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油的来源、去向和危险
张高明
第一,我知道的废油
在食堂,当听说你吃的食物是用含有废油成分的油炒的时候,我相信你的第一反应是感到恶心,食欲完全消失了。(大卫亚设)。
地沟油,这个沉重话题,这个让中国人蒙羞的话题,经过国家连续几年的严厉打击后,最近几年似乎已经淡出了公众话题。但作为资本逐利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还是有必要来谈谈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笔者第一次听说地沟油。大约是在2011年冬天。一天晚上,有位实力不错的企业家在北京请我吃晚饭,不经意间谈起了这个话题。他说如果告诉我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来,我都没有心思吃饭了;他神秘地告诉我,制作地沟油的工艺其实很简单;他开玩笑地说,他自己也想弄一台设备去制作地沟油,那个设备无非是一些蒸煮,过滤,脱色的简易设备而已,制作出的地沟油竟然以假乱真,专业仪器都检测不出来。地沟油是个暴利行业,从那次聊天中我才得知,制作地沟油的原料,是来自餐馆里的厨余垃圾(泔水)。泔水以前是被农民拉去喂猪的,后来各地不让用泔水喂猪了,餐馆的剩饭菜就有了新用途。
笔者亲眼见有人捞餐馆地沟表面的浮油,是2013年的初冬季,是在北京一所著名的985高校校园里面。那是一家人气火爆的餐馆,其角落与一片绿地相连。笔者无意中见到下面的一幕:一辆很漂亮的面包车停在绿地旁,面包车上下来一个漂亮的女孩子,装作等人;一会面包车的后背箱打开了,一个男的,非常迅速地打开机器,餐馆外地下管道里的表层泔水就神秘地吸收了。至于他们抽走做什么,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原料是几乎没有材料成本的。
几年前的北京街头,笔者还可以看到一些机动三轮车,或者卡车到餐馆去拉成桶的餐馆泔水,其时间约在晚上十点左右,我驱车在同一个地方就遇见过几次。最近几年,这些流动在餐馆之间的泔水车不见了,可能政府加大了打击力度,大城市的地沟油产业被取缔,或者躲到乡下去了。
笔者有几次从一家工厂经过,空气中飘散令人窒息的臭味。司机告诉我,那是搞地沟油的。还有一年,曾亲自看见某餐馆进油料,那个油没有正规的品牌,用非常粗糙的塑料桶装,估计是地沟油。笔者将过程拍了下来。流动人口多的地方,最容易受地沟油污染。有一个司机告诉我,他就亲自拉地沟油到高速公路的服务区。
我们在野外出差,最怕吃到地沟油。西南某著名的国道沿途不少餐馆,以川菜为主。2015年夏天,我们租越野车沿该国道考察,就餐时总感觉到饭菜的油不对,腻乎乎的。我本能地感觉到,我们可以遇到地沟油了。为了防止继续吃到含“地沟油”的油,我安排学生采购花生油放在车上,到餐馆让他们用我们自己带的油,菜钱照付。如此下来,师生们明显感觉到菜的口感不同了。我们用最原始的保护措施,成功躲避餐馆里的地沟油。
从理论上讲,经过多年政府多年的严厉打击,地沟油应当得到有效治理了,可遗憾的是问题似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地沟油产业可能从大城市转移到了乡村。不久前,笔者与某地公安系统的领导聊天,他告诉笔者他们接到举报,有餐馆偷用地沟油。公安机关查获了物证,也扣留了人。遗憾的是,工商局送检样品检测,结果竟然是合格的油,与市场上的正规油的指标相差无疑,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放人。随着地沟油制作的工艺不断改进,地沟油的标志成分,是难以用现代化的仪器检测出来的。
二、什么是地沟油
狭义的地沟油,泛指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如回收的食用油、反复使用的炸油等。地沟油最大来源为,城市大型饭店下水道的隔油池。地沟油是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不法分子对其进行加工,摇身变成餐桌上的“食用油”。从那里捞取大量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经过一夜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价销售,重返餐桌。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却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
广义的地沟油可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俗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一定次数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有需求就有市场。我曾考察过一下餐馆,随机问他们,餐馆的剩饭剩菜是怎么处理的?如有人上门来收,是餐馆给对方钱?还是对方来买剩饭剩菜?答案竟然是后者。这就说明原本为垃圾的餐馆泔水,还是有商业价值的。
一般地,地沟油有五大流向:一是酒楼→收集者→酒楼、餐馆(低价购买)→顾客餐桌;二是作物生产矿山选矿捕收剂(新技术),这种利用方式无可厚非;三是养殖场购买了作为牲畜饲料,但存在草食动物食用肉食成分问题;四是给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这种途径也似乎没有大的问题;五是高速公路、工厂和学校食堂
,有些采购商为了高回报,多拿提成,公共食堂成立地沟油重灾区。
政府近年来加大了打击力度,明目张胆的地沟回餐馆可能在大中城市消失了,但偏远地区或者乡镇级别的餐馆或者人口流动性很大的餐馆,地沟油或许并没有绝迹。
三、地沟油的危害
说起地沟油对人体的危害来,其实从掏取和制作过程就开始了。掏地沟油是见不得的人的活,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刚掀开井盖时,气味是异常难闻的,其挥发物对人体有害。在炼制“地沟油”过程中,动植物油经污染后发生酸败、氧化和分解等化学变化,会产生对人体有重毒性的物质,砷就是其中的一种。
“地沟油”的制作过程注定了其不卫生,其中含有的大量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一旦进入人的肠道,轻者会引发腹泻,重者则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肠胃疾病。
