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佳句】粽香十里,来几首端午节的诗应应景

端午节来了。在我的食物眼里,粽子庆典是首选,其次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不要标榜你有多在乎这个爱国诗人。在这位诗人眼里,这位诗人引起的讨论和思考比粽子编织的争吵要热烈得多。(莎士比亚)。

要不是棒子国横插一脚要抢端午节作为非遗,我国人民护卫端午节的热情才不会暴涨呢!我泱泱大国节日多得是,爱过不过是我们的事,别人来抢就不行。

虽然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里考证了“吃粽子这风俗真古得很啊!它的起源恐怕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意思就是在屈原去世之前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就出现了,可人们还是愿意相信那个悲伤的传说。愿意记得粽子是为了祭奠投江而死的屈原而准备的,可见靠谱的考证远不及一个有煽情点的品牌故事来得强大!

莽莽仲夏,箬叶透青粳凝玉。湘沅楚魂,孤臣去国而怀乡。农历五月五日,三闾大夫屈原伤郢都之破,自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用竹筒装了米,投到水里祭奠他。到了汉代,一个自称是三闾大夫的人忽然在江边出现,对人们说,“你们这样祭祀我,让我很是感动。不过你们送的竹筒米,常常会被水里的蛟龙偷去吃。所以啊,你们要用楝树叶把竹筒口堵上,再缠上五彩的丝线。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了,以后就不怕它来偷米了。”

从此之后,竹筒装米,变成了彩线缠绕的菱角小粽。南朝人吴均在《续齐谐记》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很认真地点评:“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明明是个悲伤的故事,但我怎么想笑呢!屈原要真是这样,也是真萌!为了保住口吃的,特地显灵,还事无巨细的教大家怎么保卫粽子。只差没有上手包了,可见当了神仙公务员,待遇也不怎么好,汨罗江水域治安太差!湖南地头龙太霸道……

后来读宋词,读到欧阳修的《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才恍悟“五色新丝缠角粽”有这样的来历。也才想起来,小时候长辈包的粽子,有时候拿彩色丝线缠着,不光是为了好看。

关于粽子,我和汪曾祺老爷子是一派,大块的火腿一定要裹上高邮的咸鸭蛋才过瘾。红豆蜜枣粽虽然也好吃,但怎么比得上咸粽滋味细腻醇厚呢!袁枚在《随园食单》里写了“扬州洪府粽子”的做法,想来就令人吞口水:“取高质量的糯米,筛选完整的细白长粒,绝不要散碎粒的。淘净之后,用大箬叶折裹,中间放入一大块火腿,封好上蒸锅焖煨一天一夜,不可断柴火。”

袁大吃货也很喜欢高邮咸鸭蛋的风味,所以特地强调说吃的时候要“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不过我总觉得咸鸭蛋太咸,还是包在粽子里好吃。当火腿的咸鲜完全渗进米中,咸蛋黄变得细腻如脂!那肉香和米香真是浑然一体,不分彼此啊啊!

说完粽子,擦擦口水,我们来说点端午节的诗词。太悲伤的就不说了。先放一首皇帝的镇楼。虽然写得实在不咋地,但毕竟是李隆基(唐玄宗)的作品啊!拿来开场也好。后面就很好了!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李隆基《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和端午》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文天祥《端午感兴》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乙卯重五诗》

小雨湿黄昏。

重午佳辰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无人载一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浣溪沙·端午》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陈与义《临江仙》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舒頔《小重山·端午》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