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起源”是公历元年。它最初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6世纪。
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教士们把任何事情都附会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有一位名叫狄奥尼西的教士,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且狂热地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
这个主张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把狄奥克列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且将此纪年法在教会中率先使用。
到了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精确度很高,在当时属最先进的历法,在国际通用,故称公历。而由教士们提出的耶稣诞生那年的年份,正式定为公元元年(中国大约处于西汉末,王莽执掌朝廷大权的平帝时期)。耶稣未出生前称为公元前。
我国古代一般以皇帝的年号来纪元。有的皇帝在位期间年号较多,如汉武帝刘彻的年号有建元、元光、后元等高达11个之多。
到了明清两朝,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如朱元璋年号洪武,在位期间称为洪武xx年。清朝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在位期间称为乾隆XX年。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后,建立中华民国。仍用民国纪年。至今,一些上了年纪,八九十岁的老人们,还是常说我是出生于民国ⅩX年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采用了世界上通用的罗马历—公元来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