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失恋的本质是亲密关系的断绝和丧失。因为它会引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创伤,所以我们很容易被打败,陷入痛苦的泥沼。要想走出这片沼泽,我们必须接受失去的哀悼,清楚地知道失恋的真相。
正如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所说,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和他拉近真诚的距离。成长其实是不断遇到现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终会找到真实的自己。(约翰f肯尼迪)。
01失恋的勇士
我的朋友A失恋了。5年,说长说短,但不管短还是短,长还是短,都足以伤一个人的心。特别是一个女人。她找到了我,表情暗淡。我坐在旁边烧香喝茶,静静地等着。我们都没说——。因为在痛苦面前,马真的很苍白无力。(莎士比亚)。
失恋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的断绝,失恋的痛苦也源于此。生活中很多人在感情中“凑合”,明明没有体验到很多幸福和快乐,却无法下定决心离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这种撕裂的痛苦无能为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感情已经无力经营,敢于选择离开的都是勇士。
正如鲁迅老师所说:真正的勇士,有勇气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鲜血。(莎士比亚)。
接近真相,总是成本最低的增长——是暂时的痛苦,为了长期的增长,怎么看都是值得的。(莎士比亚)。
但是破裂的痛苦是如此难以忍受,避免伤害,避免痛苦,偏偏是人类的本能。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与痛苦相处。如何超越那撕心裂肺的痛苦,到达成长的另一边?(莎士比亚)。
也许答案也埋在“真相”里。
02失恋的幻想之一:“我”消失了
如果真的投入过感情,感情结束的时候会心痛。心痛的不是形容词,而是真正的存在——当一个人处于极度悲伤的时候,心脏也是真正的心绞痛。人类是如此结构精巧的生物,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比头脑更加真实可靠。正是这种生理上的疼痛,以它的方式向我们暗示:消失了。
是的,消失了。
是谁?为什么它消失了我们会那么痛?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关系”中的动物。我们每个人在关系中互相照亮,在关系中通过真诚的触摸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关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不同的镜子中映出自己的影子,拼凑出心中的“我”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存在依赖关系,没有关系就不存在。
所以关系消失后,“我”自己似乎也跟着消失了。这当然不是真的。只是我们实际上会有这种感觉。失去——的时候,我们经常说:“我的心好像空荡荡的。”我们误以为心里空荡荡是因为对方消失了,但本质上是自己失踪带来的痛苦。如果自己消失了,就意味着“我”不存在,人会感到恐惧,因为恐惧而产生痛苦。
人的成长大部分来自于不断远离人类本能的能力。恐惧“存在感的消失”是人类的本能,成长的人会知道这种恐惧。只是幻想——“我”,没有消失。
正如托马斯摩尔(Thomas Moore)所说,对一个人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和他拉近真诚的距离。能遇到真相的时候,我们对“失去”的恐惧会减少很多,痛苦也会相应减少。
03失恋的幻想2:“我”受伤了
失恋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关系破裂而感到“受伤”。因为再次感受到被抛弃在潜意识中的孤独——失恋的丧失。没办法,它会直接连接我们童年的创伤。即使某种感情是我们的主动要求,这种丧失的痛苦还是会存在的。(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爱情名言)
失去关系意味着我们不能再从这段关系中得到回应。关系中没有回应的地方是绝境,没有关系,就意味着更加失去回应。没有回应是可怕的,这种恐惧深入骨髓。
仍然要回到依恋关系这个话题。依恋关系建立在生命的早期,但在生活中会继续影响我们,但我们很少意识到。(约翰f肯尼迪,爱情)事实上,依恋关系和安全感是不可分割的,依恋关系建立得越不好,一个人的
安全感越缺失,越需要从外界寻找,而这种寻找,几乎都会以失败告终。我们和伴侣的关系,常常是无意识的重现自己和父母(准确的说应该是养育者)之间的关系。在安全的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退行,回到曾经的自己,在伴侣身上寻找曾经的缺失。成长越不够,心智越不成熟的人,越会如此。但与此同时,碰撞也就随之而来。
当碰撞来临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受伤,这种受伤的感受,其根源,来自于早年的创伤,只是在当下,由对方扣动了来自曾经的"扳机"。当我们不知道这些的时候,就会感觉受伤,产生回避,攻击的态度,再把这些态度作用于伴侣,经过对方的吸收,被重新反馈回来。
一来一回,关系就开始发生变化。如果其中一方不足够坚固,无力承担充当对方情感"容器"的角色,或者两个人都很脆弱,都无力承担来自对方的情绪,那么分离就成了几乎必然的选择。
而分离,又意味着重新回到无人之地的绝境。
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在这个死循环中,人越发感觉到无力和痛苦。这种痛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创伤体验的绝望。
了解这个过程,同样有助于我们的疗愈。当潜意识被呈现,以意识的形态呈现在冰山之上时,痛苦的疗愈就已经完成了一半。
正如哲学三问中的"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一样,只有知道了自己的来路,才能通晓未来的方向。
04 失恋的幻象之三:"我"的恐惧和绝望无药可医
的确,这种恐惧和绝望并非真的无药可医。它依然是一个幻象。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没有一个人是毫发无损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创伤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当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一个事实:当每一个人遇见对方,并和对方进入一段关系的时候,不仅仅是两个带伤的人抱团取暖,而更是两个带伤的人彼此碰撞,虽然我们都不是故意,但是都一定会在不经意中擦破对方未曾愈合的伤口。每个人都会因此而疼的龇牙咧嘴,攻击对方。