“地沟油”中混有大量污水、垃圾和洗涤剂,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所有的“地沟油”铅、砷含量严重超标,而食用了含铅量超标的“地沟油”做成的食品,则会引起剧烈腹绞痛、贫血、中毒性肝病等症状。一旦使用砷量超标的“地沟油”后,会引起消化不良、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
令人作呕的炼制过程,是地沟油毒素滋生的原因。“地沟油”是从酒店、餐馆收来潲水(泔水、残菜剩饭等)和地沟油进行加工提炼,去除臭味而流到食用油市场的,一般不会100%地给人吃地沟油,不法分子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在好油里销售。潲水油中含有黄曲霉素、苯并芘等毒素都是致癌物质,可以导致胃癌、肠癌、肾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当然,有些非法地沟油企业,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造将这些有害物质去除,能够瞒过仪器检测,即使如此,地沟油对人体的巨大危害是不争的事实。
四、媒体曝光的地沟油案件
2008年以来,江苏淮安某饲料油脂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卞某等,购买相关设备并招聘相关技术人员及生产工人,大量购进餐厨废弃油脂生产“地沟油”销往粮油市场,共制售“地沟油”1000余吨,案值近900万元。
2009年以来,山东济南某油脂工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建立两条生产线,大量购进餐厨废弃油脂等原料,以生产饲料油、油酸、硬脂酸等产品的名义生产“地沟油”,主要销往省内外一些粮油经销企业。现已查明,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500余吨,案值1300余万元。
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山西侯马某有限公司临汾公司总经理张某等人,先后40余次从山东某油脂公司购进“地沟油”,掺入棉籽油等正规食用油后,以桶装、壶装等形式销往粮油市场。该案共销售“地沟油”400余吨,案值320余万元。
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间,河南某油脂有限公司从山东济南某生物有限公司购进“地沟油”,经与正品食用植物油按一定比例勾兑后销售。该案共制售“地沟油”近8000吨,案值6400余万元。
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重庆某油脂有限公司某饲料油脂厂将大量饲料混合油,以每吨750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给“重庆某油脂有限公司”。警方现场调查发现,“地沟油”在这里完成粗加工,进行简单脱色、去臭工序,“地沟油”部分流向该厂的油脂经营部;其他则流回重庆的食用油企业。
2010年4月以来,四川眉山某畜禽食品有限公司,大量购进用餐厨废弃油脂加工成的“饲料混合油”,按一定比例将正品食用油掺入到“饲料混合油”中,销售给餐饮企业、食品加工摊点。该案共制售“地沟油”2000余吨,案值1700余万元。
2010年7月以来,吉林长春某饲料油脂厂犯罪嫌疑人周某等大量收购火锅油等餐厨废弃油脂生产“地沟油”,销往粮油市场。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80余吨,案值150余万元。
2011年3月,浙江宁海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接到群众举报,有一伙人在各饭店高价收集餐厨废弃油脂,疑为炼制生产食用油。浙江省公安厅组织专门力量,先后5次赴山东、河南等地进行深入侦查,初步查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
2011年7月中旬,公安部统一部署,先后组织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开展集中行动,成功捣毁济南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河南郑州某粮油商行等利用地沟油生产、销售食用油“黑窝点”6个,查获非法生产线2条、地 沟油炼制的食用油100余吨、已灌装假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32名。
2011年3月,重庆市九龙坡区某村,一个叫“马厂”的废弃的养猪场里,几个陌生男子频繁出入,搬来锅炉、砌起灶台,每天烧煮从村外拉回的潲水。4月20日,镇派出所民警获悉后,在养猪场内将老曹等6人抓获,由此查获西南地区最大规模“地沟油”案件。涉案“地沟油”2000余吨,案值1700余万元,抓获涉案人员84人。
2011年6月以来,江西南昌某生物柴油公司大量收购餐厨废弃油脂生产“饲料混合油”,销往广东省东莞市某饲料制品经营部,经深加工后,假冒食用油销给东莞市某食品公司、粮油批发市场经营户。该案共制售“地沟油”1600余吨,案值1300余万元。
2011年9月13日,中国公安部发布消息,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了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生产销售“黑工厂”、“黑窝点”6个,抓获32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3200余吨。
2012年1月9日,为确保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通知强调,对“地沟油”犯罪定罪量刑时,要充分考虑犯罪数额、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及其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程度、恶劣影响等。
2014年9月,台湾 “食药署”与各县市卫生局出动1361人次,总计稽查食品工厂、夜市、摊贩、供饮食场所等5797家次。查明强冠公司提供的下游235家业者,出货问题油数量为782公吨;下游厂商总计971家,卫生局稽查已掌握问题油品流向645公吨,其中封存油品数量为142.1吨,制成问题产品共136项,下架封存回收数量为216.4吨。
此次行动,台湾“食药署”涉嫌地沟油的企业,厂商几乎遍及台湾全岛,诸如盛香珍、味王、好帝一、陆仕、欣冠、奇美、味全、祥有味、品高、忆霖、犁记等众多知名企业、百年老店赫然在列。问题油品还流向许多小吃店、路边摊等。台湾媒体以“全岛沦陷”形容此次地沟油事件的恶劣影响。当前,大量涉事产品已下架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