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面积为164.5万平方公里,在波斯湾比沙特少,但伊朗土地的质量比沙漠中的沙特好得多。
伊朗人口 8165万,其中德黑兰1100万,是全国唯一的超大城市,放在全球可以排进前20位。伊朗有31个省,德黑兰省的面积只有1.8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600万,而且还在高速增加中。
德黑兰距波斯湾有600多公里,北边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南边是卡维尔盐漠,都是人迹罕至之处,不过东西方向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丝绸之路在厄尔布尔士山脉南麓这条线,有点像我们的河西走廊,也是位于祁连山脚下,靠雪山融水滋润,同样是丝绸之路的要道。德黑兰有点像我国河西走廊武威、张掖这种重要的中转站。
1627年,英国人来到这里,统计到德黑兰大约有三千人。
1796年(清嘉庆元年),波斯卡扎尔王朝定都德黑兰。波斯历史悠久,古老程度和我们华夏文明不相上下,德黑兰已经是第32个首都。
1797年,定都后第二年,德黑兰人口只有1.5万,显然大多数人都不愿立即搬迁过来。
1939年,也就是二战爆发前,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德黑兰人口约为50万。
二战后伊朗依靠石油出口,经济实力大增,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德黑兰的人口增长率急速攀升。人口快速增长与经济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1970年代,我国还没有改革开放,德黑兰却满大街小汽车,川流不息,和苏联非常相似。
1979年,也就是伊朗与美国交恶,两伊战争前夕,德黑兰人口达到500万左右。短短四十年,德黑兰人口增长10倍,人口快速从几十万到几百万,全球大概只有我国的深圳能相提并论。
随着两伊战争开打,伊朗受损严重,经济上一直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城市化速率减缓,但毕竟人口基数大,现在是世界级大城市的规模。
如今德黑兰1100万人口,相信不用太久能达到1500万,是当初定都时的1千倍。
由于人口拥挤不堪,近年来伊朗也有迁都的规划,有沙赫鲁德、伊斯法罕、塞姆南等候选城市,但具体迁往何处,一直没有定论。
德黑兰北边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南边是卡维尔盐漠,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座山脉和这个沙漠。
图-厄尔布尔士山脉中的道路
厄尔布尔士山脉,环绕里海南部,呈弧形走向,褶皱山体,以岩层为主,长度约900公里,宽度约60-130公里。由于南北板块挤压,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高加索山脉是同时代崛起的。
厄尔布尔士山脉最高峰是达马万德山,海拔约5610米,是伊朗最高峰,也是亚洲最高的火山。达马万德山位于德黑兰东北约66公里,传说诺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搁浅在这里。达马万德山最后一次爆发大约是公元前5300年,现在附近喷气孔还喷出硫磺和温泉,这是一座轻度活火山。
图-厄尔布尔士山脉与德黑兰
厄尔布尔士山脉分三段,西段又称塔雷什山脉,西北延伸到阿塞拜疆境内,长约200公里。东段延伸到土库曼斯坦境内,长约300公里。中间这段长约400公里,宽度和高度也都比两侧大。
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山脊并不对称,靠里海一侧坡度陡急,另一侧相对平缓,等于伊朗家门口一道天然防线。当然这道防线也是有代价的,它也挡住了里海的湿润空气,雨雾冲不过来。中间这段山脉靠里海的北侧年雨量达1000毫米,为森林分布区。南坡气候干燥,年雨量280-500毫米,植物属旱生草原型。德黑兰气候干燥,也没什么大河,只能在山上修筑一系列水坝,卡拉季水坝和贾哲鲁德水坝主要向德黑兰供水。
图-厄尔布尔士山脉与德黑兰
我们再来看德黑兰南面的卡维尔盐漠,卡维尔的波斯语意为“盐沼”。卡维尔盐漠长约800公里,宽约320公里,面积约7.76万平方公里。卡维尔盐漠夏季溫度可达50°C,冬季还会降到-20°C。冬季有少量降雨,周围山脉融雪后,会形成季节性的溪流和湖泊。炎热的气候又导致水分快速蒸发,从而形成盐分很高的沼泽地和泥沙地。
从空中看,卡维尔盐漠分布着星星点点的大小湖泊,最大的一个位于西部,面积达到约4000平方公里。
最近伊朗与美国关系紧张,德黑兰也有战争的气氛,有人已经在猜测,美国如果用陆军攻入伊朗,会从哪个方向进入德黑兰。
东边美国连伊朗的邻国阿富汗都消化不了,更不可能越过阿富汗打伊朗。西边要是从伊拉克或者波斯湾进入伊朗,要翻越好几百公里的扎格罗斯山脉。北部里海都是前苏联国家,俄罗斯有绝对的话语权,美军如果不怕被断后尽管从里海来。南面除了卡维尔盐漠,还有更加广袤的沙漠与高原,和阿富汗环境相似。