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天生丽质

【香山居士是谁】吾生已蹉跎,但念阿弥陀____香山居士白居易

白居易、贾乐天、何香山居士出生于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的正月。

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在他所居的时代与众多高僧大德为友。比如在早年时期,他与正一上人交往,曾赠诗一首:

今日阶前红芍药

几花欲老几花新

开始不解比色相

落后始知如幻身

空门此去几多地

欲把残花问上人

阶前的红芍药花,有的已经快要开败,而有的才刚刚绽放,新开放的花还在与将败的花争相比美,可惜到凋零之时,才知道美也好,丑也罢,最终如幻相一样,不过一场戏梦。正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用芍药花开花落堪破色相如幻的真相,透出他对佛理的参悟。


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结识了洛阳圣善寺法凝长老,他请长老开示佛法心要,长老赠他八言:观、觉、定、慧、明、通、济、舍。白居易称自己“入于耳,贯于心”。三年后的贞元十九年,法凝长老在圣善寺迁化,次年贞元二十年,白居易作《八渐偈》以表虔诚纪念之情。偈曰:

观:以心中眼,观心外相。从何而有,从何而丧,观之又观,则辩真妄。

觉:惟真常在,为妄所蒙,真妄苟辩,觉生其中,不离妄有,而得真空。

定:真若不灭,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为禅定,乃脱生死。

慧:专之以定,定犹有系,济之以慧,慧则无滞,如珠在盘,盘定珠慧。

明:定慧相合,合而后明,照彼万物,物无遁形,如大圆镜,有应无情。

通:慧至乃明,明则不昧,明至乃通,通则无碍,无碍者何,变化自在。

济:通力不常,应念而变,变相非有,随求而见,是大慈悲,以一济万。

舍:众苦既济,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众生,实无度者。

这个时期的白居易主要接触的是南宗禅修行法门,南宗禅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主张观照自心,证悟成佛。

同时,做为诗人,他时常将自己对佛理的参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如这首《逍遥咏》:

亦莫恋此身

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

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

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

始是逍遥人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这一年的冬天,他来到江州上任。

庐山是江州境内的一座佛教名山,一心向往佛门净土的白居易,在到任的次年即赶往庐山,遍游诸寺,遍访名僧。其中东西二林寺更是对其一生影响巨大的寺庙,更成为其精神和情感的归依之所。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末,白居易在暮岁一诗中,这样写到:

名宦忘已矣

林泉计如何

拟近东林寺

溪边结一庐

于是第二年,他便在庐山香炉峰下营建草堂,三月中旬落成,二十七日迁入居住。四月初,邀请在庐山的名流元集虚、张允中、张深之等人以及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等十七人去大林寺看桃花。

此时已是暮春时节,其他地方的桃花都已纷纷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刚刚盛放,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于是,他欣喜万分,诗兴大发,作《大林寺桃花》传诵至今: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次年春天,他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道林和尚。

道林,俗姓潘,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到长安西明寺参访,白居易此时在长安做官,二人相交往,颇为投契。道林和尚返回杭州后,先住孤山永福寺,后住秦望山(即现在的强台山)凤林寺。凤林寺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枝干盘旋曲折,道林和尚一眼看中,竟在上面一住将近四十年。故此,人称乌窠禅师。

白居易见到禅师住在树上,就对他说:“师父,快下来吧,你住在上面太危险了。”

禅师说:“太守,你的处境才更危险啊!”

白居易一愣:“弟子坐镇一方江山,何险之有呢?”

禅师道:“心火相交,识性不定,得非险乎?”

意思是:你坐太守这个位子,免不了勾心斗角,处处提防,时时小心,内心一刻不敢松懈,难道不是更险吗?

白居易心中诚服,似乎有所领悟,于是向禅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忙说:“这话三岁小孩都知道。”

禅师道:“三岁小孩知道的,八十岁老人未必做得到。”

至此,白居易对鸟窠禅师更加至诚恭敬。

晚年的白居易,对佛教的信仰开始由早年的崇奉禅宗转向对净土的信仰,一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白居易对净土的信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弥勒净土的信仰,二是对弥陀净土的信仰。尤其是后期对弥陀净土的信仰,成为白居易晚年的主要信仰。

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白居易与东都长寿寺大比丘道嵩、存一、惠恭等60人,以及优婆塞士良、惟俭等共81人受八关斋戒,祈愿往生兜率陀天弥勒净土。当时与白居易一起受戒者,修十善、设法供、舍净财请人画了一幅《兜率陀天弥勒上生内外众图》,白居易亲自做赞记录此事。开成五年(公元840年),他又作了一篇《画弥勒上生帧记》,其中说到:“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

他在深深信奉弥勒净土的同时,亦笃信弥陀净土。他拿出三万俸钱,请画工杜宗敬按《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的内容,画成高九尺,宽一丈三尺的巨幅图画,为《西方帧图》。图画中阿弥陀佛在中间,两旁为观世音和大势至菩萨,周围则是“天人瞻仰,眷属围绕,楼台伎乐,水树花鸟,七宝严饰,五彩彰施,烂烂煌煌”。画成之后,白居易“焚香稽首,跪于佛前”,发愿回施一切众生,愿与一切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净土。并作偈赞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白居易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虔心念佛,志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作的《念佛偈》流传甚广,传诵至今: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什么,不达又如何。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