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和书画是古代文人的“四艺”。这四项活动本来就是文人的雅趣,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都是“无用”的东西。
但正是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对我们的文化生活,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前的文章所谓知音:古人弹琴真的是为了娱乐吗?中,Rex说了说“琴”。古人说“琴”,只能是现在说的“古琴”。那“知音”的妙处,相信只有心有明悟的人,才能够有切身体会。
而“棋”,也只能是现在说的“围棋”。同样是因为后来的棋类活动越来越多,这才把专属的这个“棋”字推而广之,而本来的“棋”,就叫做“围棋”了。
围棋,围棋,这名字取得倒也贴切。顾名思义,就是“围”起来,看谁围得地方大,谁就算赢了。围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棋类运动,因为它的规则最简单,变化也就最繁复。前一段时间“阿尔法狗”(AlphaGo)大战李世石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机器虽然赢了,但也给围棋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做了一次极好的宣传。
围棋文化渗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当中,已经太久太久、太深太深了。
围棋有黑白两字,正对应一阴一阳;围棋棋盘纵横十九道,相乘为361个可以落子的点,正对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有奇。古人把这种文雅的运动,与自己生活的世界联系起来,与修身养性联系起来,下棋绝不是一种争胜负的活动,而是磨练人心性的很好的一门艺术。
围棋文化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比一般人想象得可要深得多。别的不说,仅仅是语言上的渗透,就能让我们窥见一斑。语言的丰富得益于人类活动的丰富,而围棋的一些术语和说法,也跟我们的日常用语难解难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行为,实际上都是在拿下棋这件事情,在做比喻,只是久而久之,我们自己都不觉得了而已。
以下试举几例。
布局
这个词非常常见。一件事情、一个项目在谋划阶段,都会说到如何布局的事情。而“布局”这个词,实际上本来是围棋术语。
一盘棋下过来,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布局、中盘、官子。当然,也有例外,有的对局没有官子,下到中盘就分出胜负了;也有的对局没有中盘,直接就收官了。但不管哪种情况,布局阶段是必须会有的。
开始的几手棋到几十手棋期间,就是布局阶段。这个阶段下得如何,奠定了整个棋局的骨架和脉络,也指引了棋局的走向。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所以才会用它来比喻,渐渐就成了汉语中的一个固定词语。
局势
布局之后黑白双方的形势,就叫“局势”。这本来也是围棋术语,后来多被运用到政治、军事等方面。一个时期内各方力量的发展情况如何、力量对比、走向趋势……这些,都是评判局势的因素。
收官
收官就是前面说的围棋三个阶段中的第三个阶段,也叫做官子。黑白双方经过中盘的激烈战斗,地盘和死活大致上都已经确定了,最后这个阶段就是巩固和确立边界的时间。
由于这种带有收尾的意思,“收官”这个词一般也可以引申到别的体育比赛或者某项活动中去。我们经常说。“收官之年”、“收官之战”,都是这种用法。
弃子
看这俩字就像是下棋的术语。
弃子是围棋的一种着法。一两个,甚至几十个棋子,反正也救不活了,不如放弃掉,去换取别处的、或者整体的优势。不管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放弃,反正这些子已经没有活路,不如榨干剩余价值要紧。
被舍弃的棋子,也就是名词性的“弃子”。在棋盘上的棋子无所谓,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谁要是被当成了“弃子”,那滋味肯定不好受。
象棋也有弃子,但是象棋个个棋子都有用,弃子用得不比围棋多。
金角银边草肚皮
这是句典型的围棋术语,指的是围棋棋子放置的位置不同,其效率也相应不同:角上效率最高,两个子就能做一只眼;边上次之需要三子;中间大片的区域最次,需要四子才能做眼。
这句话经常会被用来描述某种形势。
比如,我们传统的中原大地,如果按照围棋的棋盘来划分,大概就可以划分成九宫格,同样也符合“金角银边草肚皮”的意思。从边边角角非常容易成长出一个势力来推翻中原的统治,而身在中原的政权,往往容易四面皆敌,经常疲于奔命。
打劫
这个词却不是围棋发明了被日常用语所借用,而是反过来。
打劫本意就是拦路抢夺财物。围棋有一种情形,也被称为“劫”,也称“劫争”、“争劫”。这种情况下,黑白双方都把对方的棋子围住了,如果轮白下,可以吃掉一个黑子;如果轮黑下,同样可以吃掉一个白子。如果这样来来往往,就会没完没了,循环无解。所以围棋禁止“同形重复”。根据规则规定“提”一子后,对方在可以回提的情况下不能马上回提,要先在别处下一着,待对方应一手之后再回“提”。一直到这个“劫”的形势被打破,这整个过程,都叫做“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