我们疼痛的真相,常常是因为过高的期待,我们太希望两个人抱团取暖,但却忽视了自己和对方同样伤痕累累的真实。
我们终生只有一个父母,就是曾经的原生家庭。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父母,那这个人,也只能是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通过以恰当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的精神胚胎来养育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疗愈曾经的创伤。
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寄希望对方成为我们的父母,更不可能成为我们希望的理想父母,弥补自己曾经的缺失。
打破这个幻象,同样可以让我们减轻很多痛苦。它会帮助我们从"受害者"走向"我负责"。
而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这个意义上说,经营一段关系,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它背后支撑的,是一个人的成长和人格。
如果把每个人的一生比作一条路,那么在路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将其解释为"成长不够"。所以,唯有成长,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的道路。
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把分离不理解为丧失,而理解为:它在提醒我们,还需要成长。
05 失恋的本质:成长与丧失,从来密不可分
情绪低落,消沉,兴趣下降,活动减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或行为....这些抑郁性的心境,是很多失恋者常见的心境状态。即使用工作或移情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逃避这种痛苦的感受,但这种真实的痛苦却也从未真正的消失过。
100多年,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发现了哀伤与抑郁的差异,前者是正常的情绪低落,而后者是病理性的。事实上,凡是能够充分哀伤的人,都不会抑郁。
很多人长久的不能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允许自己真正的哀伤。也可以将其推而广之:当我们越想逃离真实的痛苦,就越会被痛苦裹挟,那些进入潜意识的痛苦,会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侵蚀着我们的内心,操控着我们的命运。
哀伤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哀伤中,饱含着我们对于丧失的无力掌控感,而丧失,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对自我的否定——我们曾经以为拥有、掌握的东西,最终消失殆尽。
但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哀悼丧失,正如所有的仪式都是葬礼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文明的仪式行为,都是为了以哀伤应对丧失。比如婚礼,是对"单身"丧失的仪式,也是"单身"的葬礼;成人礼,是对"儿童"丧失的仪式,是"儿童"的葬礼;产假,是对"女孩"丧失的仪式,是对"女孩"的葬礼。每一步成长都步步惊心,但与此同时,也在步步成长。
成长和丧失,从来都密不可分。没有丧失,就没有成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的每一次丧失,自然,也包括失恋。
06 失恋痛,成长也痛,痛也不痛
失恋痛,成长也痛。
但痛也不痛。
面对真实,可以最大程度的帮我们化解痛苦。或者这样说:化解痛苦的唯一途径,就是遇见真实。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是"受害者",我们没有被对方伤害,对方让我们产生了被伤害的感觉,那是因为ta本身也成长不够,伤痕累累,伤害我们,是ta自保的本能,同时,我们也没有被真正的伤害,因为更多时候,那种伤害的感觉,是勾起了过去的创伤。
伤害只有一种,就是当你将自己置身于受害者的地位时,才会被别人伤害。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从未被"遗弃",分离和相聚,都是人生的常态。人生用分离的方式,告诉我们自己的成长的还不够,同时,也告诉我们,在当时当下,我们和伴侣的匹配度不高,但也仅此而已。
我们曾经弱小,被父母抛弃可能会关乎性命,但如今我们已经成人,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抛弃我们。只要自己愿意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的父母,养育自己的精神胚胎,就没有"被抛弃"这个概念。
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从未"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从"看见"自己开始,这个自己,是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生命力、能量、核心、本质。丧失了一种关系的回应,并非真的绝境,只是我们因为恐惧,夸大了这种绝境的黑暗。事实上,"我"一直都在,一直在等待着有一天被自己看见。
成长路上的分离,也许是成长需要付出的成本。我们之所以频频回头,无法从痛苦中解脱,是因为我们不愿意面对真实的世界:我们不愿意"认输",承认自己在这段关系中还不够成熟;我们不愿意为自己负责,希望别人解救我们于痛苦之中;同时,我们也不愿意往前走,相比较前方的未知,沉浸在熟悉的痛苦中或许让我们感觉更安全。
在我和A相处的几个小时中,我们沉默不语。我知道,她需要时间和自己的痛苦待在一起,静静地品尝这其中的滋味,她能呆的越久,意味着这个仪式完成的越充分。当哀悼丧失的仪式结束,她自然会有新的能量重新开始。我在一旁陪着她,完成这个仪式。
也许认清人生的真相,我们都会好过一些。
我是“有梦想的唐糖”,天蝎女,感性与理性并存,厌恶伪、毒鸡汤,热衷深度剖析,专注个人成长。享受直面真实的“痛”与“乐”。热爱心理学,望以个人微小之力为火种,燃心理学之大火。欢迎互动,欢迎点赞,欢迎打赏,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