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蒙田说:“哲学思考是学会死亡。”加缪28岁的时候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要不要自杀。”2020年4月,在纽约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纽约神学院大学教授西蒙克里奇里说,新冠疫情的特殊本质是:病毒可能无处不在,但赤裸裸的肉眼看不见,成为照亮现实的框架。(威廉莎士比亚,温斯顿,《现代科学》前情提要)。
小病毒都能打垮我们,但我们是有思想的芦苇,我们的尊严来自于知道自己会死。(萧伯纳,Simon Critchley,2020)(SIMON CRITCHLEY,2020)但是,西方有哲学家对死亡持虔诚和遥远的态度“自由的人很少想到死亡。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陌生的沉思。”(斯宾诺莎,2014)孔子的“未知生,如何知道死亡?”和差不多。
斯宾诺莎300多年前出版的代表作《伦理学》为什么流传至今?他神秘命运多舛的人生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迪?
2 《伦理学》各章的要点
荷兰哲学家瓦鲁赫斯宾诺莎(1632-1677)去世后出版的《伦理学》是他最长(13年)、倾注心血的最系统的著作,提出了一系列根本问题,例如世界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世界?我们的感情是如何与之相关的?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该怎么行动?他的巨大任务是通过一系列抽象的定理和定义,通过一系列论证,最终使人神魂颠倒,揭示人类知识、情感心理机制和自由全貌。这种证明始于对形而上学和神学的抽象讨论,其间涉及心灵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行为论,最终陷入对伦理学的具体讨论,解释人类自由是什么,展示全面的人类生存哲学。
就像几何论文一样,《伦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和欲望都是线、面和身体的问题,书籍结构精密,由自我手指的定义和命题联系在一起,共五个部分,明确认识的本质存在本质和上帝的概念,人运用智力获得自由。
命题是斯宾诺莎要表达的思想,证明是解释说明,还反映了首演、讽刺和幽默的“解说”段落。全书可以说是两种风格的结合。有刻板的数学和微妙的讽刺。
第一部分《论信》是对实体、客观世界的考察。他认为,真实观念是正确思想的出发点和方法论的前提。他激进地指出,上帝和宇宙实际上是相同的、具有无限属性的单一实体。他所说的实体、神和自然是平等的,可以相互改变。
在第二部分《心灵的性质和起源》中,斯宾诺莎用身心平行一元论代替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人类与一般的“自然物”不同,不仅有广泛演绎的“肉体”,还有可以思考的“灵魂”。正是这种神性的光辉使人拥有“存在的力量”,使人能够根据“理性”的指导获得自由。(邓安庆,2019年)
第三部分“情感的起源和性质”描述了实体的属性和风格,体现了实体内外的规定、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他把三种原始的情感欲望、幸福、痛苦、爱、恨、怜悯、同情、勇气、恐惧、希望等都与他们相关联。
第四部分《人的奴隶或感情的力量》和第五部分《理智或人的自由》主要说明人性和自由,自由是必然的认识。自觉顺应自然是自由的。不自觉地被自然的必然性吸引是被迫的。就是奴隶。约翰f肯尼迪,《自由名言》)自由是“用理性抑制情感,管辖情感”的话,摆脱情感的奴役,与对永恒真理的爱一起,导致最高的幸福。(自由)伯纳德肖。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不是狭义伦理学,而是包含“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广义伦理学。是天空(神学)的本体论和地面(实践)的伦理学的结合。斯宾诺莎的“哲学”和“伦理学”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同一性关系。
斯宾诺莎认为,在人类尊严被必然性统治的世界里,作为自由人能够活着摆脱奴役状态。(威廉莎士比亚,尊严、尊严、尊严、尊严、尊严、尊严、尊严、尊严、尊严)伦理学如果不处理这个主题,就没有理论性,也没有现实性。难怪黑格尔说,如果不能理解斯宾诺莎的“本体论”的伦理含义,那么“斯宾诺莎主义或根本就没有哲学”!(邓安庆,2019年)
3瓦鲁赫斯宾诺莎
如果不理解哲学家本人,如何理解哲学家回答人生问题时到底想说什么?斯宾诺莎是历史上最重要的犹太哲学家之一,是现代所有早期哲学家中最具独创性、最激进、最引起争议的人,是1632年出生于阿姆斯特丹的犹太家庭。
24岁时,思想激进,背叛宗教,被逐出阿姆斯特丹西班牙裔犹太社区,一位批评家称他的著作是“恶魔本人在地狱捏造的”。(Steven Nadler,2018年)
斯宾诺莎最大的特点是追求自由和智慧。他哲学中最大胆的元素是那个神的概念,他的神不是人们可以祈祷的。
祷的上帝,也不是用来表达崇敬或寻求安慰的上帝。斯宾诺莎不赞同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而是相信只有一种物质:无限的、永恒的、必然存在的上帝或自然,人类心灵和身体是一回事。人们花费自己的生命盲目地追求所谓好东西根本就不可靠,难怪《伦理学》第四部分的标题是“论人的奴役”。(Steven Nadler, 2018)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由人就是满足于对自我、上帝和自然的真正了解,体验到对上帝的智慧之爱是最高程度的善,是平等和心绪宁静。
难怪英国哲学家罗素说斯宾诺莎的“对神理智的爱”就是“对永久性内容的愉快思辨,是智慧的关键,指的就是“人类生活之外的东西,非个人的和人类之外的目的,如上帝或真理或美。”(John R. Lenz,2019)
斯宾诺莎说“爱你的同胞,公正和慈善地对待他们”是“真正宗教”的根本内涵,其他一切都是迷信,难怪他坚决反对灵魂不灭的迷信观念,在《伦理学》的最后一部分花费大量篇幅显示你死了之后,你就死了。(Steven Nadler, 2018)
