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一明
我很幸运地参加了今年5月和7月分别由国教举办的“第十六届海外汉语媒体研修班”和“第十一届海外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活动。
国侨办每年都会举办许多针对海外华人华侨的回访交流活动,这两个活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活动中的收益不仅是实地了解了中国各地的情况和多场非常精彩的讲座,更重要的是能与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上百名海外华人交流,分享各国各地的故事与文化,极大地开拓了眼界。在此感谢国侨办对海外华人的用心和关怀。
过去我一直在生活在迪拜,和迪拜的华人朋友交流,或者回到中国,与国内的朋友谈迪拜的故事,但这一次,交流的对象是来自迪拜和中国以外的世界华人,在接收到庞大的信息量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迪拜之于世界,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迪拜的华人与世界的华人,会有什么不同。
7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在北京开幕。国务委员杨洁篪接见全体代表,与大家合影留念,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土豪国"的标签难以揭去
由于参会华人来自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我们初次见面打招呼的普遍方式是先问:"你来自哪个国家?"甚至常常会忽略对方的名字,直接以"国家"命名对方。有一次我去外面觅食的时候,偶遇的同伴对我喊道:"嘿,'迪拜',你去哪里?"这虽然怪异,但却很有意思。
因为我的名牌上写的地区是"阿联酋",当我对大家说我来自阿联酋的时候,不少人会一脸黑人问号表情,仿佛努力搜寻记忆中一个叫阿联酋的地方,而后我补充"迪拜",这个关键词好像打通了对方的任督二脉,让他们看起来豁然开朗。虽然我已经知道迪拜这座城市比它的国家阿联酋更出名,却没有想到居然会出名那么多。以至于之后我直接说"我来自迪拜", -- 一切行云流水。好在阿联酋还有迪拜,活动中还有来自苏里南、汤加、密克罗尼西亚等国的华人朋友,真不知他们是如何向对方解释的。
大家对迪拜的印象,大致不出所料。"有钱人很多"、"土豪国"、"奢华"已经深入人心。有人问我迪拜收入的问题,有人问我养狮子的事情,甚至还有人问我阿拉伯人是否用石油洗澡(这个脑洞也是很大的)。另外迪拜的伊斯兰属性,也是不少海外华人会问起的点。
我也会每次都解释一遍,迪拜的"有钱"是相对的、"土豪国"是有营销成分的、"奢华"是观光性的……幸好大家没有提当年火爆一时的乞丐问题,省下了我很多嘴皮子。作为迪拜媒体从业者,我有很大的一部分工作,是还原一个真实客观的迪拜,为迪拜这个名词添加注释,消除外界对这座城市的许多误会。但海外华文媒体实则处在一个被边缘化的尴尬位置,主流媒体们挥一挥手,一个"主流的迪拜"便被打造出来,我们的小笔杆子可无法将它回炉重造。
当然,一个壕而多金的迪拜无伤大雅,是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的两厢情愿,这层外衣唯一的缺点只是有那么一丁点不客观罢了(并非捏造事实),却可以让我在把"阿联酋"换成"迪拜"后,消除对方的黑人问号脸,还获得了不少谈资。
7月13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 华裔杰青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等与参加论坛的华裔青年代表合影
中东的中心与世界的边缘
在中东,阿联酋是毫无疑问的金融和经济中心,迪拜更是中东不可取代的一个中心城市,甚至在中东都就找不到另外一个接近于迪拜国际化发展的城市。生活在阿联酋的华人,我们理所当然为它的成就而感到自豪,但若放到世界版图中来,阿联酋虽然是中东的经济中心,却是世界的政治小国,处于主流之外的边缘地带。
就海外华人构成,可以分为三大块,东南亚华人,西方华人和第三世界华人,前两者才是海外华人的主流。东南亚华人基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庞大的华人社群,尤其以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为盛,现在年轻的东南亚华人许多已经是第三代第四代,甚至有第六代。而西方华人则共同拥有西方文化洗礼下的集体回忆。无论是东南亚华人还是西方华人,他们大多已经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在许多国家,华人甚至已经开始参政。
然而即便是在第三世界华人中,阿联酋华人也是比较年轻的一支,80年代才开始有所活动,2000年以后才逐渐形成成熟的华人社群。碍于伊斯兰这一层文化隔阂,本地融入的也并不太好。另一方面,阿联酋的不可移民制,也让本地华人缺乏归属感,华人社群的流动性大,难以生根,更多的华人家庭把迪拜当作一个跳板……相比一些华人活动历史较久的国家,阿联酋的华人社群总体根基不稳,势力薄弱,缺少真正意义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华人领袖,总体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
我参加的这两次侨民活动均已经举办了十余届,海外华文媒体研修班今年首次有多于一家的阿联酋华文媒体参加。而海外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今年首次有阿联酋华人参加,且只有一人参加,也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中唯一参与的。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早前阿联酋对于中国的影响力还不足够,以至于过去阿联酋华人在世界华人大集体中发声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中国与阿联酋的联系正在逐渐紧密。
随其他海外青年登泰山
年轻的侨社,不年轻的心
阿联酋华人发展时间较短,但年轻的侨社并不代表年轻的心态。阿联酋社会整体重商业轻文化,阿联酋的华人社群同样也是如此,商会多到数不清,被认可的文化团体倒没有几个,而商会基本是老前辈的江湖,较少有年轻人的空间。我看到许多国家已经有颇具规模的华人青年会,但碍于年轻积极份子的缺失,阿联酋目前还并没有针对年轻群体的官方或半官方组织,阿联酋的年轻人也较难获得社会资源的支持。
东南亚华人拥有他们的第三代第四代年轻后代,西方华人则拥有留学生这一庞大的过度群体。阿联酋目前华人基本为第一代,即便有二代的,也大多以婴幼儿为主,未来还面临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阿联酋的华人留学生实在是少得可怜,相互联系的也比较少,很难凝聚成团体。而现有的阿联酋年轻人,多数还是以务工和小生意为主,本地资源积累较少,大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以赚钱为己任。虽然人数也不少,但始终无法形成一股有影响的力量,较少也较难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阿联酋华人社群总体缺乏年轻活力。
事实上,海外华人华侨社团普遍都面临年轻力量缺失的问题,即便在西方已经有许多二代三代的华裔青年,却许多也已经融入本土社会,反而对自己华人的身份有所缺失。相比较而言,不能移民又融入感较弱的阿联酋华人反而更加具备民族感和爱国精神。
协同其他海外华裔青年与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合影
无限的变化,无限的可能
回到迪拜后,我也与迪拜的一些好友探讨这些问题。一些经历了西方教育和生活后来到迪拜的华人,往往会对迪拜抱有好感与信心。他们认为阿联酋固然有着非常明显的劣势,但却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他们认为在西方,阶级已经固化,虽然生活相对舒适,但很难有所改变和突破,而在迪拜,一切都是变化的,一切都是交融的,具有无穷的可能性。套用那位朋友的说法: "在欧洲是工作三年看到老,而在迪拜是工作三年才刚刚看到自己的方向……"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亦会碰撞出无穷尽的可能性,而迪拜正在提供这种碰撞所需要的元素,这不是迪拜的魅力所在么。
迪拜之于世界,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