,更意味着海南土生土长的红色队伍在依托五指山根据地艰苦斗争二十余年后,成功同兄弟部队会师,迎来了革命胜利的曙光。
如今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已经被建设为山清水秀的纪念园区,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曾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无数共产党员同海南工农群众用汗水和鲜血构筑起的坚强堡垒。
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采访团一行站立在陵园广场,不远处,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的综合性纪念碑高高矗立,上刻“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纪念碑整体像一支乘风破浪的帆船,船体正面雕刻有渡海部队、琼崖纵队解放海南英勇作战的场景和简介。
当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举国欢庆之时,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却仍被国民党残军占据。1950 年 4 月 16 日,解放军海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解放海南岛战役正式打响,17日,登岛部队强力突破“伯陵防线”,随即纵深挺进,横扫全岛。5月1日,海南岛全境彻底解放。面对琼州海峡的天堑和拥有 50 艘舰艇、20 多架飞机的 10 万余国民党守军,解放军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气和决心,用简陋的帆船战胜了敌人的铁甲军舰,书写了一段海南登陆作战的传奇。
采访团在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聆听讲解
站立在烈士陵园中央,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阵阵涛声,这里长眠着一万八千多名烈士,大部分烈士牺牲时的年龄都不过20岁左右。当年他们洒下热血的这片战场,天蓝、海碧、椰风依旧,在这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临海冲天,深海探索引领科技前沿,博鳌亚洲论坛成为联结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桥梁……七十余年沧桑巨变,吾辈之躯,自承先辈之志,绘就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新画卷,烈士如泉下有知,当足以欣慰。
瞻仰革命遗物,缅怀革命先烈。每一件红色物品都记录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每一份泛黄的画面都承载着一份特殊的历史使命。在仰观先烈事迹的过程中,采访团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心中伟大的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自今年4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追寻先烈足迹#微话题阅读总量达5.4亿,讨论量增至5.6万,各平台视频播放总量已突破33亿次。活动最终将评选出50部机构推选优秀作品、50部个人创作优秀作品、50家优秀组织者。万里征程,始于起步,追寻先烈足迹,还在等什么,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