在斯宾诺莎看来,迷信扎根于激情,而人的两种最强大的激情是希望和恐惧。迷信是虚假的信仰,更可怕的是,它还能充当政治控制和迫害的工具。思庐edit
《伦理学》中描述的理性生活能将我们从非理性激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激情滋养的迷信,实现真正的自由。正因为如此,斯宾诺莎在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之前几个世纪就成为获得解放的犹太人的原型和哲学英雄。(Steven B. Smith,2016)
不过就他本人历经苦难且在年仅44岁时就因为肺结核而死亡的悲惨经历而言,很难说他的人生是幸福的。正好相反,他成为“盲目运用不受约束的智慧最终导致自己毁灭”的典型,来警告年轻人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他是个聪明的学生,人们祝福的孩子,他的名字当然意味着“祝福”,但这个被误导的年轻人却以本特(Benedictus保佑和祝福的意思)之名被同胞逐出教会,被咒骂、谴责,甚至被虔诚的基督徒痛斥,悲惨死去。让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历史作为对你们的警告,姑娘们,不要询问错误的问题,那是非常危险的。”(Hillary Putnam, 2006)
4 《伦理学》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意义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以其晦涩难懂而著称,但正如上文所说,该书是其哲学的代表作,集形而上学和从形而上学、神学、心灵哲学、认识论、心理学、行动理论于一身,是哲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也是不同领域的学生需要批判性解读的人文社科类经典。
他的很多观点在17世纪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当今时代的我们来说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解析斯宾诺莎〈伦理学〉》这本书属于“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致力于以批判性思维解读这本经典,不仅包含原著的内容摘要,还深入探讨原著的学术渊源、思想观点和历史影响,并客观分析其受到的赞誉和批评,力求让读者对原著的历史成就和不足之处有全面的认识。
通过训练分析、评估、阐释、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和理性化思维等批评性思维技能来帮助读者学会思考,运用和挑战著作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它们。
作为英汉对照双语读本,该书对于或受困于外语水平或受困于思想水平的各专业学生有特别的好处,既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加深对翻译的理解。
5 结合道家思想,对比阅读和思考
如果读者可以阅读斯宾诺莎《伦理学》的中译本(贺麟译),同时将《伦理学》置于西方哲学和中国道家哲学对比研究之中,我们应该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认识。
比如,斯宾诺莎的观点“宇宙不在乎人类”就可以和老子《道德经》第五章的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比分析或者贺麟的名言“斯宾诺莎和王阳明两人都算作是“致良知”的哲学家,不过一个偏重道德的致良知,一个偏重科学的致良知。”斯宾诺莎的心灵与自然的一致很容易令中文读者联想到天人合一,物我无分的熟悉境界。
我们在阅读《伦理学》时候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东方有道,西方有上帝?道和上帝有什么差别?这些差别如何反映在各自的文明中?为什么人类拥有不同文明?
将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犹太教将人凌驾于自然之上进行对比的意义何在?人究竟是地球上的寄生虫还是动物的典范?是和谐相处还是支配控制?如何实现道与上帝的和解、人与自然的和解、不可言喻性与可言喻性的和解?(崔英镇,2018,第227页)
与此相呼应,汤一介说中国文化推崇的“普遍和谐”观是“天人合一”的基本命题和“体用一源”的思维模式的产物,包括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自身内外身心的和谐,是儒、释、道三家共同的思想旨趣。”
陈鼓应在采访中说,儒释道包容,西方排他。道家为中国哲学注入了四种精神:宽容胸怀,个性尊重,齐物精神、异质对话。他说,“二十世纪以来,以‘道’为核心的中国文化跟以‘Logos’为中心的西方哲学,从怀特海到海德格尔,开启了东西方异质对话的通道。
庄子的宇宙视野最能和全球化视域相应,庄子的自由精神跟齐物思想则最具现代性的意义。老庄倡导的虚、静、明等,有助于我们与过度的物质追逐拉开距离,反思人生的走向。
庄子像一面镜子,映照现代人心灵的浮躁与紧张。如果我们在阅读《伦理学》时与道家哲学进行对比研究,可能更清楚认识东西方文明各自的优缺点,更好处理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过好自己的人生。
来源:摘编自《解析斯宾诺莎〈伦理学〉》(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吴万伟
●斯坦福教授:为什么很多人名校毕业,却终身碌碌无为?
●南大教授:如何避免写论文不是像作文就是像社论?
●北大副教授反思: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这十六个经典哲学问题,你和哲学家的回答相同吗?
●敷衍的表情包背后,是当代人无处不在的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